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西湖名堤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堤素 绵 伏 浓 优 掠 念 宋”等生字。能联系上下文和借助媒体理解“素、镶嵌、层层叠叠、连绵起伏、锦带”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西湖美景的语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苏堤和白堤的来历,并能根据提示用几句话连贯地表达。
3、初步感受西湖与名堤之间的关系。能依据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感受西湖秀丽的山水,景物的情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苏堤和白堤的来历,并能根据提示用几句话连贯地表达。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西湖与名堤之间的关系。能依据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感受西湖秀丽的山水,景物的情趣。
【教学时间】:2课时
【预习】: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1、板书:堤(dī)
(1)要求学生注意生字“堤”的偏旁“提土旁”。
(2)给“堤”标注拼音,正音。
(3)了解“堤”的意思。
2、补全课题:西湖名堤
(1) 读课题。
(2) 了解课题的意思。
二、预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课文哪一小节直接告诉我们西湖名堤的名称和它们有名的原因?
交流
2.学习第三节,了解这一节的两句话所介绍的内容。
三、学习课文4-5节。
那么,为什么要用诗人的名字来命名这两道长堤呢?请你读一读课文的4-5小节,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根据提示简要地说一说“白堤”。
传说——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道堤叫做——(教师依据学生的表达随机作相关的提示,并要求学生能连贯表达。)
(2)根据提示简要地说一说“苏堤”。
①要求学生根据介绍“白堤”的方式来介绍“苏堤”。
②随机了解“传说”的意思。(白堤的来历是流传下来的,不一定是真的,所以要加上传说,而苏堤的来历是有史书记载的,所以不用传说二字。)
拓展:
白居易修建白堤,是为了阻止大潮进入西湖,能及时浇灌百姓的稻田。
苏东坡修筑苏堤,是为了把西湖的淤泥挖掉,让百姓的船可以在西湖上行驶,能够捕鱼谋生,能够浇灌稻田。
白堤与苏堤的修建,使杭州迅速成为江南最繁华的城市,百姓安居乐业。
他们记住了百姓,百姓也记住了他们,所以这两道长堤起名为——
2、教师归纳“名堤”有名的原因之一——它们与历史上两个有名的诗人有关。
读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名堤之所以有名的原因之一是它们和历史上的两个有名的诗人有关。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呢。请你再读4-5小节,用直线划出描写堤上的景色的句子。
(1)自由读,完成学习要求并交流。
(2)出示两句句子,读一读,这两句话都描写了什么景物(桃花和柳树)
①学习“一到春天,堤上桃红柳绿,如同一条锦带。”
◆每到春天,白堤就像锦带一样,堤上 。
让我们再读读这句句子,把白堤的美记在心中。
②学习“春天的早晨,在苏提上漫步,晨雾像轻纱笼罩着水面,堤上桃花绽开了笑脸,柳枝轻轻地摇摆,真是美妙极了。”
看录像:每当春天,苏堤上,粉红的桃花展开了笑脸,一团团一簇簇,绿色的柳枝随风飘扬,柳絮也迎风飞舞。
◆桃花绽开了笑脸,好像在说:“ ”。
◆柳枝,柳枝,在干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感受一下苏堤的美!
③指导背诵。
师归纳:同样是写桃花和柳树,作者笔下描绘的白堤是一幅静止的画面,那么苏堤则是一幅——动态的画面。这么美的感觉,再把这两句句子读一读。指名读。
师小结:现在,你知道了吗?这两道长堤有名不仅是因为它们与历史上两个有名的诗人有关,还与堤岸上的美景有关。
四、学习课文的第一二小节。
过渡:课文的3-5小节已经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苏堤和白堤,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一二两小节呢?
1、出示写杭州和西湖的句子,组织学习。从第一节的两句话中,说说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关注“素”。关注第二句话中的“逗号”。要求学生读出“美”。让我们再读这一小节,读出西湖的美。
2、学习第二节。
(1)自由读课文的第二小节,把句子读得再通顺些。
(2)指名读(每人读一句)反馈。
(4)师生合作读第二小节。(层层叠叠、连绵起伏、掠过)
(5)思考:西湖给人以怎样的感觉? (美丽)
五、根据板书,师生共同总结全文。
板书:
西 湖 远处 山峦 层层叠叠 连绵起伏 美丽
(近处) 湖面 平静
白鸥 掠过
名 堤(dī) 白堤 白居易 (传说---)
苏堤 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