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后书面作业通常是指教师根据每一课教学要求,在讲授课程后安排的练习。它是课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设计课后练习题的目的在于:一是提示阅读教学的重点,二是突出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有效地完成课后书面练习是有助于巩固和完善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并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然而,美好的愿望与在实际总是存在差异,语文课后的书面练习并不受学生欢迎。
一、导致语文课后书面作业低效的要素
(一)班级授课制中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分层练习的好处虽多,但具体操作有一定的难度,“优等生”好说,而“后进生”很难划分,主要是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有的家长也不会同意。另外,统一的考试内容、统一的考试时间、对师生统一的评价指标,制约着学生作业分层的可能性。笔者看到教师也在努力地设计一些分层练习,也给了学生一些选择地余地。但是往往形式大于实效。“不做考到怎么办?”“本来遇到难题就开天窗,做过还有印象,不做不是更不会?”教师们的担心不无道理。因此,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实现因材施教是一种追求,只能有限的达到。可不分层就很难照顾到所有学生的个性差异,很难因材施教。结果学生面对不适合的练习要么 “有心无力”,要么马虎应付。这样心态下完成的练习怎么可能有效?
(二)目前,作业的布置与评价仅以课程标准作为唯一的指标,忽略了学生做作业的心态,教师自认为精心设计的练习,学生实际完成情况却非常糟糕。笔者了解到,某教师在布置自认为自己算是很为学生考虑了:量不是太多;也不算太难,上课时都交流过;而且考虑到了后进生的学习水平,觉得让后进生也能体验到作业成功的快乐。但整个班30个学生,做对的几乎没有,20%的学生开了天窗。某班有70%的学生认为语文书面作业烦、累,其中有后进生,也有语文学习较出色的学生……学生做语文书面作业时的厌烦情绪使教师的理想与现实存在着严重差异。学生从作业中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得不到学习的成就感,作业怎么有效?
(三)“给我做了作业再玩。”“欠我的作业什么时候还?”由
有效教学理论强调“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也就是说促进学生“有效发展”是语文书面作业的终极价值取向。 因此,笔者认为应从四个方面强调达成语文书面练习的总体成效:练习有价值,练习有效果,练习有效率,练习有魅力。
练习有价值:是指作业要能体现学生的持续发展性。
练习有效果:是指完成作业要能达到学习者所要实现的目标。
练习有效率:是指用最少的投入来达到最高的目标。
练习有魅力:是指能吸引学生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