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2025-01-09][]
登录注销
相关内容列表:
徐汇区长桥二小数学教研组活动展示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6-03-20

徐汇区长桥二小数学教研组活动展示

徐汇区长桥二小把校本培训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新学期,全体教师在校领导的带领下,立足本校实际,扎实有效地继续开展好校本培训工作。该校教师围绕着三维目标在课堂中的落实与整合开展学习与探讨活动,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养。最近,该校数学教研组在全校范围内展示了一次教研活动----使三维目标在课堂中实现整合的系列活动之一:创设情景,运用方法,培养能力。使广大教师对三维目标的整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次活动主持人:陆翠萍;主讲人方丽琴;公开课展示:陈春梅;活动参与者:沈敏华、盛秀琴、乐茹怡、校领导及其他组室的老师。

活动实录如下:

第一个流程:揭题

主持人(陆翠萍):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们数学教研组有幸在这里为全体教师做一个教研活动的展示,希望我们本次的活动能达到一个抛砖引玉的效果,给各位老师一些启迪。

本次我们数学教研组将开展的是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的系列活动之一:创设情景,运用方法,培养能力。

 

第二个流程:共享

主持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创设情景来促进教学,那么大家觉得创设情景在教学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下面请主讲人方丽琴老师介绍创设情景的作用。方老师将分3段介绍有关创设情景的内容,在此过程中,欢迎在座的其他老师说说你的想法或者你对创设情景的一些切身体会。

   方丽琴介绍创设情景的作用:

本学期,我校各教研组围绕着“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中的落实开展了一些教学研究活动,目的是改变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知识目标为本位的状况。以前,我们可能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目标的达成,而相对忽视对学生能力、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培养。现在,很多教师在备课时都能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较全面地去考虑课时目标和相应的教学安排。但是,在教学中往往有将三大教学目标割裂开来的现象。 其实,“三维”教学目标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之中。确实,如何使“三维”目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是需要我们好好地动一番脑筋的,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学习与研究的目的。

今天,我们数学教研组将开展的是使“三维”目标在课堂中实现“整合”的系列活动之一:创设情景,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好的情景创设有以下多方面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自然地生发学习需求。

2)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数学,而不是直接获得结论。

3)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创设情境,沟通知识点的联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科学地思考问题,寻找解题途径。

4)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避免传统数学教学中只重知识技能,不重学生人文精神的滋养的现象出现。

由此可见,正确的进行情景创设是实现“三维”目标“整合”的有效途径之一。

 

 

 

主持人:刚才方丽琴老师从4个方面介绍了创设情景的作用,平时我们在备课进行情境创设时仍不免进入误区,下面请方丽琴老师继续介绍创设情景中的几个误区。

方丽琴:

 1、将情境创设视为一种包装

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在发展学生数学素养上的重要作用。对“情境”创设简单化地理解为“形象+习题
2
、枝节横生的现实生活

情境创设不能直达学习主题,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人为设定。既浪费时间,又窒息学生本该活跃的思维。

3
、不顾学生实际水平的挑战性问题

情境创设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任意拔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兴趣程度。

4
、多媒体呈现的实验操作

创设情境一味注重于使用多媒体,以致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发展需要,其实,创设情境不只局限于多媒体,语言、实物操作、游戏甚至教师的手势、体态,都可以成为一种情境。更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适于用多媒体。

 

 

主持人:最后,方丽琴老师介绍创设情景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方丽琴:



1)要有真实性。

情境所创设的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假造”情境。数学情境、现实情境二者应不相悖。

2)要有数学味

情境创设“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数学课了。”

首先,要区分清数学教学生活化不完全等同于生活。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要紧扣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

其次,要区分清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应对情境本身作过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要有发展性

选择恰当地、适合学生发展的情境方式。学生缺乏主观感受的可以多用录像、动画等形式创设实际情境,丰富学生的认识。学生需要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的,决不简单替代,创设操作情境。学生需要认识上深化的,可以创设问题情境,等等。

