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提高小学中高年段语文预习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汪培清)

作者(来源):汪培清    发布时间:2012-11-13

一、研究背景

(一)基于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而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朗格朗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可见,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自学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无论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长远价值。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预习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

(二)基于新教材文本和教学时间存在矛盾的思考

在对前段时间新课程下教材实施效度来看,新教材篇幅长,内涵深,语言含蓄,生字基础点多,这对于学生的认知原点来说,是有距离的,也给学习带来一定的障碍:语句不通顺,背景不熟悉,主题难理解,表达难欣赏。而课堂教学时间只有35分钟,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要解就必须让学生要带着比较充分的了解走向课堂。

古人云:“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这里的“豫”就是“预”的意思,就是提前做好准备的意思。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上课以前,学生要切实预习”,“预习一项规定为必须使学生实做的工作”。预习是语文阅读开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一步。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学习,追求预习效果的最大化,教师应布置有针对性的语文预习作业。

语文预习作业的价值, 从短期来看既可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相关的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发现新教材的疑点和难点,为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做好准备,也可帮助教师“以学定教”,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长远来看则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有效的预习作业,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基于小学高段学生语文预习作业完成的现状思考

   自接受学校教育以来,预习确实常被我们老师认为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方法之一。然而,追问与反思中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作业现状, 其形式单一, 内容随意,没有与课堂练习,课后作业融为一体,让学生陷入盲目、受阻的境地,因而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环节的任务,从而影响了以后的学习。

此外,不合理的作业量也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读课文出发,到字、词的抄写及词义的理解,到给课文分段、段意、主要内容的概括,到最后的查找资料和质疑,前后不少于七八个项目,设计时又不考虑学生实际的完成能力和资源情况,预习作业已逐渐成为学生沉重课业负担的组成部分。因此,新课改实施后,关于该不该预习的争论声此起彼伏。

    温家宝总理曾在政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如果每一篇课文,学生都要做同样程式化的预习作业,很大程度上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悟性,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预习作业疲于应付,预习流于形式,效率十分低下。因此,有必要进行研究,设计系统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预习作业,提高语文预习作业的有效度,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生是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来学习的,他们要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会认识并建构自己的认识,所以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而学生预习的过程则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先行经验和兴趣,为我们研究学生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使我们能较快地找到和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搭建适合学生学习的平台,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构建。预习就是一种较好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这种活动的特点是强化自学过程,强化自我体验和自我发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之能更好地学习、更好地发展,其终极目标直接指向学生的自我构建。 

2、差异教育理论

在几千年前,我国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论,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作业设计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针对不同学生补充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阅读材料和习题。《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那么,在预习作业设计上,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3、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的主要理念是: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全人”概念;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关注可测性或量化;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

 

5、心理学观点。

“皮亚杰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他指出,真正的学习是学生主动的、自发的学习,而不是教师传授的学习。正确的教育能够加速儿童的发展。他曾指出:“良好的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乃至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而无所损害。”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从文献综述入手,对涉及预习能力培养和预习作业有效设计的国内研究论文进行详细分析,界定有效的语文预习作业内涵和价值。

2进行中高年级学生语文预习作业低效的调研和成因分析。

3针对现状,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提出提高小学生中高年级作业有效性的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通过调查分析,分析预习低效的原因,界定有效预习的内涵。

2、通过对课标的深入学习解读,制定科学,适切的预习作业目标。

3、梳理年段目标和单元目标,细读文本,设计有效的预习作业。

4、进行课堂教学,检测预习作业的有效性,改进预习作业设计。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文献综述入手,通过阅读图书、网上查询等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对涉及预习能力培养和预习作业有效设计的国内研究论文进行详细分析,界定有效的语文预习作业内涵和价值。

2、调查研究:进行中高年级学生语文预习作业低效的调研和成因分析。

为了了解我校3——5年级的语文预习作业的现状,找到研究的根基,体现研究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课题组采用了教师个案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

表一:      

教师预习作业设计及实效性现状分析

 

 

   

 

研究者

 

研究时间

 

设计依据

设计目标

作业内容

评价方法及达成度

 

 

 

 

分析结论

 

表二:

中年级学生语文预习作业调查问卷

同学:你好!为了解你的语文预习作业情况,了解你们的内心感受,我们编制了这份问卷调查,请你按自己的情况认真、如实地填写。你的回答对我们的课题研究和改进学校语文教学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个问卷是不记名的,对你本人无产生任何影响。感谢你的支持与合作!

