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2024-12-04][]
登录注销
相关内容列表:
《肥皂水效应》给我们的启示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3-10-18

会议名称:中心组学习

时间:2013920

地点:会议室

内容::学习文章《肥皂水效应》给了我们不小的启示。把批评夹在赞美中,是做人的艺术。回忆你有没有遇到过赞美式的批评,说一说你的感受和回应。如果没有,从文中又有何值得借鉴的地方?

过程:

1、许燕勤:肥皂水效应它是美国前总统约翰 卡尔文 柯立芝提出的经济管理定律。意思是说将批评夹在赞美中。将对他人的批评夹裹在前后肯定的话语之中,减少批评的负面效应,使被批评者愉快地接受对自己的批评。以赞美的形式巧妙地取代批评,以看似简捷的方式达到直接的目的。人往往喜欢听到别人的赞扬。无论是谁,对表扬都会乐于接受,对批评多多少少会有些不愉快。人们在听到表扬时,哪怕是小小的表扬,都能使他们感到愉快,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会表现出格外的积极和努力。因此,作为管理者,不要吝啬表扬,哪怕是小小的进步。所以,在管理者实践中,表扬与批评的使用要有主有辅,有重有轻。一般来说,表扬的次数可以适当多,批评的次数则应尽量少;对于那些可表扬又可不表扬的员工,一定要表扬;对于那些可批评又可不批评的人,一定不要批评。

2、刘玮:莎士比亚曾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次不经意的表扬,可激起学生千百次的希望;罗森塔尔曾说过:很多时候赞美比批评更能激发一个人的潜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其实有许多人都是赞同赞美的。

我也经常会被“赞美”着批评,就拿近的来说,教研员来听完课之后的评课。一上来就是对我这节课中好的地方的肯定,比如:课堂中通过对答口令提醒部分开小差的学生及时回到课堂;培养学生合理规范的小组活动与使用学具,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接着才开始给我分析这节课中的一些需要改进之处,我也能欣然接受。

其实我们老师需要肥皂水,更何况我们的学生。读了这篇文章之后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的学生有了赞美后相信更能接受老师的批评与指正。现在的小孩子普遍都比较有个性,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当然有正确的,可也有不少是错误的,这需要老师通过循序渐进,不断地提醒与纠正,这就需要更多的肥皂水,才能帮助他们更快地接受与改正。这也是一门艺术,沟通的艺术。

3、黄嵩婕:说到批评这个词,人们就会很容易想到损人、让人丢面子。颐指气使等等。有人以为,批评他人往往是得罪人的事。的确如此。但是,之所以如此,我觉得恐怕主要还是我们批评他人时缺乏技巧的原因。医学发展至今,许多良药已经包上糖衣,早已不苦口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改变一下批评他人的措辞,变成忠言不逆耳呢?正如文章中的那位美国总统,当他希望自己的女秘书,改正粗心,没有直截了当的指出,而是说了一句:“我相信你同样能把公文处理得像你一样的漂亮。”既没有使被批评者失去信心和工作热情,也没有违背了批评人的初衷。赞美式的批评是值得学习的,每个人也都渴望的到尊重,如果领导只是一味的强势,不注重措辞和语气,员工肯定会口服心不服,反之,如果员工认同你是一个可亲可敬的领导,甚至会为你去“死”。

作为老师的我们,也应该给批评家点艺术。我会更多地去反思,为什么有时候批评的效果不好?其实,对于任何一个人,渴望成功、渴望得到表扬,从而获得心理的满足是人之常情。有哪一个人愿意失败,愿意长期被人批评呢?因此,批评学生时,不能只盯着他的缺点不放,逃学、迟到、不做作业,似乎是一无是处,无休无止地进行批评。应该看到,无论任何人,多多少少总是有一些优点、长处的,成绩差的可能体育好,贪玩的可能头脑灵活。要在批评中适当表扬,把把批评夹在赞美中,人听了表扬后的批评,更容易接受。如果这样,相信学生会更愿意改正自己的缺点,从而达到教师的批评的效果,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4、黄凯旋:看了《肥皂水效应》一文,使我感悟颇深。批评是门艺术,而且是一门需要掌握些许心理学基础的处世哲学。

