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研究的阶段和方法
一)调查分析阶段
为了解教学现状,我们对教师的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后作业,了解到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适应:
1、 教师对各类学生的关注度不够
有的教师没有从外来进城务工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班级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出发进行备课。活跃在课堂的只是少数好学生,班级中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充当“听众”角色,对知识无法接受,更无法适度拓展、补充。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关注点不够。
2、教师对教学的内容缺乏整合
教师在安排教学的内容时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整合,没有能够抓住重点在35分钟内做到正确地取舍,造成在课堂上对枝节问题提得多,抓的知识点多,课时内容来不及完成;对学生及时评价语言贫乏。
3、教师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不够
由于新进教师增多,在部分教师身上出现了对教材挖掘不透,在课堂上单项活动多。而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参与度不高,教师没能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结果造成学生思维的障碍。
从教学的现状分析来看,归纳起来,要采取教学新实践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结构,关注教学跟进措施。
二)实践研究阶段
我们运用行动研究法,从教导处层面,教研组层面,教师层面采取多种形式,不断调整教学策略,进行教学研究。
三)总结反思阶段
我们从课题研究实践取得的有效经验中,运用经验总结法,提炼出我校的一些教学方法。
四、研究结果及实践成效
(一)从教学管理入手整体探索实践
学校从管理层面入手,建立一套科学的,与养成教育相配套的,有利于激励学生不断进取、成功的评价体系。
1、建立保障机制
第一是组织保障。
我们建立了校本教研的领导机制(校长——教导主任——学科组长——教师),使每一个层面的校本教研都得到较好的管理。大家各施其才、各尽其责。
第二是制度保障。
针对校本教研,学校早在2008年9月就制定了一系列制度:理论学习制度、案例研究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师徒结对制度。2009年制定《作业管理、奖励制度》、《关于教学管理规定》、《教师专业发展的奖励条例》从制度上保障校本教研纵深领域发展。
2、开展专业培训
教导处从抓教研备课组长和教师专业培训入手,整体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1)对组长培训
教导处在组长层面根据教师中出现的问题开展了《试论教研组的管理职能及其日常工作》、《考试质量分析指导》、《单元统整落实到课时的备课辅导》方面的培训,让组长在学习,探讨中研究适合本年段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培训使组长提高了培训组员的能力和带领组员开展科研活动的能力。
2)对教师培训
教导处为了帮助教师解决缩小学生间差距的困惑,特地组织教师开展“转化学困生学习能力”的培训,让教师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培训中,教导处做到有条不紊。
(1) 建立培训制度
教导处把对教师转化学困生的能力作为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师定期记录对学困生的辅导记录和手段,以便于教导处及时检查,反馈。通过培训,帮助指导教师改善方法。
(2)借比赛促反思
学校每年举办一次“青教评比课”。在课堂教学评价表上要求教师关注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学困生是否掌握教学内容,学生是否能自信地参与课堂教学作为课堂评价的重要依据。教导处及时向教师反馈,帮助教师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教导处在教师中开展“作业设计”的比赛,让教师在自行设计的基础上,及时对教师在设计的长处进行介绍,对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意见,同时向教师介绍一些好的作业设计和设计作业的方法,来促使教师开展日常的教学工作。
(3)借沙龙解困惑
学校为教师建立学习研讨共同体,针对“我最困惑的一个问题”、“我最成功的一个案例”和“我收益最大的一个学习心得”,每月组织一次沙龙研讨交流活动,让教师之间进行不同思想的碰撞,努力在交流中产生新思想,从而共同反思实践,共同提高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
(4)借考评出质量
教导处每月对教师的教研质量,日常教学情况以及每月教学检查情况进行量化的考评,对教师出做得好的,工作中有创新的,在月考评中给予奖励。教导处还将教师工作的亮点在全体教师会中请老师就运用新策略全面提高的内容作介绍。
3、教学跟踪监控
教导处在阶段教学质量监控中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及时开展跟踪听课,评课,改课活动,进行跟踪监控,调控,帮助教学能力薄弱的教师发现自身问题,及时跟上补救。