 

填表人基本情况:     年级               填写时间:                     

            

1.请问你从几年级起开始做语文预习作业的?                

A  一年级    B  二年级    C 三年级     D  四年级   

 

2.你的语文预习作业都有哪些内容吗? (可以多选) (          

A  读课文            B 圈生字           C 查字典        

 D  其他                                                      

 

3.完成这些作业,你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A  15分钟左右        B  30分钟左右     C 45分钟及以上      

 

4.对于这些作业,你是什么态度?                           

A  认真完成          B  一般            C  不认真

5. 老师对预习作业有检查吗?                             

A                  B  偶尔有          C  没有

 

6.你知道为什么要做预习作业吗?                          

A  不知道

B  知道    因为                                              

 

表三:

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前预习调查问卷

同学:你好!为了解你的语文课前预习的情况,了解你们的内心感受,我们编制了这份问卷调查,请你按自己的情况认真、如实地填写。你的回答对我们的课题研究和改进学校语文教学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个问卷是不记名的,对你本人无产生任何影响。感谢你的支持与合作!

 

填表人基本情况:     年级               填写时间:                     

            

1.请问你从几年级起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                

A 一年级     B 二年级    C 三年级     D 四年级  

E 需要老师和家长监督

2.你觉得课前预习有必要吗?                              

A  没必要   因为                                               

B  有必要   因为                                               

 

3. 你课前预习都做了些什么?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4. 对于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你有何想法和建议?

                                                                   

                                                              

                                                              

                                                              

 

表四:

家长调查问卷

家长:你好!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我们编制了这份问卷调查,请你按自己孩子的情况认真、如实地填写。你的回答对我们的课题研究和改进学校语文教学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个问卷是不记名的,对你本人和孩子无产生任何影响。感谢你的支持与合作!

 

填表人基本情况:性别           年龄           填写时间:                     

1.你的孩子现在就读哪个年级?                            

A  一年级     B  二年级      C 三年级      D 四年级

 

2.你的孩子都有哪些语文预习作业? (可以多选)             

A  读课文            B 圈生字           C 查字典        

 D  其他                                                      

 

3.完成这些作业,你的孩子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A  15分钟左右        B  30分钟左右     C 45分钟及以上      

 

4.对于这些作业,你的孩子是什么态度?                     

A  认真完成          B  一般            C  不认真

 

5. 你参与孩子的预习作业吗?                             

A  经常               B  偶尔有          C  没有

 

6.对于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能力,你有何意见和建议?

(一)从8份教师个案分析(表一)情况汇总来看:

  35年级语文教师均重视学生预习习惯和的能力的培养,布置的预习作业可操作性强,对学生形成预习能力有指导意义。在检测方面能采用自评、组评、课堂上师生互评等多种方式,及时反馈学生课前预习的完成情况,以提高作业的实效性,为保证开篇教学的质量。

  从教师的自我反思上可以看出,教师对预习作业的设计目的、作业内容及检测方法有了梳理和理性认识,对教学行为的认识水平有了提升。这是教师在前期“新基础教育”理论学习的成果巩固。

1、 存在问题

  对“设计依据”不理解或混同于“设计目标”,在教学活动的本质认识上还不够。“设计依据”是指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目标和内容,它的依据是什么?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课程标准;二是学生学情;三是文本特点。

  年级段要求模糊,对执教年级段预习的侧重点不明确,缺少能级目标意识。

(二)从学生和家长问卷情况来看:

