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慈母情深
徐 菊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龟裂、震耳欲聋、失魂落魄、疲惫”等词语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好词好句。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母亲生活的辛苦,从而进一步理解母爱的无私崇高,激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
教学过程:
一、诵读诗文,激发情感:
1、提问:同学们,知道孟郊的《游子吟》吗?[l1] (师生共同朗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提问:诗歌赞颂的是什么?(母爱)
2、历来文人墨客喜欢用诗歌赞美母亲。今天,我们来阅读一篇梁晓声写的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慈母情深》,听听他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背后的故事。
3、板题:慈母情深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x2] (学生回答。然后归纳,主要为:(1)为什么说慈母情深?或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慈母情深?(2)面对情深的慈母,“我”又是怎样的?(3)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等等。)
二、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做练习:[x4]
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噪声( ),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想要钱买书,母亲用( )的手将钱塞给我,立刻又陷入了( ),我鼻子一酸,( )着钱跑了出去。
2、请一生交流填空练习。随后,看大屏幕订正。(全对的请举手,老师表扬。)
3、教学重点字词
⑴括号里有一个字很难读:龟jun裂 [l5] 谁看到过龟裂的样子?请具
体描述一下。(妈妈洗衣服时,手冻得裂开了。)
读词,想像一下龟裂情形。
⑵括号里有一个生字特别难写,哪一个?(攥[l6] ,我数过了整整23划,先看老师写。随后,伸出左手,再伸出右手食指在左手掌心写一遍。写完的请举手,牢牢记住的请把左手紧紧攥起来。)
4、齐读练习题
三、细读课文,感受慈母情深
1.过渡: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文章是怎样写的?让我们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找出描写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等语句,用心体会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做好标注。
设计一个说话练习:这是一位_________的母亲,从_________语句中看出。
或者:我从_________语句可看出,体会到了她_________的品质。
[x7] 2.小组学习交流。
3、全班交流谈感受,反复品读。(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重点点拨指导学生品味、朗读好母亲艰辛工作的三个场景。)
如:
1)A、学生回答:这是一位瘦弱的母亲。从“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可以体会出来。
B、从“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体会到母亲之劳苦,感受母爱。
老师点拨:在我的记忆中,我的母亲的背是怎样的?(坚挺,笔直),但现在母亲的背是 _________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母亲之劳苦,感受母亲之坚强。
●闭上眼睛,继续看!师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你看到一双怎样的眼睛?这是我的母亲的眼睛吗?不是的,在我的记忆中,我的母亲的眼睛是——
●作为儿子的我,不禁要问:母亲,我的母亲,你那坚挺的背到哪儿去了?红润的脸到哪儿去了?清澈明亮的眼睛到哪里去了?到哪里去了?到哪里去了?到哪里去了?
●我看到母亲瘦成这样,憔悴成这样,我能不鼻子一酸吗?为了表达“慈母情深”这一句话能少吗?这三个“我的母亲”能少吗?
2)C、“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感受到母亲工作的辛苦。
老师点拨:“震耳欲聋”什么意思?
●多么可怕的嗓声!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读这个句子!
●耳朵都要震聋了!这样的声音,迎面扑来,你身在此环境中,会有什么感觉?
但是我的母亲呢?她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她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呀,读——
●同学们,这样的声音停止过吗?浏览全文,去找找哪些地方说明这震耳欲聋的声音一刻也没停止过呢?
(学生找到一个一个说:“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母亲大声问”
“向母亲探身,喊”
“接着又对我喊”
“大声对那个女人说”
● 这七八十台缝纫机一刻也没停止过,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齐读——从我进入工厂,到我离开工厂,这震耳欲聋的声音一刻也没停过。
想象一下,昨天的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读——
想象一下,明天的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读——
想象一下,去年的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读——
想象一下,明年,后年,又一个后年,母亲将来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读——
小结:当你第一次发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你有什么感受?这些感受交杂在一起,怎能不让我交杂在一起,怎能不让我鼻子一酸呢?
为了表达“慈母情深”这一句话能少吗?这一次又一次的“大声说”能少吗?
3)D、.从“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体会母亲的忙碌,感受母爱。
老师点拨:
●指导“立刻” “立刻” “立刻” “立刻” 让你感受到什么?体会读。
●出示句子读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赶紧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马上又陷入了忙碌……”
变化之后,意思不变,表达富有变化不是更好吗?读上两个句子,比较,能改吗?
“四个立刻”带给你们这样的气势,这样的感觉!老师读四个立刻,你们读其它——
●引读:
母亲能停吗?能歇吗?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母亲你已经这么憔悴了,不能停下来吗?为什么?谁来读这个句子!——
母亲你已经这么疲惫了,你就不能伸一下懒腰吗?为什么?谁来读这个句子——
母亲你已经那样瘦弱,那样瘦骨嶙峋,你就不能歇歇吗?谁来读这个句子——
●作为儿子,第一次发现母亲赚钱是如此劳累,疲惫,如此拼命,能不鼻子一酸吗?读——
所以,为了表达慈母情深这句话能少吗?四个“立刻”能少吗?
4)E、这是一位贫苦辛劳的母亲。从“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可以看出来。
老师点拨:你有过向自己的妈妈要钱的经历吗?你母亲是怎么给你的?(对比体会母亲的贫困)
试着指责孩子,你看你妈这是在怎样的挣钱呀!
你看你妈这是在(拿命来)挣钱!
你看你妈这是在(拼命地)挣钱!
你看你妈这是在(多么辛苦地)挣钱!
你看你妈这是在(多么不容易地)挣钱!
