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一得
——古诗教学可以打破常规进行
徐月泓
在我听了
二期课改后的古诗的学习量增加了,但是具体怎么个教学法,是否需要详细讲解一番,教学大纲上没提,我们除了让学生读通背熟之外,还应该做些什么呢?
我尝试着改变自己在古诗上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一、 尝试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我在教学“咏春”类的古诗时, 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咏春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二首古诗《忆江南》《南园》。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我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为了改变串讲串问的教学结构,我抓住重点进行教学。两首古诗没有平均地使用力量。 《忆江南》《南园》相比,第一首易学好懂。于是他把第二首诗作为教学重点,又抓住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为重难点来突破。因此,增大了这节课的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
二、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1.自学时间充分。
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 特别关注诗中插图,对理解诗意有很大的帮助。还可以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自学提纲的设计,要符合三年级的要求,同时渗透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潜移默化培养自学能力。
2.质疑环节落实。
在汇报了读懂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而且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水平。如,“ 江花是什么花?为什么比火红?”“江水为什么绿如蓝,而不是绿如翡翠,《桂林山水》中不时说江水绿得如同翡翠一般吗?”望着同学纷纷争着质疑的样子,我并不急于解答这些问题,而转向全班学生:“谁帮他解决?”“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家怎么想?”很巧妙地把“球”又传给了学生。
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
基于《游子吟》浅显易学的特点,学习这首古诗时,我宣布:“对于这首古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这样的安排彻底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习,真正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体现出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课堂气氛热烈。
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播放范读录音, 播放课件,领略江南美景,春天的万紫千红,这些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读,自由读,指名读, 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特别应注意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 注意到学生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老师的引导
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老师能顺势引导,随机应变,表现出对古诗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在教学《望湖楼醉书》时, 我问此诗每一句扣住那一点来写?同学们开始猜测起来,没有谁能说准,我让大家仔细研读诗句,有学生说出第二、三、四句的重点,第一句仍然胡猜。我请同学们把整首诗诗句联系起来想想,第一句应该是写什么呢?这些指导点拨及时 、到位,就能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住诗意。
五、加强课内外的结合
这学期,我们三年级语文有了“学习收集信息,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训练,所以,我在课堂上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收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学生终生有益。特别是课后作业的布置:“除了学过的,同学们再找一两首,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很有新意,它打破了课内外的界限,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我想;想要教好古诗,自身的文化底蕴很重要,我应该静下心来仔细研读这些文化精粹,对诗作者进行一定的了解,这样,教学古诗时才能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