1、 主要成绩:由于教师与家长的普遍重视,90%以上的学生从低年级起就开始接触预习作业,并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2、 存在问题:

  学生对预习作业应付的多,怠于思考,没有了个性缺少了创意。

  预习作业要求过高,将新授的内容前置,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25%的中、高年级的学生完成预习作业需要45分钟左右的时间。

  课前预习作业与课堂教学缺少关联度。

  评价预习作业的方法和手段过于单一,无法激起学生预习的兴趣。

3、行动研究法:针对现状改革预习作业的设计,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提出提高小学生中高年级作业有效性的策略。

4、实验法:深入课堂进行预习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研究,通过对照班的实验,以课堂教学效率进行预习作业有效性的评价和论证。

5、访谈法、案例研究法:面向个别,展开不良预习习惯、预习方法的矫正研究,同时可了解、检测各种预习设计策略的实施状况,包括预习内容、方式、时间、资源等,便于做出有效调整。

6、经验总结法:在实践研究过程中,积累经验,反思、及时进行阶段性小结,撰写经验总结,积累材料。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7月——8月)主要目标是为课题做好理论学习、专业和组织的各项准备。

思想准备:学习搜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组织准备:征求课题志愿人员,物色指导力量。

3)专业准备:专题学习,增强理论知识。

2、实施阶段(20119月——20121月)主要目标是运用调查分析、行动研究、课例收集等在实证研究中形成课题经验和资料。

1)从文献综述入手,对涉及预习能力培养和预习作业有效设计的国内研究论文进行详细分析,界定有效的语文预习作业内涵和价值。

2)调查问卷,现状分析

3)搜集整理1-10册教学目标和知识点梳理。

4)设计预习作业。

5)文本细读,课堂实践,对照班的实验、比较、分析,以课堂教学效率进行预习作业设计有效性的评价和论证。

6)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反思,发现问题,调整、完善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6)组织若干次课题研讨活动和专家论证。

3、阶段总结(20122月)主要目标是总结前期研究工作,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1)分年段制定预习目标,形成预习目标体系。

2)讨论交流预习作业的评价手段。

3)初步形成预习作业设计策略。

4、深化阶段(2012.32012.6)主要目标是深化课题研究,获取更多的实证资料,参与区域协作研究。

1)根据课题对已形成的“提高小学生中高年级预习作业有效性的策略”再次进行教学验证,不断修正、完善策略。

2)预习背景下“以学定教”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5、总结阶段(2012.72012.8)主要目标是完成本项目的研究报告和中高年级预习作业设计题集。

1)整理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2)将所设计的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学生预习作业整理成册。

七、课题研究成果:

(一)有效预习作业的内涵界定

有效的预习作业设计是指通过预习作业活动使学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就其内涵而言,它是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学习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具体表现而言,在认知上,把一些新的信息加以内化,纳入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在方法上,逐渐清晰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和思维方式;在情感上,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浓厚兴趣,从而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与有效的预习作业设计相对的是作业设计导致的预习活动的低效或无效,抑制了学生的发展。

  

(二)提高中高年级预习作业有效性的策略:

  1、通过分年段预习作业的设计使学生逐步掌握预习策略,逐步养成预习习惯。

  2、通过分年段预习作业的布置和评价,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巩固已学知识,促使学生语文能力螺旋上升。

  3、通过预习作业的实施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做好准备,提高课堂效能。

1、厘清分年段预习的目标

基于课程标准

所谓课标,就是教学的标准,教学的依据。吃透课标,以课标为学理和依据,整体地思考预习作业“做什么”,“为什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和“怎样做”的问题,准确定位预习目标,才能避免设计步骤的预习作业出现盲目性、随意性。

2)基于年段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这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能通过预习达到年段目标所提出的相关要求,是进行有效预习的关键。所以,应在提出预习要求时力求与年段目标吻合保证各年级预习要求的梯度性和推进性,才能提高预习的效率。