批评其实是做他人的思想工作,而人是都有自尊心、自爱心和人格的。比起一些具体的言行来,我们多数人都对自身的人格、能力等看得很重。如果在批评时含有贬低其能力、人品的意味,便容易激怒他人;反之,如果我们能在肯定他人能力、人品的前提下指出其某一个具体方面的错误,被批评者往往容易接受批评。尽量就事论事。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批评只能针对别人当时的错误言行,而不能纠缠以往老帐。如果习惯于用“你怎么总是……”之类的形式批评同事或者学生等,是不会取得好效果的。因为这样的说法暗示下属:“你旧习难改。”

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是面对同事还是学生,都应该像文中几位主人公那样利用艺术化的批评来达到教育和提醒的作用。特别是我现在还拥有班主任角色,时刻需要我出面纠正一些学生不良习惯,但这些都需要“肥皂水”来润滑我的批评,我将不断努力。

5、汪培清:这篇肥皂水效应,我觉得这和上次那位心理老师的讲座《教师的职业幸福》中提到的三明治效应异曲同工。将对他人的批评夹裹在前后肯定的话语之中,减少批评的负面效应,使被批评者愉快地接受对自己的批评。以赞美的形式巧妙地取代批评,以看似简捷的方式却可达到直接的目的。
将批评夹在赞美中,这一方法不仅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很实用,对教育学生也是很管用的。尤其是一些自尊心较强,渴望被人尊重的孩子。当他们犯了错误时,单纯的批评可能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把批评的内容夹在批评前后的两个表扬中间,即表扬——批评——鼓励,既可以消除犯错误学生被批评前的防御心理,又可以消除其被批评后的后顾之忧,还可以很好地维护其自尊心,从而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批评,进而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并在老师的鼓励下积极地学习。

6、施永兰:《肥皂水的效应》的这篇文章,文中的主人,运用了巧妙地语言,使的自己的手下改变了自己的工作态度,即没有让手下难看,也凸显了领导的风范。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共,不免要与人沟通,交谈,如何巧妙地运用赞美技巧,那是十分必要的。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赞美就像太阳一样,没有他,人类就没法成长。赞美与奉承是截然不同的,赞美是发现并承认对方实际存在的优点,是诚心的,让人高兴的;奉承则是夸大或编造优点,是虚假的,令人生厌的。那么,如何赞美他人呢?首先要积极地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样,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人。同那些与你性格相投的人相处,你往往容易在交往中看到他们的优点,但是,对于那些自己不喜欢或性格不合的人,就容易看到他们的缺点,其实这是受了你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影响。如果你能客观地看别人,你就会发现对方优势和长处。其次,要真诚地用语言将对方的优点坦率地表达出来,让对方了解你的心情。也许你在心里认为某位同事很棒、很有才华,却又说不出口,这并不是你的优点,相反是你的不足。实际上,无论你在心里怎么想,只要没用语言表达出来,你的心情就不会准确地传达给对方。发自内心的赞扬是思想和感情交流的基础。我想,在工作中或是生活中,只要合理的运用这些方法,真诚的与人交流,生活的每一天都将是美好的。

7、陈春梅:批评别人是一件难事,使被批评的人心悦诚服接受更是一种艺术。使学校的工作达到更高的层次,作为学校的中层干部,在岗位的管理上不免要批评别人。因此,为了达到一定的效果,像文章介绍的肥皂水效应的批评方法,我也会常常使用。
将对教师的期望、要求或需要改进的方面提在赞美或表扬的后面,提出要求后再给一些鼓励,相信老师一定能达成,这样类似于三明治的方法,总体来说,是比较有效的。很多教师比较在乎别人对自己和自己工作的看法,而从一个人身上去寻找一些工作、个性的亮点也不是很困难的,只要自己平时善于观察,不吝啬赞美。
当然,也会遇到一些听不懂批评还是赞美的教师,遇到这样的情况,还是需要有针对性的提出要求,并细化操作方法加以指导。

8、潘燕瑜:我们都说,赞美永远比批评管用,尽可能多的赞美别人,而不是批评别人。因为谁也不愿意被批评,被人批评的感受总是不好的。然而过多的赞美会使人失去反思反省的能力,他看不到自己的缺陷。另一方面尖刻的批评别人是没有用的,它只会激发别人的防御心理使其竭力为自己辩护,严重时还会激起别人的反抗。它会伤害一个人的自尊心,成为一种使自尊心火药库爆炸的导火线。因此,有时批评是必要的,但是批评要讲艺术,取赞美的长处融合批评的短处,把赞美与批评融合起来。在我们的教学当中,往往会碰到一些令我们非常恼火的问题孩子,这时最恰当的教育方式就是借鉴《肥皂水效应》了,先赞美孩子的闪光点(哪怕是星星之光),在适当地指出其不足。将对他人的批评夹裹在前后肯定的话语之中,减少批评的负面效应,从而使被批评者愉快地接受对自己的批评,这就是《肥皂水效应》的寓意.

