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2025-02-21][]
登录注销
相关内容列表:
视死如归

作者(来源):杜庆美    发布时间:2006-03-30

13、视死如归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读会写“若、典、疯、刑”等生字7个;重点理解并积累词语10个:视死如归、机密、招、抠、刑场、连绵起伏、夜色、厉声、轻蔑、威胁

2、过程与能力方法: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说出句子所表达的王若飞的思想感情。照样子学写比喻句。背诵课文第6——10节。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了解王若飞在敌人威胁、利诱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读王若飞同志在刑场上与敌人做针锋相对的一部分,抓住记叙王若飞同志的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

2、理解环境描写是为了文章中心服务的,环境描写既暗示王若飞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他意志如大青山般坚定的象征意义。

三、教具准备: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二、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齐读。

2.昨天老师请你们预习过课文了,下面老师请同学每人一节读课文,提问:有什么地方不懂吗?

3.手无寸铁的王若飞面对如此穷凶恶极的敌人,一点都不害怕,反而敌人却被他吓得后退,甚至不敢开枪。想:敌人是被王若飞这个人所吓倒的呢?还是他身上的某种精神所吓倒?是什么精神呢?(解释:视死如归)

二、精读课文。

 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若飞的视死如归呢?

出示:1王若飞坚定地说:“什么‘招’字,早从我的字典里抠掉了。

2他挺直身子,从容地说:“用不着考虑了,开枪吧!”

3王若飞厉声喝道:“开枪吧!混蛋们!”

4王若飞轻蔑地说:“你们这套把戏对共产党人没有用的。”

指导朗读

读一读,句1,预习时候有哪些不理解

为什么不用“擦”?(不留痕迹,坚定)

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这样做这样说?

出示:

1带头的特务恶狠狠地说:“现在只要你说一个‘招’字,就放了你;不说,马上送你回老家。”

2敌人把枪口对准了王若飞,凶狠地说:“这是你最后的时刻了,再给你几分钟,好好考虑一下!”

3一分钟过去了,又一分钟过去了……过了好几分钟,敌人没有开枪。

4敌人还是没有开枪

指导朗读

师:敌人外强中干,企图用死来威胁共产党,但这套把戏对共产党是没有用

3.小结:

面对敌人步步紧逼的威胁,王若飞丝毫没有害怕,没有胆怯,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面对死亡毫无畏惧,视死如归的精神的充分体现。

三、引申:  

在革命年代里,像王若飞这样有视死如归精神的革命者数不胜数,《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其中一个。

练习: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狼牙山区大举进犯。为了拖住敌人,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掩护群众和连队的转移,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撤退,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容易暴露群众和连队主力。于是,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他们把敌人引上了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敌人射击。这是,子弹打完了,(               

                                                                 

                                                              )。

不一会儿,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五位壮士想:(                   

                                                             ),五位壮士说 :“(                                                      

                                           )。” 五位壮士(

                                                           )。

战士们虽然牺牲了,但是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永放光彩。   

 

《视死如归》教学反思

                     ——杜庆美

《视死如归》这篇课文,记叙了王若飞同志不幸被捕后,与敌人进行针锋相对地斗争的故事。表现了王若非飞同志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在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例如,敌人用了哪几种手段,王若飞表现如何?抓住收买、威胁、等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敌人手段的卑鄙毒辣,同样也抓住轻蔑、愤怒、坚定等词语,体会王若飞在敌人面前表现出英勇不屈,顽强的革命气概。通过敌人与王若飞言行的对比,王若飞的高大形象就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来。  较重视朗读训练,体验情感。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朗读形式训练任务对话,体会人物当时心情。 创设民主和谐的气氛,培养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完整、正确地理解课文,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研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了解王若飞同志为严守党的机密,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动人事迹和感人气节。作者是通过语言,行动神态来刻画人物的。这也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点,如何来表现王若飞的精神,单单靠老师的讲解,学生不一定会理解,所以我在教学时通过敌人的外强中干的言行,神态来反衬出王若飞的视死如归的好品质。先让学生找出表示王若飞视死如归的句子,然后了解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这样说的,这样做的。通过分角色的朗读,来体会人物的精神。这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默读习惯,我在课堂中充分利用默读,以及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理解人物之间的斗争。在表现王若飞与敌人的针锋相对,我采用分角色朗读。在带着问题思考时,我采用默读的形式。

在课文的最后板块。我设计了一个练习,就是展开合理的想象,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中,狼牙山无壮士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在完成这一练习时较成功。

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忽视字词教学。“招”是什么意思?在文中具体是指什么意思?王若飞为什么会坚定?如何通过朗读去进一步理解。可以让学生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去细细地体会一番。还不可以忽视文章中的环境描写“迎着深秋的晚风,望着雄伟的大清山。”环境描写能更好地为反映人物的好品质所服务。

 

 

 

 

 




网站维护部门:长桥二小信息组 | 学校地图 | 在线帮助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长桥第二小学
建议使用IE8.0以上或360浏览器兼容模式浏览

您是第位访问者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