例如,在阶段练习中,教导处发现了某一个班级与同年级的其它班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导处就要求教师就练习卷中每一个项目做具体的分析,查出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校长与教导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指导其调整教学策略。校领导、备课组长就进行跟踪听课,发现课堂上的问题及时通过评课向教师反馈需要调整的教学内容,特别要求教师关注学困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障碍,并要教师在新的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学策略。随后再跟踪听课中不断促使教师调整教学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指导,教导处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控。反复地再进行指导,帮助,既促成了教师改变教学策略,又帮助学困生尽快赶上班集体。
4、指导培养习惯
1)与争星活动相结合
教导处根据学生回家作业不能认真完成的现状,组织设计了“争星活动”,要求各教研组将完成作业有质量的在作业本上画上星,对作业都能做正确的给予一颗星,对作业有进步的给予一颗星。累计到十颗小星给予一颗大星。学期结束的时候,由教导处出面根据得到星的多少以奖励的性质发放学生实物奖励。学生在一次次争取得到星星的过程中逐步改掉回家不做作业的习惯。
2)与平时的练习结合
针对学生回家作业完成不佳的现象,教导处认为产生这样的情况,是与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并且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有关。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从基本学习习惯入手,在校级层面规定了四项的基本学习习惯:学习用品带齐,二分钟预备铃到位,上课认真听讲,课后作业认真完成。每门学科都有其基本的学习习惯,每个阶段根据自己教学要求与教学特点,设置专项的学习习惯的要求。每个阶段每个学科就会有五个项目对学生基本的学习习惯进行引导检查反馈。每一个阶段后,请同学老师对这五个习惯进行评定。能得到大家认可的项目就能达到相应的分值,最高为5分。教师在出单元练习卷时,就将卷面的知识能力的分值设定为95分,还有5分就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分。这样既减轻了部分学生对卷面练习考查的负担,同时感到自己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将自己的平时成绩加以提高。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不仅能改掉自己身上一些坏的学习习惯,同时感到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更好的学习有推动作用。
3)与兑换“两单”结合
学校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在学习上养成专注的习惯,特设了“作业免做单”和“加分单”。即对作业做得正确认真有质量的,能拓展,能思考或进步很大的,给予“作业免做单”,有了免做单,学生可以在以后的作业中选择免做作业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与学生经过沟通,在练习,测验中获得满意的成绩,教师就会发放一张“加分单”。学生累计“加分单”,可以用到平时的测验,考试上帮助学生加分,让不及格的学生有及格的可能,让及格的学生有成为优秀的可能。
“两单”的落实,让学生有了一种积极性,同时班级中不能完成作业的现象愈来愈少,作业的正确率明显提高。
5、组织读书活动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因为家庭条件限制,大多缺少课外阅读,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较弱。指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正确选择有益读物,自主自动地阅读经典书籍,让他们在优秀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是学校实施新策略的一个重要手段。根据学生没有阅读习惯的特点,我们在全校范围内举办长达整个学期的读书节活动。除了开放图书室外,每个班级设立图书角,通过师生,生生,亲子推荐书目外,学校组织学生阅读欣赏,交流读书心得,与家长共读书籍等形式,推动大家一起来读书。学生在学校里读书,在家里读书;与老师一起读书,与伙伴一起读书,与家长一起读书。渐渐地,孩子们阅读的量有明显的增加,说话,写作的词汇量增加,理解的能力有了增加,逐渐养成了阅读习惯。
6、家校联动共赢
学校通过调查,了解有的学生学习习惯差,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原因是家长缺乏一定的指导能力和方法,亲子沟通很少,造成学生自信心差。学校就与社区结合,通过聘请专家,为学生、家长举办一次次辅导讲座与亲子活动,让家长感受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尽力挤出时间帮助孩子一起学习。
教导处要求教师亲自送“指导方法”上门,让家长在教师的帮助下指导孩子在家中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端正学习的态度。孩子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大部分能静下心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