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视死如归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读会写“若、典、疯、刑”等生字7个;重点理解并积累词语10个:视死如归、机密、招、抠、刑场、连绵起伏、夜色、厉声、轻蔑、威胁
2、过程与能力方法: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说出句子所表达的王若飞的思想感情。照样子学写比喻句。背诵课文第6——10节。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了解王若飞在敌人威胁、利诱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读王若飞同志在刑场上与敌人做针锋相对的一部分,抓住记叙王若飞同志的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
2、理解环境描写是为了文章中心服务的,环境描写既暗示王若飞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他意志如大青山般坚定的象征意义。
三、教具准备: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二、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齐读,谁来告诉我“视死如归”这个成语的意思。
2.提问“你们知道哪些为革命而视死如归的英雄?”本课介绍的是王若飞同志, (介绍王若飞)
3、昨天老师请你们预习过课文了,下面老师请同学每人一节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一下,敌人捉住王若飞同志,想叫他说出党的机密。结果阴谋成功了嘛?课文哪节告诉我们的?
出示:最后一节,(齐读)
二、精读课文。
面对敌人的威胁,王若飞视死如归,敌人的阴谋又一次失败了。下面老师请同学再默读全文,用横线划出描写王若飞视死如归精神的句子,面对王若飞,敌人又是怎么做的呢?用曲线划出。
敌人 |
王若飞 |
带头的特务恶狠狠地说:“现在只要你说一个‘招’字,就放了你;不说,马上送你回老家。” |
王若飞坚定地说:“什么‘招’字,早从我的字典里抠掉了。 |
敌人把枪口对准了王若飞,凶狠地说:“这是你最后的时刻了,再给你几分钟,好好考虑一下!” |
他挺直身子,从容地说:“用不着考虑了,开枪吧!” |
一分钟过去了,又一分钟过去了……过了好几分钟,敌人没有开枪。 |
王若飞厉声喝道:“开枪吧!混蛋们!” |
敌人还是没有开枪 |
王若飞轻蔑地说:“你们这套把戏对共产党人没有用的。” |
1、出示句子:
带头的特务恶狠狠地说:“现在只要你说一个‘招’字,就放了你;不说,马上送你回老家。”
王若飞坚定地说:“什么‘招’字,早从我的字典里抠掉了。
2、指导朗读:
这两句句子我们要读出怎么样的语气。(恶狠狠,坚定),谁来试一下。(请多个同学)
在王若飞的话中,哪个字让我们可以看出王若飞的坚定。抠,做一下抠的动作
让我们再一起来配合着来读一下这两句话,男生读敌人的话,女生读王若飞的话,老师读旁白。
读得真好,下面老师就请小朋友四人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按照老师的要求来读好这剩下的几句话。
3交流
敌人外强中干,想用死来威胁王若飞,这一套把戏对革命党人来说是没有用的,我们的战士早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为了革命早就准备好随时奉献自己的生命。
三、引申: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听过吗?展开合理的想象,在当时的条件下,五壮士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练习: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狼牙山区大举进犯。为了拖住敌人,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掩护群众和连队的转移,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撤退,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容易暴露群众和连队主力。于是,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他们把敌人引上了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敌人射击。这是,子弹打完了,(
)。
不一会儿,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五位壮士想:(
),五位壮士说 :“(
)。” 五位壮士(
)。
战士们虽然牺牲了,但是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永放光彩。
把握重点展开训练
——《视死如归》教后反思
本单元的课文是有关英雄人物的故事,本单元的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边默读边思考,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人物,表现主人公视死如归的精神的。在教学时就是以这些要求为训练点,一方面以理解文中的重点句为主要突破口,帮助学生掌握理解句子的方法,并借此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一些词语,指导训练学生以课文内容为载体,学写一般的写人记叙文。
回顾本课的教学,以及课后学生写文的情况,有如下一些收获:
一、授人于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教师就是要教会学生朗读文章、理解词句、遣词造句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本课时,教师从训练学生边默读边思考的习惯,指导理解句子的方法。从学生的课堂反映看,学生已养成了一定的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学会了理解句子的方法。
同时,我在教学时,能够随时捕捉学生的信息,及时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如:在指导教学时,我让学生用横线划出描写王若飞视死如归精神的句子,而面对王若飞,敌人又是如何做的?用曲线划出。同学在划句子时会出现多划或少划的现象,这时作为教师,就要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如何划句,划完整句,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在深刻的理解后确定答案,同时也教会了学生在碰到类似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启发引导积累词语和句子,指导朗读
古人有“学以致用”、“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句,形容的就是“读与写”的重要性。写必须以读为基础,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是读,是积累。
在《视死如归》这一课中,有很多描写王若飞大义凛然的词语和句子,如:“坚定、轻蔑、抠……”。“开枪吧,混蛋们。”我在教学中就让学生反复的读,理解句子后读,四人小组读,男女生读,读出王若飞的坚定,读出他的轻蔑,在读中体会王若飞的大义凛然,在读中体会他的视死如归。在读中,学生最终真正理解、掌握了这些词语和句子。虽然课上花费了一些时间,但是使学生能全面地掌握知识,这样扎实的训练也是值得的。
三、展开想像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一直是我们课堂教学训练的一个重点环节。文章的谋篇布局,对于写文章也非常重要。结合本课内容我设计的写话练习请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模仿课文的写法,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狼牙山五壮士》,写写他们的所说,所做。这样的写话既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化理解。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展开对学生的练笔活动,提高学生的写话水平。
思考和努力方向:
1、回顾整节课,过分强调了描写王若飞精神的词语和句子。而对于一些环境的描写,烘托气氛的好词好句却忽略了。反思这一过程。是不是自己太过于强调“红花”(主要内容),而淡化了“绿叶”?
2、35分钟的教学时间,我为了让听课老师有一个完整的印象,课堂的后半节课教学显得不够扎实。这也说明,备课设计中,有一些教学环节还要精简。要真正落实“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步部落实”,需要自己不断在实践中磨练。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就需要把握住重点,来展开了对学生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地改进,使我们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范春燕
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