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有识之士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如何惩罚学生却是一个社会高度敏感的问题。在新时期,传统的教育方式、惩罚方式显然已不合时宜,鞭笞、杖责、拳打、脚踢也已于情于法不合。但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现象,我们又不能放任自流。我们在感叹当今学生难教难管的同时,需要多一份理智和思考。如何创建温馨的氛围,又让孩子能够得到教育,这对于我们是一个新的尝试,新的方法。。
一、 统计量化,警示学生
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回头、说话、上课搞小动作往往是家常便饭,即使天天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也往往是“三分钟热度”。而学生本人也往往对这样的小错误不以为然。此时,我们要做的工作不应只是批评,更重要的是要用具体确凿的证据让他明白,他所犯的错误究竟有多严重。
小陶是班上品质不错的学生,但就是有一个上课插嘴说话的毛病,做了他多次工作,效果也不明显。于是,我便让他后面的一位同学专门负责统计他每节课插嘴的次数。结果一天下来,他上语文课插嘴15次,上数学课插嘴14次……一天共计插嘴126次。面对这样的一个数字,他自己也惊讶地吐了吐舌头。我再做他的工作时,只提出一个问题:能不能让这个数字一天天减少?哪怕是每天只减少一个数字。他愉快地接受了。结果两个星期后,他写在桌上的一串数字已由126次减少到30次。
实际上,学生的种种不良习惯。都可以用数字量化出来,如每天乱扔乱弃的次数,每周漏交作业的次数等等。然后再在同学间开展数字的降速比赛,提高学生的改错积极性。这种数字的量化警示作用,岂不比我们空洞的苦口婆心的劝说有效得多?
二、 无声对话,熏陶学生
在教育这一系统中,教师是控制系统,学生是受控制系统。但是学生不仅是受控系统,同时也是具有自我组织能力的自控系统,他能提出自己的目标,能接受或拒绝教师的控制,能控制自己的主张行为。因此,只有控制和自我控制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控制转化为自我控制,才能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惩罚犯了错误的学生,不一定非要通过语言和行动。有时,让学生默站、默想、默读,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学生因违犯纪律被学校扣分,让其拿着班级的扣分单默立默想:谁把红花变成了黄花?学生不注意环境卫生,让其写写感想:乱扔纸屑是小事吗?学生上课不安分,缺乏进取心,让其摘抄一些名人名言,进行一次与名人的无声“对话”……总之,要充分运用各种育人环境,以此来熏陶学生、感染学生,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三、 换位体会,唤醒学生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求学生“自己会”。学生是班级的主角,班主任的责任就在于领导学生当好主角,使之具有自主意识、自治能力。老师批评、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班干部管理班级、约束同学的良好用意,一些同学未必能体会,不能体会这一点,也就不可能更好地遵守纪律。因此,在班级中经常进行“角色换位”,会有利于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
经常违犯纪律并且不大服
良好的教育离不开惩罚,但惩罚不等于体罚。我们要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温馨的氛围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