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回学生
长桥二小 方丽琴
看到这个标题,可能有人要问了:这是怎么回事?我这就告你。
这几天,我在教一年级的孩子书写阿拉伯数字。对于这些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要把这些数字一个个都写得漂漂亮亮,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况且,由于新教材数学书和配套练习册上的格子太大,这就又增加了学生的书写难度,而平时练习中其实是用不着写这么大的数字的。所以,我就根据一些教过一年级新教材的数学教师的建议,直接让孩子在“日字格”本子上书写(这些格子大小比较合适)。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日字格”本子不像练习册那样有阿拉伯数字范例,难道就让学生光看我在黑板上板演?不行,以前教一年级学生的经验告诉我:一年级学生的书写练习是不能脱离范例的。看来,我只得帮他们把样子一个个打好了。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这是一项多么浩大的“工程”啊!按每个学生每次写4个样子来算,3个班级我就要写四百多个阿拉伯数字。为了让每个孩子拿到本子后都能看到和印刷体一样漂亮的数字,我不敢怠慢任何一个范例书写,因此也就不能加快速度。办公室同事看到我那如学生般一丝不苟的神情,笑着说:“怎么象是你在练字?”我笑了笑,没有作答,埋头继续写。因为我知道,桌上还有好几个小组的本子正等着我打样子呢。说实话,写到后面几个小组时,我真地是不想再写了,可是想想,平时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自己怎么能做不到呢?于是我告诉自己,就算是难得体验一回做学生的感觉吧!说归说,我总算理解了为什么以前有些学生的作业越往后字迹越潦草,特别是作业多的时候。哎!孩子毕竟是孩子,哪有大人那般的自控力啊!我告诉自己,坚持就是胜利!学生会用一手书写漂亮的字来 “报答”我的,于是,继续一如既往地写。偶尔抬头,看看桌上摊开的学生配套练习册,发现那上面的格子也不见得少,为了和学生比个究竟,到底谁写得多,我饶有兴致地数了一下那上面的格子:一共4个阿拉伯数字,每个字7行,每行练10个,一个280个。啊?尽然也有这么多?还好,我只规定我们班的学生在“日字格”本子上每个字认真地练习一行,我数了一下,每行写满是10个, 4个字一共也就是练习40个,应该不会让学生感到厌烦。看来,课上得好不好是门学问,而布置作业这件事也是不能小看的。处理得不恰当就会事与愿违。
这时,我想到了学校这几年一直对我们教师反复强调的事:作业布置要少而精。我第一次对这句话从内心深处产生了共鸣,这也是我一口气写了四百多个阿拉伯数字后得到的最大的收获。是啊,当一个人长时间地做同一件事时,迟早是会厌倦的,而一个学生如果长期以来一直保持厌倦的情绪的话,就会厌学,这也就违背了我们教育的初衷。这次的偶然之举,使我认识到作业少而精的重要性。以前,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我们总是不放心学生,担心学生本领学不扎实,于是,书上和练习册上的题目一道都不放过,上课来不及做的就带回家做,否则就觉得是对不起学生,对不起家长。其实,有很多时候,我们的数学书和练习册的练习是过量的,它就象是一个题库,需要我们教师针对学生的情况去做 “加减”,进行有针对性地练习。为了避免盲目性,我们必须事先把所有的练习做一遍,我想这是我们每个老师必须做的一样功课,其作用既是为了了解题目的难易程度,也是为了更好地计算和控制学生的作业时间。
往后看看,教育生涯漫长。在未来近20年的教育生涯中,会有不计其数的孩子因缘和我走到一起,以前,我常想:当他们离开我、离开母校时,是否仍怀拥着对学习的那份最初的热忱,亦或是带着索然无味和遗憾而伴随他的一生。现在,我似乎明白了: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和看法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们对教学的理解和对学生的解读。我想,今后我会经常提醒自己常“做回学生”,通过更多的“换位思考”,使自己能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定。也许这样,学生会对我们多一份信任,我们的教育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