朴实中见真谛
前几周,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四年级语文的第三课《父亲的叮嘱》。课文记叙了在“我”画素描的时候,父亲叮嘱“我”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从一堂写生课上,几个调皮学生对我的嘲笑,到老师引导学生从“我”的角度去看这个杨桃,由此“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父亲的叮嘱”,从中我们可以鲜明地感受到“我”对这句话的认识也在变化。特别是最后一句话,“这道理自然不仅在画画。”
一句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话,立刻使我陷入了思忖。乍一听,这句简单的话大家都懂,不就是在其他方面,我们也要做到实事求是。学生很轻松的说出了这个结论。然而,我作为他们的语
“小作者在画画时感悟到父亲这句话的含义,那联系下你生活中的情况,看看这个道理还可以在其他什么方面呢?”
突然,有一个声音传来,“还可以在音乐上。”“数学上也可以。”“还有写作文呢!”同学们由一个学习的科目一下子拓展了好多科目,而且一个接一个。我想:这个总比刚才好,冷落的感觉很不好。于是,我不再请同学继续了,在我看来,学生似乎是从“画画”中“走”出来了,可是这个做人的道理还是没能被他们真正接受。
于是,我也讲了一个我自己的故事。故事大概内容是这样的: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她给我们每人一粒种子,让我们回家种。第二天来告诉老师,种的情况。第二天的教室可热闹了,大家纷纷在交流昨天种子的故事。好不
当我说完故事,个别学生似乎明白了些什么,有好象想起了些什么。有的同学说:“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个道理也存在的。比如,有时我们犯错了,不敢和爸爸、妈妈说实话。”接下来,大家的话题都打开了,你一言,我一语,都是身边发生的事,都是同学们亲身经历的琐事,但是,通过这句简单的话把大家的实事求是给“生活化”了!
其实,我们每节课多多少少都有学科德育的身影,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课。德育就像我们的“饭”——天天要吃,天天要嚼,因为这个是我们的“家常饭”。但是,我们要做到的是,天天要使这个“饭”,让学生吃得饱,更要吃得好,要深入他们的内心,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教育学生于无痕中。
陈洁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