     通过整理,笔者发现不同学段中,识字写字、阅读、写话的学习目标既相互依存,又螺旋上升,并且各有侧重。比如低段关注字词句,中段关注句段,而高段就应关注篇章。

35年级处在中高年段,既然学段目标不同,那各年段的预习要求自然也应有所区别。  

3)基于学生需求

预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已获得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下,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要“运用自己的心力,去尝试了解”新的学习对象。因此,教师在制定年段目标时,必须认真考虑两点:学前状态和潜在可能。

当前状态是指学生在以往学习中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积累,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 潜在可能指的是,学生经过预习,可能达到的,超越当前状态的发展可能。对于学生已知的内容,在教学时可以避免重复,这也就是所谓的教学新起点。继而,在教学时,可以从新的起点,引领学生走向新的未知,到达最近发展区。基于以上三条,我们设置了各年段的预习作业的目标:

 

                               预习习惯和能力

自主识字的习惯

边读边思的习惯

  自主识字

理解词语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质疑能力

三年级

   在老师引导下 能借助拼音和字典读准(生字、习惯性误读字、多音字)的字音;认清字形(笔画繁多、易错字、形近字)。

 

学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查字典(音序)

找近义词或反义词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能用普通话正确地(读准字音)流利(做到段落、句子之间适当停顿、句子内部能词语连读或结构停顿)地朗读课文。

 

1、能自主地阅读课文,并给文章标上小节符号。

2、根据提示找小节,建立分段意识。

对不懂的词语句子提问。

四年级

 

    尝试找出课文中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自觉运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在老师引导下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能用普通话正确地、比较流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有比较明显的感情色彩的句段。

    学习运用能用摘句法、根据一定的提示、段意合并等方法归纳全文的主要内容。

围绕课题提问。

抓住关键词句矛盾之处提问。

 

 

五年级

    主动关注课文中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自觉运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主动找出课文关键词,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初读课文就能做到准确、流利、比较有感情地朗读。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抓住一些关键要素尝试概括文章的内容

自觉地对自己感兴趣的、重要的、不理解的内容圈划批注。

 

2、梳理预习的内容

1)与单元目标契合

   每个单元都有重点训练目标,还含有许多阅读及写作方法的训练点。在设计预习作业时,从单元整体来考虑,抓住重点展开训练,提高作业与目标的相关度。整体设计单元练习,能让学生对重点训练的内容有更为深刻的印象。

比如:《他从火里跑出来》课前预习作业:

正确朗读课文,边读边用直线划出描写诺贝尔进行烈性炸药实验的句子,试着提出自己的疑问。

《他从火里跑出来》是三年级下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该单元的的训练重点是质疑。虽然从一年级开始,每个学年段都在教学生如何“质疑”。低年级的质疑或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或是让学生能够针对课题提提问题,这样的质疑都只是为了使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的、初步的了解和把握。而第六册教材第七单元的“质疑”是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内容进行的,让学生学会抓住课文中的矛盾之处、不寻常之处、细节之处以及关键词句进行质疑。

      这一预习作业,直指文中的重点段落和语句,让学生一下子就关注到了课文的重点,同时也为课堂教学中抓住文中不同寻常的地方进行质疑做好了铺垫。

  2)与文本特点结合

     文本的特征,是设计预习作业的重要依据。通过文本细读,发现文本的特点,设计有效的预习作业,能促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文,通过预习逐步掌握各类文章的规律,夯实所学知识,进而提高自学能力。

 

三年级《小读者》课前预习:

读读课文,用“发现、特意”各说一句话,介绍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给予树》课前预习:

试着运用下面的词语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圣诞节前夕  兴高采烈 沉默不语    紧紧拥抱   如愿以偿

 

    《小读者》一文记叙的线索清晰明了,预习时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借助“发现”、“特意”两个词语各说清一句话,然后尝试按起因、经过、结果来说说什么时候,谁发现了什么,特意怎么做,结果怎样。相对于上一课,《给予树》一文叙述内容较为复杂,尤其是人物的大段对话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提取要点有一定困难。因此,在感知整篇课文时,让学生能根据提示的词语讲清课文写的一件事情。

