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徐老师已经就主题队会和班会课在教育方式、教育者身份、仪式形式、主持人等方面的不同进行了阐述。现在,我就班会和队会在前期准备上的异同点做一下说明。主要包括:主题的确立、时间的安排、角色的分工、资源的利用几个方面。
一 主题的确立
1针对性。无论是班会或是队会,都要求班主任针对班级中近期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及时作出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教育的突破口。细微的差别在于班会的立足点比队会更为细化。比如:同样是习惯的养成主题,班会就需要细化到究竟是学生课前准备不到位、课间不文明、还是不懂得与同学或家长沟通等,而队会可以通过多种将这些内容整合成一个大的主题。
2可操作性。其实班会课和队会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让学生能明确目的,之后明理,认识加强,进而落实到行动,做到知行统一。这就要求我们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确定班会主题,要“小”中见“大” 。“小”指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或普遍现象,“大”指这些小事、现象反映出的问题或蕴含的道理。例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可以选择“读书使人聪明”的主题。一年级新生入学,可以召开介绍我自己,增进互相了解为主题的班会;考试之前可以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班会;班级某方面取得荣誉的时候,开展“夸夸我们班”等主题班会,以增强班级荣誉感和凝聚力。
二 时间的安排。
班会是班主任根据学校工作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班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活动。时间安排上更灵活,教育上更为及时,既可以在晨会课、品社课、午会课中开展,也可以安排与学科类活动相结合。内容更丰富,教师的指导性也更强,凡是能对学生和班集体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的各种活动都可以作为班会的内容。如集体解决同伴间发生的问题、规范养成教育、心理健康的辅导活动等。队会常常是一个学期一次,通过各种生动活泼,寓教与乐,富有感染力的文体活动,因此,要合理安排好演唱、相声、舞蹈、小品、朗诵等节目的时间。
三 角色的分工。
班会通常为讨论型 围绕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地多种形式的讨论,达到教育目的。比如同位讨论、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等,使学生对主题进行理解。叙事型通过对一个事件、故事的讲述,使大家对这个故事有体验,唤起大家的共鸣。需要老师找到能说的孩子带动不会说的,不愿意说的孩子,或者根据当场的情况,捕捉愿意说的孩子作为带动者。而一次主题队会中,需要有幕后人员、表演者、主持人。而这些角色的产生要求我们作为班主任,平时要经常留意学生,发掘他们的潜能。比如:课间从学生的言谈中掌握孩子的个性,通过平日的观察和交流互动了解他们在体育活动、文艺才艺上的特长。做统筹安排。班中哪些孩子心灵手巧可以作为幕后人员的后备力量,哪些活泼机灵而又敢于表现可以作为主持人的候选人,哪些有艺术方面的特长可以为之后的主题班会中的表演出力。
四 资源的利用。
要利用好各方面的资源,协调好各方面关系。班会通常要求老师和学生参加,老师注意事先准备媒体调动学生积极性。在班会的准备阶段,向全班宣传班会课,并向他们表明,表现积极者将会得到加分和小礼物。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乐意参与进来。其次,对那些参与表演的同学予以肯定,让他们更有信心地把节目搞好。主题班会,不仅仅是本班的老师和学生参加,有的时候还可能邀他年级的老师、学生或家长参加,所以,我们要注意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一来,其他老师可以为你的班会课出谋划策、提出建议,告诉你一些注意事项。比如:设计主题班会时朗诵和讲故事的环节,可以向语文老师请教,向她咨询朗诵和讲故事的人选。设计合唱表演环节可以向音乐老师请教等等。做好彩排工作。学生在训练时面对的人毕竟还是不多,但到了真正开始的时候,面对的可是全班的同学和一些来听课的老师,所以必须要先让他们热一下身,避免到时有怯场的现象。在彩排时,老师要留心观察同学们的反映,及时解决一些要注意的问题。根据情况及时修改班会内容。一篇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同样地,一堂好的班会课也是通过不断的调整、修改生成的。在训练学生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很多情况并没有你想像中的完美,因而,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更改表演的难易程度或增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