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学生成材、学校发展
三年前,学校将数学学科作为重点推进学科与区级重点建设学科信息科技、自然一起进行建设。学校针对学生实际、教研组实际,仔细研究,将“教师成长、学生成材、学校发展”作为重点学科建设的目的。三年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徐汇区小学教研室、科研室的指导帮助下,我们一直在不断努力。以下,以如何推进数学学科建设为例进行小结:
一、多管齐下帮助教师提升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工作环境主要的课堂。只有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有所提升,课堂才能有效,学生才能成材。
1、以德为先,做德才兼备的教师。
我校现有数学教师6人,教师结构是老中青结合。三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在党员教师中培养骨干,在数学骨干教师中发展党员。现在,党员教师共有4人。在打造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干、锐意进取的教师队伍时,我们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教导处以教学设计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为切入口,以每月课堂教学叙事故事为抓手、搭建师德故事讲演的平台、挖掘教师队伍中平凡而又感人的事迹,将铸师德的工作落实于实际的日常教学活动中。
2、建章立制, 促规范实效的活动。
数学教研组人数较少,提升教研活动质量势在必行。因此教导处制定了教研组活动制度、新教师带教制度、教学质量分析要求、数学学科作业规范、批改规范等,促使教师规范、合理开展工作;细化了教研组每次开展听评课活动的要求、尝试改变了以往对教师备课和作业检查的方法,引入了大家共同检查共同提高的方法。教导处加强各项工作的检查力度,在发现问题或亮点后及时指导和发扬。
3、储备知识,夯扎实专业的基础。
我们清楚地意识到,专业知识储备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所以,针对每位教师的不同情况,教导处进行了个人教学能力的分析,制订了以下学习内容:支持数学教师外出学习;聘请专家为数学教师开设讲座;学校骨干教师带头宣讲教学思想与方法;开展青年教师学科基本功竞赛、主题式教研活动,帮助教师们储备了小学阶段常见应用题类型、小学阶段涉及到的数学思想、常见的情景导入等专业知识;指导教师学会如何出好一份试卷,学会通过对学生的考试分析来判断自己教学的得失,落实自己下阶段的教学方向。每学期初期和末期,要求教师开展教学得失的分析,进行同年级教学经验的传承。为了让大家尽快适应二期课改新教材的教学任务,要求每位教师能针对新教材以及所教学生实际情况上一堂研究课,通过开展了网上论坛活动---大家一起来讨论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在同课异构的教学尝试中,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4、明确职责,育务实管理的能力。
学校特别注重对教研组长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使其明白工作的职责,学会观察、分析教师教学状况,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研活动。经过指导,教研组长具有较高的教学与教研水平,事业心强,有进取精神,在学校与教师之间的桥梁作用日渐明显。
通过三年的建设,也促使教导在数学学科建设中学会将比较宏观的课程思想转化为具体的课程实施行为,并在教师层面加以落实。学会比较辩证地分析学科优势与劣势所在,特别是通过对教师个人的具体教学能力的过程分析,结合教学科研形势发展及时调整管理方法。初步摸索出以教研组建设为载体,以师能师德的提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学科建设规律。
二、减负增效促使学生成材
我校70%多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在家庭教育上是很薄弱的,学生更需要得到学校老师的关爱与帮助。因此,教导处从多方面入手,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减负增效。
1、强化学习习惯 “长抓不懈”。
学校从学习习惯入手,让好习惯能伴随在这些外地孩子左右,帮助他们迈好人生的第一步。我们制定了学校的数学学习习惯要求,分年段进行落实。除了每学期学校重点推进的4条学习习惯外,针对可能出现的数学学习或作业问题,每月还有1条学科推进习惯。层层推进,慢慢积累。
2、关注课堂教学 “低耗高效”。
学校要求教师一定要抓住课堂教学有限的35分钟时间,在课堂内解决落实每个知识点,不给学生和家长造成额外的负担。新教材与教师们见面之初,很多教师不能很好领会教材文本的知识要点,对于新接触数学学科的教师而言就更看不透彻了。因此,学校针对数学学科自身教学的特点,转变教师唯教材教教材的观念,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教材加工处理提出了每堂新授课都要进行“知识点考核”的要求,利用课堂教学结束之前的一两分钟时间,当堂进行书面考核。
此举推行的目的很明确,一是促使教师在备课时紧抓住课堂教学中的要点,把握教学方向;二是促使教师勤思考如何在35分钟内使学生掌握知识点,多研究学生学习的方法;三是根据考核的结果,多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并及时把握学生学习的效果,调整后续教学。
3、练习设计 “量少精到”。
(1)做“每日三题”,帮学生巩固练习。
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是我校数学教学的一贯特色。为了达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传承好这一特点的目的,教导处要求坚持做好每日三题的练习。每天早上,数学老师利用学生陆续到校的时间,让学生花两三分钟时间完成“每日三题”。这些题量不多,内容以基础练习为主,有时教师会根据班级学生情况选做的拓展练习,提倡学生根据自己不同能力进行分层练习。
(2)借助周练卷,帮学生系统练习。
教导处规定,将每个年级,每个学科,一学期学生练习卷的数量控制在20张之内,平均每周也只有一张。所以,要求教师在设计周练卷的时候,既要充分考虑到帮助学生建构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又要充分思考所选择练习题的代表性,还要思考一部分基础较好学生的能力拓展。让学生在有限的练习时间和活动中能获得最大的收获。
4、教学评价“赏识为主”。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教导处提出了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注重“赏识”,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于是借分制,加分制等方法应运而生。本学期开展的“争星”活动更是吸引了学生们的热情参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多元化,学生体验成功的途径也越来越多。
三、正视差异谋求学校发展
由于生源复杂,学生的差异性很大。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导处要求,正视学生的差异,在寻求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的过程中,突破差异,进一步发展学校。
1、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教导处积极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鼓励教师大胆探索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区级研究课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辅助教学的研究》已经结题,并获得了区教科研成果二等奖。教研组还根据学科特点参与学校区重点课题《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学新实践之研究》,针对学生抄错、漏抄题目,学习表现粗心进行对策研究,进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研究。数学教研组还率先代表学校参与区级课题“学期课程统整”的研究,整合多套教材的文本内容,研究教与学的方法,促进教师有效教学,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2、努力开发校本课程。
为了努力体现数学“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努力体现生活数学与课堂数学的知识联系,逐步发展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生活中的数学》,并在三年中逐步修改完善。
3、举办多彩数学活动。
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魅力,学校每学期举办全校性学生数学活动,有数学家故事宣讲、个人数学学习经验汇报、数学知识小报;在每个年级开展每周一次的数学智慧题竞答;每学期组织一次形式丰富多彩的学生数学知识竞赛。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多途径、多方法、多角度地接触数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喜欢数学,运用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培养合格学生的目标指引下我们努力成就教师,在教师成长中我们完善学科建设,在完善学科建设中我们推动了学校发展。三年前,数学学科和区级重点建设学科(信息科技、自然)一起开始进行重点建设,而今天回过头来小结,发现一路上有无数人为我们提供了帮助:教育局的领导为我们搭建了平台,学校领导一路为我们保驾护航,教育学院各位专家为我们指点方法。我们相信,只要继续坚持,以建设数学学科的经验推动学校其它学科的建设,就一定会做到教师成长,学生成材,学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