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2024-05-04][]
登录注销
相关内容列表:
优化课堂练习设计,提高教学效益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2-12-10

优化课堂练习设计,提高教学效益

储婷

课堂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训练活动,高质量的练习是高质量课堂的基础,优化练习设计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举措。使作业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效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那么,我们在设计练习是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练习设计要紧紧围绕三维目标

1、教学目标。在设计练习之前从教学目标出发,练习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抓住教学中的重难点设计专项练习,而不应该平均使用力量。3、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薄弱之处设计专项练习,从学生易出错,易混淆的感念着手,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区别的理解。

从教学目标出发的一个成功的例子。如:二年级第一学期的一个教学内容——分拆为乘与加,这个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是:

1、能将一个数表示成多种形式的乘加,丰富对数的感觉。

2、在将一个数表示成多种形式的乘加算式时,培养发散性思维。

有这样的一道练习,这里要让孩子们通过动手搭来进行探究。让孩子们按图中的形状用38根火柴来搭“正方形”、“三角形”、“房子”。这样的练习紧紧围绕教学的目标,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三角形需要3根火柴、而房子需要6根火柴,这里通过不同的形式将38分拆成乘与加,也就是38里面最多能有几个4、几个3、几个6。于此同时有的孩子还喜欢搭连成一片的正方形、三角形、房子,

 

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练习设计要针对学生的易错点

针对教学中易出错,易混淆的概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对比的练习方法来认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对比练习中,让学生发现知识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之处,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区别和理解。设计时可以是两类知识内容的对比,或者是同类知识内容的对比。如“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或者“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解答这样的题时,应让学生认真思考、分析,允许学生提出问题,有效地组织学生讨论质疑。

三、          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

班级中的学生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认识水平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因此,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根据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例如,在“有余数的除法”练习时,为了提醒学生在计算中不能只注意除法算式中的商,还要观察余数的情况,应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合理的判断。从这三道题目中可以看出练习设计的层次性。1、读书节儿童读本每本4元,小胖带了23元,可以买几本?235只小动物来到森林餐厅,发现还有9张桌子,每张桌子可以坐4人,这些小动物坐得下吗?344个小朋友来到游乐园,准备划船,每5人一条船,需要几条船?这样,既考虑了学生之间的差异,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练习速度,也满足了学有余力的学生的需要。

四、          练习设计应注重生活化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兴趣的重要来源。数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练习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如在学习周期问题这节课上,有这样两道题目:1、课外活动上,有4个同学在进行报数游戏,他们围成一圈,甲报“1、乙报“2、丙报“3、丁报“4,每人报的数总比前一个人多1,问45是谁报的?丙一共报了多少次?2数一数

伸出你的右手,从大拇指开始数,数到2005时,你数到哪个手指上?

五、          练习设计还应注重综合性

练习设计时,还应根据基本题的特点,适当变换条件和问题,使之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达到一题多用的目的。这样既能提高练习的效率,又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例如,在“倍的认识”综合练习课上,先出示:鸡妈妈2只,小鸡6只,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提出了求和、求差、求谁是谁的几倍等问题,并一一解答。这时在展开以下步骤:(1)加上一只鸡妈妈后,现在小鸡还是鸡妈妈的3倍吗?(2)鸡妈妈的只数仍为2只,隐去所有的小鸡,告诉学生来的小鸡是鸡妈妈的6倍,来了几只小鸡?(3)隐去所有的数,你还可以怎样讲?通过这样的练习,知识的覆盖面广,综合性大,不仅巩固了基本的“倍”的知识,也让学生明白了,随着数据的变化,倍也在发生着变化,渗透了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总的来说,练习设计是一们艺术,每一道小小的练习都要考虑到它的作用,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那种大量的“题海战术”固然能“熟能生巧”,但“熟能生厌”、“熟能生笨”则是存在的事实。我们教育所要培养的不是做练习的“机器”,而应是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人。教师在练习设计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练习的优化,实现“减负增效”,才能实现真正的“人本回归”。




网站维护部门:长桥二小信息组 | 学校地图 | 在线帮助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长桥第二小学
建议使用IE8.0以上或360浏览器兼容模式浏览

您是第位访问者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