结合教学内容与情境的内在联系创设。情境创设要“反映儿童熟悉和可以理解的事物”。教者应多考虑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特征,成人所关注的东西,儿童并不一定认同。

4)要有吸引力

如果情境创设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有趣,富有挑战性,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就没有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不只在于形式的新颖,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外在手段所引起的兴趣,要深化为内在的发展需要,即学生对数学学习本身产生兴趣。


 

 

主持人:方丽琴老师的介绍为我们打开了思路,根据这个专题讨论,我们数学教研组专门设计了一堂课《从加到乘》,这是二期课改新教材二年级上学期的一课,下面由上课老师陈春梅进行说课。

陈春梅:

研究内容:创设情境,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方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

学思维能力。

知识与技能:1、知道同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表示,能把同数连加的算式改成乘法

算式。

2、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乘法算式。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通过观察、比较、实际操作等方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 数

学思维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感受身边的数学,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在兴趣高涨时的思维水平是兴趣低落时的2倍。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十分集中的时间不会超过15分钟。所以我将整堂课贯穿于学生熟悉并喜爱的参加秋游活动的情境中,希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出学生高涨的求知欲望,自觉的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之中,并能在情境中自然而然的运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方法来感知乘法的简便。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我们现在使用的二期课改的教材在出示学习内容时,已经注重与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结合起来了。今天的教学内容,教科书上是以到游乐场活动的方式来呈现的。

在导入部分,我预期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圈一圈,数一数来复习几个几是几,并用同数连加的加法算式表示,从而也为乘法的引入作好铺垫。于是我就设计了同学们要秋游,小胖送大家气球的情境。既与学生们盼望的秋游相结合,又能较好的与教科书上的内容相结合。希望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望。

在探究部分,预期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自觉的观察、比较的方法感知有些加法运算的繁琐而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进而知道同数连加的算式可以用乘法表示,并知道乘法各部分的名称。这部分我设计成了秋游活动中的划船游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从2艘船上的人数表示较简单到6艘船的人数表达很繁琐的真实情况,达到水到渠成的引入乘法的目的。

在练习部分,我分了3个层次:

1、 还是利用秋游中的两个活动来达到巩固练习的目的。(乘坐转杯、乘坐小汽车)目的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更好的区分几个与几在乘法中的正确表示。

2、 利用同桌齐练的方法一起将导入部分的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其中有一个

 练习的难点是112,希望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能独立解决。

3、 设计了一个游艺室的环节,出示18个小正方形让学生通过动手拼一拼,找

   到不同的乘法算式。这个练习较有难度,不同基础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收获。

 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另一方面,我设计这个练习是希望能为后面的教学

 内容(交换——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作好铺垫。

     在整个练习的环节中,3个练习要求不同;从教师扶着走到独立完成再到创造性的完成,富有层次。同时在练习中,我注重了多种学习方法的渗透:个体独立学习、同桌互助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同时也渗透了一些统计的思想(表格),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完整性。

本节课的作业也可以说是课堂的延续和发展。学生借助课堂上的练习通过自己的画画算算能将对积是18以内的乘法计算作进一步的了解和熟悉,我也想通过这种有意识的练习去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脱离以往乘法教学中的比较死板的记忆。希望能有利于下一阶段的乘法计算教学。

对本节课可能出现的最大问题是教学时间的把握的问题。

 

 

第三个流程:交流

主持人:请组内老师针对陈春梅老师的说课课提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乐茹怡: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没有止境的,但必须是循序渐进的。在这节课的最后阶段,学生通过“用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操作环节,对“乘法能使同数连加变得简便”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契机布置课外拓展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一定数量的正方体搭长方体,并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以此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更上一个台阶。因为,长方体相对于长方形来说,是个立体图形,在计算正方体的块数时,要先列乘法算式计算出底层的块数,再乘以层数,这样,我们可以通过连乘进一步开拓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让学有余力的学生也能“吃得饱”,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学习不同程度的数学。

 

