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2024-04-28][]
登录注销
相关内容列表:
小学中高年级“问题解决”教学的思考和实践4

作者(来源):长桥第二小学 陈春梅    发布时间:2011-05-16

(三)构建教学流程,培养探究能力

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比较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有进一步了解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会让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知识和经验去尝试解决新问题,获得新知识,并在脑中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意义。

几年实践下来,一般来说,问题解决的教学流程分为以下几个必须的环节是比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

出示问题情境----整理出数学信息和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解答问题----检验答案合理性并提炼方法----迁移方法解决其它问题

以一个不同的平均数应用的教学设计来阐述各个阶段的必要性。

环节一:出示问题情境

课堂教学伊始,用主题图配合文字出示:学校要组织全校师生一起到郊外进行社会考察活动,食堂准备每人发两个桔子,问学校要准备多少桔子?

环节二:整理出数学信息和问题

在这个环节中,主要让学生仔细阅读文字和主题图等,先知道“叙述了一件怎样的事情?”,再说出要解决什么问题?现在已经知道哪些信息?这个步骤很重要,通过这个活动,要将生活的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初步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问题的模型,以待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解决。这个步骤对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学生看懂主题图和文字后回答说,先说出了这是要给全校师生买桔子的事情。知道了学校有学生500人,教师40人。按照师生人数乘2,一共要买一千多个。但几百、上千个桔子不可能一个一个数过来。生活中,一般商店都是按千克来出售的,所以按照学生的生活经验,师生一起将问题改成“学校要准备多少千克桔子?”。

环节三:综合运用知识解答问题

这是问题解决中最重要也是最花时间的一个环节。一般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重视借助于一些图、表、数量关系式以及一些其他方法策略来解决问题。学生在这个环节中经历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运用操作、实验、举例、猜想等方式,通过同桌互助、小组合作,交流彼此的思维过程与结果,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同时,在探索解决方案过程中学会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

教师再出示一些大小不一的桔子样品、一把秤和一个计算器。然后,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所学的知识,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通过讨论,得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平均每个桔子的重量。接着,请学生合作操作、记录解答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挑选桔子的样本,称桔子的重量,记录数据,根据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式列出算式,用计算器算出每个桔子的平均重量,最后再计算出所有桔子的总重量。

环节四:检验答案合理性并提炼方法

这是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经常会忽视的环节,有时教师在教学中也不够重视。要真正解决问题,必然要对答案进行检验,才能相对保证答案的正确。一般来说要先看对题意是否理解正确,再看解法是否正确,最后将答案放到问题中,看看是否正确。

教师请各个小组将计算的过程和结果展示在黑板上,结果,6个小组各有不同的答案,有的小组之间总重量的差距还比较大。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有的学生发现在计算每个桔子的平均重量时就出现了误差:有的小组选的桔子较大,有的则较小;有的小组称桔子重量时是一个一个称的,有的则是一起称的。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学生归纳出了求平均数之前取样本时的注意点:几个桔子一起称重的优于一个一个称重,这样计算误差小;挑选桔子时要注意大小适中,不能太过大或过小,这样得到的平均数偏差比较小。还预设了实际购买桔子时,还要根据计算出的总量留有一定的余地,因为,通过估计得到的总数并不是一个精确的值,会与实际有一些误差。

教学中,这个环节通常还是不同解决方法的交流、展示、比较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有针对地对学生的方法进行必要的总结概括和提升,同时,还要兼顾引导学生多种解题思路的发展。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使学生逐渐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还要注重引领学生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提炼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有效策略。

环节五:迁移方法解决其它问题

这个环节以练习为主。主要是解决一些类似的问题,但不是单纯的模仿巩固练习。在设计时,一般可以选择一些在叙述顺序、思考过程、应用策略上略有不同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练习,逐渐积累一些经验,逐步掌握一些常用的科学的探究方法,也促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实现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主动建构。

当然,问题解决涉及的内容有很多,有些内容也并不一定用同一个课堂教学模式就能解决问题。但是,抱定一个宗旨,为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多体验、多实践、多感悟、多反思,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对“问题解决“教学的反思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反思、研究,注重课堂教学前对教材内容统整,注重教学问题情境的设计和使用,在教学中注意教学模式的转变。这一系列的活动确实让学生能获益良多。但在实践中,学生的对新知识的学习需要一定的练习来巩固,落实到练习中,还是陈旧的语言叙述式的问题解决为主,在进行阶段性评价的时候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练、评都站在一条跑道上?需要我们实践研究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参考书目:

1、《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学期课程统整学校、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方法论与运行机制创新》

                                                   ----严一鸣、张才龙、杨向谊

3、《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实施策略》

                                                           ----吕传汉  汪秉彝  

4、《“应用题”教学及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讲座

----主讲人:吴正宪、周玉仁、刘德武等




网站维护部门:长桥二小信息组 | 学校地图 | 在线帮助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长桥第二小学
建议使用IE8.0以上或360浏览器兼容模式浏览

您是第位访问者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