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称象 (一磨)
田美琴
一、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官、柱、杆、秤、宰、割、舷”7个生字,重点识记 “官、柱、杆、秤、宰、舷”6个生字。 借助图片理解“船舷”、“秤”。
2、正确朗读课文,重点读好课文第四小节,了解曹冲称象的具体办法,能根据提示将称象的过程讲清楚。
3、通过阅读与表达,感受曹冲的聪明智慧。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称象步骤,根据提示把过程讲清楚。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看图读句,感受象的庞大,引入课题。
1、出示象图,引导学生说这是一头怎样的象?
2、出示句子: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生字正音:柱(zhù)形声字
指导读句。朗读体会象的庞大。
3、揭示课题。 “称”正音
4、板书课题,复习“象”的笔顺。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中人物,学习生字“官”。
1、自由读课文,理清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2、交流、板书,随机学习“官”,引读第一第二小节。
(1)简介曹操,引读第一节。
(2)学习生字“官”。
(3)正音:“曹冲”,引读第二节。
三)学习课文第三小节,了解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识记“杆、秤、宰”。
1、引读曹操的话。
2、交流官员想出的称象办法。
(1)自读课文第三节,找出官员们想出的办法。
(2)生交流,出示句子,同桌练读句子。
(3)了解办法,随机学习生字。
交流第一种办法,借助图认识“秤”,学习生字“杆、秤”。
板书:砍树造秤
交流第二种办法,学习生字“宰、割”。
板书:宰象称重
(4)师生配合朗读第3节,知道这两种办法是不可行的。
(5)从曹操的反应中进一步明白官员们的办法不可行。
师:看来,这两个办法根本行不通,所以曹操听了也——(引读)直摇头(出示句子)。
四)重点学习课文第四小节,学习曹冲称象的办法,感受它的聪明智慧。
1、读课文第四小节,找出具体写曹冲称象这个办法的句子读通顺。
师:当官员们议论纷纷,曹操听了直摇头时,只有曹冲在人群里看着、听着也在想办法呢!他想了什么办法呢?请你们放声读读第四小节,边读边思考曹冲一共说了几句话?
2、指名读曹冲说的话,了解称象步骤。
3、再读句子,根据课文内容给图画排序。
(1) 出示五幅图,按课文内容排序。
(2)交流排序并找到对应的语句,随机理解“船舷” (师范写“舷”)。
(3)再读句子,圈画动词,了解每一步做什么。
交流并板书(赶 画 赶 装 称)
(4)看图用上关键动词说说五个步骤。
(5)板书提示按顺序说:用上“先 再 最后”。
(6)引读第五节,借助动画回顾称象的过程。
4、进一步理解曹冲称象的妙处。
小结:你们看,曹冲称象只用了两样东西:哪两样东西?——船和石头。他的想法正是受到了官员们的启发(他用船代替了——又用石头代替了——,)是啊,他正是以(船)代秤,以(石)代象(卡纸),既解决了提不动大秤,又避免了宰杀大象的问题。
5、情境创设,体会曹冲的智慧
师:这么巧妙的办法竟来自一个7岁的小朋友,在场的官员听了曹冲的办法,又议论起来啦,有的说——……
师:是的,曹冲很聪明,因为他善于用耳——用眼——用嘴——用心——这使他成为一个聪明的人。
五)写字指导。
六)布置作业
1、把曹冲称象的办法说给家长听。
2、拓展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称象办法吗?
板书设计:
31、称象
官员们 曹冲
砍树造秤 先 再 最后
赶 画 赶 装 称
宰象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