      《网上呼救》课前预习作业:

     圈出文中的时间词,想想这一时间谁在干什么。

   本课出现了较多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提示我们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从时间的间隔上也可以看出运用互联网实施救助的迅速。课前圈划这些关键的时间词,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来整体感知课文,同时掌握这种整体感知课文的方法。那么在后面几册类似有时间词的课文《攀登世界高峰》、《走过长征的婴儿》的学习时,学生就有了一定阅读策略,在不断地夯实中,学生就会掌握这样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的能力也就越强。

    

   四年级颐和园课前预习作业:

   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划出相关的语句。

    设计这题预习作业,是因为这篇课文是一篇典型的游记,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勾画出这些词句,可以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为后面学习作者按地点转换顺序记叙的方法;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引路,也为学生的习作作指导。

     根据课文叙述的不同,线索不同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更有效地展开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3)与能力培养整合

     在设计预习作业时,将学生以往阅读过程中了解、掌握的相关阅读方法、步骤等策略性知识逐步作为预习作业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运用这些阅读的策略性知识开展自主阅读实践,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四年级《五彩池》课前预习作业:

读课文,在书上标注相关内容:①圈划出五彩池特点的词语。②思考:课文写了五彩池哪几方面的内容?

这题就是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把握的训练。在预习中应该养成读通课文,根据相关练习进行思考,并学会在课文的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不动笔莫不读书”的学习习惯,为课堂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有了这样的预习,我们可以提高教学起点,让学生能在课堂教学中能迅速进入状态,融入文章,对文章重点部分内容的把握与理解也就能更迅速,更准确。

 

3、预习作业的形式

  “读写划问查背”是预习的常用形式。读,读正确流利课文,读熟生字生词;写,试写好生字;划,划出重点语句,重点字词;问,提出自己的困惑,质疑问难;查,查找工具书,查找资料解决疑难;背,背诵积累优秀词句。此外,还有批注式、图文式等。既便于操作,又能激发学生兴趣。

1、评价与指导

1)评价的主体和方式多元

      在孩子们预习习惯养成期,经常会有反复出现,关于预习习惯的专项评价可以及时调整这一点,通过实行的预习习惯评价有自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形式,督促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具体做法有在预习作业本上打等级,一句话评价,图章奖励,荣誉称号奖励以及评价等。教是为了不教,预习就是让学生实现不需要教的极好方法。在学生对预习有了较高的认识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预习进行总结,让他们体会到预习给他们带来什么,今后还要如何进一步去做,最终让预习成为他们的一项技能。

2)检查和评价途径和方式多元

检查和评价包括三个环节:课前督促检查、课堂及时反馈和课后教师评价作业。

1)教师利用在早读时间督促预习,浏览或抽查学生的课本或预习本,或在课前请组长检查等。

2)上课时,教师通过提问,学生讨论、答疑,对学生在预习中思而不解或解之有误的问题给予点拨,为学生扫除障碍,指引途径。对于活动化的预习作业,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预习成果,对学生理解不到位或不深刻的地方,教师适时加以纠正和点拨。

3)课后,要求学生自答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巩固强化,自我完善,及时反馈,使学生在存疑的地方获得解决问题的满足。由于布置了课前预习作业,课堂上又知道了结果,转嫁到课后的作业也就控制了,减少了。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本身也从繁杂的作业批改中解脱出来,把重点放在检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改的准确度上。

    

八、存在的问题

1、有效地预习应该是花时不多,但能提高课堂效能的,究竟多少时间用来预习才合适。

2学生并不是生来就会预习的,预习作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需要长时间的培养。仅做预习作业是不够的,指导学生预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也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增长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指导,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各年段的指导如何衔接,需要继续研究。

35-10册中哪些文本结构相似,可以作为对某一能力持续训练的,还需要整理。



网站维护部门:长桥二小信息部 | 网站地图 | 在线帮助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长桥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