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2025-01-08][]
登录注销
相关内容列表: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作者(来源):方丽琴    发布时间:2008-06-23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指导》指出:问题解决应成为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突破口。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在这个充满疑问、有时连问题和答案都不确定的世界里生存的本领。这种本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数学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无疑要以“问题解决”为突破口。目前,问题解决已经成为国内外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引入竞争机制,培养提问习惯

我们普通学校的学生,长期以来已适应了回答教师的提问,而自己提问、探索解决的意识相对较弱些。因此,我从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着手。

首先,给每个学生定下要求,每天至少提一个问题(没有口头提问机会的,可以用笔录的方式),尽一切可能使人人有表现自己与体验的机会。然后,在同等条件下,让学生比试谁提出的问题数量多,这样,既能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又能使我能问的信心得到激发和强化。

有些例题在教学前,我提倡学生先预习,并笔录自己的疑惑之处,在课堂上通过生生、师生互动或探究来解决。

2、注重引领,提高提问能力

学生找疑难问题越多,学生的参与性就越强,会使教学永远充满诱惑力和生命力。我在实践中发现,学生要提高问题的质量,还是需要教师正确引领的。

1)搜集问题,科学分类。

搜集好学生的问题后,我会进行有意识的分类: 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讲课引用;稍有不足的问题,修补剪接的引用。这样有利于调动自我评价机制,促使学生主动寻找差距、分析原因、提高自己提问的水平,向高一层次水平发展。另外,我认为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及时给予表扬是很重要的,这样能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多思、深思、爱思、会思。  

2)结合知识点,适当引领。

能不能提出问题,提出多少问题,是否标新立异,这都能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思维深度和能力水平。提问容易,但是要提出有意义的、甚至是有创新意义的问题却并不容易。因此,在学生有了提问的意识和习惯以后,我就会引导和向学生示范如何提问。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材各个方面进行提问。

如:在应用题方面,我启发学生圈圈划划,从应用题关键字的比较,数量的不同,数学语言变换等方面提出问题。在进行概念、法则、公式教学时,我让学生就同一概念、法则、公式提出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应用。如:减法的性质一课中,什么叫“连续减去几个数”,是个难点,而我在揭示减法的性质具体内容的表述后,让学生大胆提问,在触及这一问题时又让有学力的学生自己解决,这远比教师问,学生答要有效得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热爱生活,留心观察。

我经常鼓励学生注意搜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给学生搭建舞台,利用数学兴趣课交流。我还经常跟学生说要多长个“心眼”,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发现和提炼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如:在学习“圆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圆(水中的涟漪、火腿肠的横截面、车轮……)

 

3、注重练习设计,培养问题意识。

学生问题意识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我除了考虑学生因素外,还经常考虑自身因素,以课堂为突破口,在问题设计、练习设计上多下功夫,尽量避免简单、直白,对于那些学生不加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我尽量少问,在练习设计上根据学生实际适当开放。

如:在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一课时,在练习部分我设计这样一个开放性的环节,根据算式45÷(5+4)编文字题。学生思维活跃,想到了好几种不同的编法。有:45除以54的和,商是多少;54的和去除45,商是多少;45里面有几个54的和;4554的和除,商是多少……

通过实践,我发现平时有意识地进行这种开放题设计与练习,可以避免学生思维方式的机械化,对于学生培养问题意识是很有帮助的。

 

新的一轮教学改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给了我们机遇,也了我们前所未有的挑战。身为数学教师,我会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在课堂上努力、适时地做好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让学生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质疑解疑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网站维护部门:长桥二小信息组 | 学校地图 | 在线帮助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长桥第二小学
建议使用IE8.0以上或360浏览器兼容模式浏览

您是第位访问者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