9
、乐茹怡:
良药不必苦口,忠言不必逆耳,在不改变药效的情况下,不妨给苦药加点糖吧。 用赞扬代替批评,这是批评的艺术。 无论学生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十个学生中间,至少有九个人不会反躬自责,诚心认错,如果此时再受到批评,那么第一反应便是为自己辩解。所以毫无顾忌地批评,只会招来学生的反感和怨恨。 

小学生本身就希望别人对他们说好听的,即使是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鉴于学生的这种心理,用赞扬代替批评,会让学生朝着你赞许的方向去做,错误也就会不知不觉地消失了。因为,每个学生都渴望被老师赏识和认同,学生的能力会在老师的一味批评下萎缩、逐渐失去自信、甚至怀疑自己的智商,从而就“破罐子破摔”,相反学生会在老师的赞扬,鼓励下保持一颗愉悦的心,积极主动地去奋斗,去进取,从而使自己的学习、生活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

10、秦莉:肥皂水效应源自美国前总统约翰卡尔文柯立芝:他将批评夹在赞美中,帮助女助理愉快地改正了粗心的毛病。将对他人的批评夹裹在前后肯定的话语之中,减少批评的负面效应,使被批评者愉快地接受对自己的批评。以赞美的形式巧妙地取代批评,以看似简捷的方式达到直接的目的。 批评是进步的明灯,有批评才有进步。

教育学生也是这样。当学生有错误时、有缺点时,不能一味地指责式批评,指责式批评起到的效果其实不大,只能伤到学生的自尊心,甚至激起逆反心理。而运用赞美式的批评,关注到学生的点滴进步,先予以表扬和肯定他的优点,再以“但是”为转折,给予批评,这能激发他对自己的信心和改正错误的动力,同时这样,也能让学生对教师心服口服。

11、杨芳:了这篇文章,我觉得很实用,可以在很多场合使用肥皂水效应,如:同事之间,上级对下级,父母对孩子,夫妻之间等等,它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俗话说:忠言逆耳,没有人天生喜欢听赤裸裸的批评,然而如果能够把批评婉转的表达出来,使人觉得批评像在表扬,那么被批评的人不但会高效率的改正缺点,而且还会觉得心里很高兴。这确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技巧。而且我觉得在尝试使用这种技巧之前,应该先让自己习惯于赞扬对方,善于先发现对方的长处,久而久之就可以熟练使用肥皂水效应了。而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不一定听得懂,拎得清,我经常会采用表扬掩盖批评的做法,如:某某在做小动作,班级中还有别的孩子也开始没有坐相了,我会跟全班说,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中某某坐的姿势最漂亮了,你们看。这样一来全班都会做的毕恭毕正,用这种方法会让孩子们都喜欢你,减少赤裸裸的批评所带来的反感和负面情绪。

12、张卫华:所谓肥皂水效应就是将批评夹在赞美中,从而来减少批评的负效应,使被批评者愉快的接受自己的批评。因为身份的关系,身为老师已经常要批评学生,有时甚至牵连到家长;身为学校的中层干部,面对教师的不足或错误也要履行岗位的职责。怎样使被教育者乐意的接受自己的批评,这篇文章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他适用于商场,更适用于教育。人是属于感情类动物,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那么我们在提出自己的意见的时候如果采用肥皂水效应,那么被批评者应该更容易接受一些。我们经常看一些情感类的节目,如:调解类节目中的柏阿姨就是一位批评的高手,你仔细观看她的节目就会发现,当她面对一些疑难杂症的时候采用的方法就是撸一撸,然后打一下,先说对方的优点,说得他们非常舒心,然后指出他们不对的地方,所以被调解者经常是易于接受,心悦诚服。所以我们要学习这种方法,将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13、王海萍:《肥皂水效应》中把批评夹在赞美中,这不是善意的谎言,而是做人的艺术。将赞美融入批评固然是一门高明的技术,但如果没有善意和真诚作为后盾,难免流于虚伪,那样的夸奖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赞美是术,真诚是道,让我们牢记这个定律,做到这些相信你的生活中将少去很多剑拔弩张。




网站维护部门:长桥二小信息组 | 学校地图 | 在线帮助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长桥第二小学
建议使用IE8.0以上或360浏览器兼容模式浏览

您是第位访问者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