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于式学习的一点感受
徐月泓
社会发展到今天,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如何成为一个尽责的老师,让学生优良的成长,让家长放心,这个问题常常在我心内自问,每一个老师也都希望能够真正有效地让自己的学生成长,但是想做到和如何做到之间还有许多距离。
前几天看到一本《做最好的教师》的书,这是新课程课堂教学问题研究与解决丛书中的一本,之前也看过此类的书,收益并不多,可能是因为太多忙于教学的实践了,原想也只是放在床头,每天睡觉翻一翻,可是一经打开,就慢慢地爱不释手了。
书中详尽的列出了做为一个教师在面对新的教学情况时的解决方案和所应该具有的思想准备,共列计了五十五个途径做为指导,几乎涵盖了我多年在教学中遇到的所有境况和各个阶段的思想转变。
在书的:内化、提升、行动这一大纲下,列出了第二十一条途径:在活动中体验发展---参于式学习。使我眼前一亮,关于这种学习的方式,文中是这样讲述的,参于式学习的理论背景,可以追溯到2400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他认为意见人人不同,真理只有一个,他相信人是理性的动物,他喜欢和人们讨论各种问题,而在讨论中总是把自己摆在和对方平等的地位上,而苏格拉底的问题都是人人熟悉的常识,这些问题都容易回答,但苏格拉底要求人们给出一个定义,从对方的定义中发现破绽,但他却不批评对方,只是在下一个问题中迫使对方对自己的定义进行修补,继而在这修补的基础上,再提出问题,最后暴露出对方的定义是矛盾的,通过这种方法,苏格拉底表明对所谓的任何现在的知识,其实大部份是模糊的,经不起深究的,他并没有“教授”对方任何现成的知识,只是引导对方思考问题,自己把正确的答案找出来。这种启发式而非灌输式的方法,这种把对方当主体而不是客体,鼓励独立思考而不是给出现成答案的方法,便是参于式学习的基础理论。
记得有过这样一件教学中碰到的事:
“老师,为什么我从来没得到过五颗星啊?什么时候可以拿到五颗星啊?”来交写字作业的小于看着我在他的练习册上画上了三颗星后,不高兴地嘀咕了一句。
“是不是因为你写的字还不够好呀。”我朝小于苦笑了一下,说实话,给他三颗星也算是客气的了,那字写得和蚯蚓爬差不多。在我们班,像他这样的孩子占了一半。
从开学至今已经一个多月了,在这一个多月中,根据新生语文学习的要求,刚开始时不要多写字,每个字只需要写一遍,但是这一遍必须要写好,写的有质量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因此,我十分重视写字指导,每节课我都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板书示范,把每个字的一笔一画的占格、占位,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每个部件的高矮肥瘦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讲解示范到位后,才让学生自己写。
可是,我发现孩子们写字的质量在我的指导下并没有明显提高,即使是描红,笔画也写的像蚯蚓爬,五颗星的等第我从来没给过学生,给三颗星已经是高评了。坐在教室里看着埋头吭哧吭哧写字的学生,我细细想着:还有什么更好的促进写字的方法呢?分解结构指导、学生作业比较评价,好像该用的也都用了。还有什么好方法吗?
于是我拿出另一个字写的很认真的学生的本子,给小于看,让他比较自己的字和这个范本的字有什么区别,小于很认真的一个字一个字的比较,才发现自己的字写的确实太不像样子了,那位同学得了五颗星,而三颗星和五颗星的差距在这样的比较中得出了实际的差距,我启发小于,是不是你写不出这样的字呢?我看不是,这样,你可以把本子拿回去重写,老师给你一个重新评分的机会,好不好?小于很开心地把两个本子一起拿了回去。
等到放学的时候,小于把两个本子一起交了上来,细看之下,有了大大的进步,每一个笔划都工整地写着,只是还是在字的间架结构上需要改进,小于眼巴巴地看我在他的本子上打了四颗星,就问我,为什么还差一颗星呢?我没有直接地说出原因,而是在他的字和另一个本子上的字的结构上的区别指出,让他自己看一看是不是还有一些区别,哪些字的结构更好看更顺畅一些,小于慢慢地就能将所有字的差距找了出来,理解了不只是工整还要结构合理,这样才能得到五颗星。
因为已经放学了,我让他在明天的作业中改进,谁知道他竟然来了倔劲,要回家后重新写一遍,并要我明天再给他的本子评星。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有可爱之处,只是没有得到必要的启发而已。
第二天,他一看到我就急不可奈的把本子交给我,我要打分,看着增进不少的字,我打了五颗星,他很得意地回到座位上,还向同座炫耀着。我心里想,小于的字以后一定会更漂亮了。因为他有了一种参于的感觉,改进就很容易了。
想到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碰到的这些现象和行为,之前没有经过任何的总结,也没有认真的想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今天看到这些,才豁然开朗,原来在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有过这种教学和学习方法,只是没有过去认真思考,使之更完整和有效。果然理论可以指导实践,而实践可以丰满理论啊。
轻轻地合上书,我记下了这个新的理论,将来的工作好好应用一下,学生们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