●.面对这样的一连串的指责,你还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吗?这一连串的指责里,哪一句是属于你妈妈的?带着这种感情读这句话,读课题。
● 是啊,一家人要吃,要穿,孩子要上学,母亲能不珍惜吗?然而为了孩子满足读书的强烈愿望,母亲什么也没说。从“掏”、“数”的动作,你体会到了什么?(妈妈对我无私的爱。)
● 除了和我简短的对话,母亲只是掏钱、数钱。旁边的阿姨阻止妈妈给钱,她只说了一句话:“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从这儿我体会到 (母亲十分支持我买书、读书,她的动作包含着深沉的母爱。)
●母亲就这样工作,如此赚钱,可当儿子向他要钱,说要买一本书时,母亲将钱塞给我,塞钱将会是怎样地塞呢?仔细地读句子,你一定有感觉!(用力地塞!毫不犹豫地塞!坚定地塞!)
●是的,我的母亲就是这样坚定地,有力地,毫不犹豫地把钱塞到我的手心里,齐读——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四、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1、我手里的哪里是钱呢?是什么?(爱,心血)
这是怎样的爱?这无私,伟大,纯真的爱汇成四个字,那就是——读题
这慈母情深就在这“震耳欲聋的噪声”里,这慈母情深就在这“疲惫不堪的身体”里,这慈母情深就在这“毫不犹豫的一塞”里,读题—
家庭的重负,生活的压力,让母亲极其瘦弱,过早地衰老。然而,面对我想买书的要求,母亲——齐读: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点着。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2.拓展写话:
配乐,师激情引导:我鼻子一酸,攥着这充满血汗的钱,攥着这毫不犹豫塞到手心的钱跑了出去,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母亲说……
出示: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对母亲说……”[l8]
师:拿起笔,可以写你的决心,写你的悔恨,写你的懂事,写你的幸福,等等,不管写什么,但是“我的母亲”这个词不能少写三 次。
(1)学生写话。
(2)交流点评,指出要围绕“母亲的爱,儿女的敬”等方面。
五、教师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爱是慈祥的,母爱是深沉的,母爱也是伟大、无私的。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附板书: 11 慈母情深
支持
感激
想买书 塞钱
买了水果罐头 凑钱
教学反思:
《慈母情深》节选自梁晓声所写小说《母亲》,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贫穷、艰辛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为了让学生了解慈母情深,我一开始就进行复习朗诵《游子吟》,使学生既能复习古诗,又能激起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质疑。因为我认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要紧扣题目,把题意引向文意,让课题成为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切入点。所以,我问:“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我根据学生回答归纳,主要为:为什么说慈母情深?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慈母情深?面对情深的慈母,“我”又是怎样的?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等等。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我班有部分学习困难学生,不愿在家预习课文,不愿读课文,因此,轮流读文是检查预习的最好、最简便的方法。发现他们读破句,读错字,可以及时纠正,所以,我是经常用此方法的。“龟裂”是容易读错的字,我觉得在课堂中有必要作集体正音。“攥”容易写错的字,我也觉得有必要集体指导字形,以便加深印象。这样,词语教学也就做到重点突出了。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五年级了,应该让学生直接概括了。但由于我班学习困难生多,为了照顾学困生,我设计了这个填空题,降低难度,让学生做练习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重点是品味语言,体会人物情感。本课的重点即难点是:品读环境描写和人物细节的语句,了解母亲工作的艰辛及母亲对“我”读书的支持,感受慈母情深。解决这个重难点的方法就是走进文本,紧紧抓住重点句子,品读感悟。为了让学生能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品质与情感的方法来进行自主阅读,我设计这样一个说话练习:“这是一位_________的母亲,从_________语句中看出。或者:我从_________语句可看出,体会到了她_________的品质。”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加强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在语境中品味词句的含义,并在品味语言内涵的同时,感受文本语言在表达上的精妙。
“例如:“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周围的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这两个句子是描写环境的,我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从“震耳欲聋”、“烤着”等词体会母亲工作的环境差,让学生了解母亲赚钱是非常不容易的。然而,母亲却毫不犹豫地给“我”钱买书,足见她对“我”读书的支持,以及对“我”深深的爱。又如:“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这句话描写了母亲的工作状态,我引导学生在读句时关注描写母亲外貌的“及其瘦弱”、“脊背弯曲”,描写动作的“头凑近”等词,让学生知道母亲劳动强度高,非常劳累。一位辛劳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我认为人物的性格一般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抓住细节描写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人物的品质与情感。因此,我们要细细地品读一些关键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在品读感悟的同时,我还对学生进行了想像能力的培养。学生在理解体会母亲为家人所付出的艰辛的基础上,我引读“母亲不顾劝说,给钱买书的段落,引导学生感受母亲对“我”买书的支持。当“我”拿到钱后,想着母亲的艰辛,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对母亲说……”文中用了一个省略号,但这个省略号的内容是丰富的,我让学生结合“我”的所见所闻,写写“我”当时的想法,将课文的空白填补起来。这个训练也揭示了后来“我”没有买书,而给母亲买了水果罐头的原因。
总之,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通过对表现慈母情深的重点句子进行讨论、交流,学生真真切切地感悟到:慈母的情,深在那震耳欲聋的噪声里;慈母的情,深在那疲惫不堪的眼神里;慈母的情,更深在那拼命挣钱,养家糊口的辛劳里。也感悟到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孝心、那份敬重。这样以句带篇,以点带面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归纳能力,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重难点。而且,课堂上的讨论与交流,营造了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在交流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201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