第四个流程:小结

   主持人: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地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可以把理性的传授与声、色、形等融为一体,在达成知识目标,培养思维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和教学的提高,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和。

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我们通常是在说课后23天再上课的,今天为了展示整个教研的过程,陈老师将根据刚才几位老师所提建议进行修改并当场上课,可能有所不足,欢迎大家提出建议。

 

第五个流程:上课

执教者:陈春梅

教案如下:

从加到乘

教学内容:课本第12~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同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表示,能把同数连加的算式改成乘法

算式。

2、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乘法算式。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通过观察、比较、实际操作等方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

学思维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感受身边的数学,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

1、今天,我们要去秋游了!看!我们的好朋友小胖也来了。小胖送给大家一些气球,到底有几个呢?大家帮忙数一数。出示图形,学生圈一圈,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进行板书。1个12      12

                            2个6       6+6

                            3个4       4+4+4

                            4个3       3+3+3+3

                            6个2       2+2+2+2+2+2

                            12个1      1+1+1+1+1+1+1+1+1+1+1+1

二、创设情景,探究学习。

1、先出示题1中的2条船。

师:我们乘车来到了目的地。看!小朋友们在——(划船)。一共有几人在划船?谁来列算式?[板书:3+3=6(人)。]表示——(2个3相加)。

2、继续出示题1中的另外4条船。

:看!小河中又多了4条船,现在算式怎么列?表示什么?

[板书:3+3+3+3+3+3=18(人)。]

3、师:我们二(1)班的小朋友都还没有上船呢,等会小河中船越来越多了,我们的加法算式都快没法写了!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本领——从加到乘(板书)。

4、学习改写的方法及乘法算式的读法。

:这个算式表示2个3相加,写乘法算式时,只需顺着这句话——“2个3”就可以写成:2×3=6(人)[板书],读作:2乘3等于6[板书]

:仿照老师的样子,另一道加法算式谁愿意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

5、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

:比一比,左右两边哪一个算式更简便?

想像一下,如果10个3连加,加法算式长不长?但是乘法算式呢?(很简便)。那么100个3连加呢?乘法算式怎么写?

所以我们说“同数连加,可以用乘法来表示,式子就简便了”。

6、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看书自学后汇报,教师在乘法算式的下面依次板书:因数、乘号、因数、积。)

三、针对练习,巩固新知。

1、师:乘过了小船,我们来到了儿童乐园。这里有两个游乐项目(转杯和小汽车),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其中的一个项目来完成练习。

学生完成p13的2、3。

讲评。(加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表示几个几连加?乘法算式怎样列?)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从加到乘,知道同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表示。

2、请学生将复习中自己的加法算式改变成一道乘法算式,交流。

3、我们现在来到了游艺室,这可是一个考验大家的小组合作能力的地方。每一组都有18个小正方形,我们要用这些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大家一起摆一摆、看一看,共同完成表格。老师给大家作个示范:3×6=18

  

按要求填表:                             小组

 

我们看到几个几

用乘法表示

方法1

   )个(   

 

方法2

   )个(   

 

方法3

   )个(   

 

方法4

   )个(   

 

方法5

   )个(   

 

方法

6

   )个(   

 

 

讲评:(可以一行一行地看,也可以一列一列地看。)

四、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继续完成小正方形搭成长方形的练习。(可以不用完18个小正方形)

 

 

第六个流程:反思

(老师评课)

校长:是否可以把课始的情景创设贯彻始终。比如:最后可以让小朋友用小方块代替小朋友,设想一下秋游活动聚餐时如何分组就座,几个小朋友一组,有几组,并列出乘法算式。

沈敏华:在板书设计上可更美观些。

方丽琴:在引入乘号时,可和加号结合起来,将加号转动一个角度,就变成乘号了,这样富有动感的板书学生会更感兴趣。




网站维护部门:长桥二小信息组 | 学校地图 | 在线帮助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长桥第二小学
建议使用IE8.0以上或360浏览器兼容模式浏览

您是第位访问者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