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2025-02-22][]
登录注销
相关内容列表:
掌声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0-06-13

《掌声》教学设计

徐月泓

教材分析:

《掌声》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君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赞美同学们的宽容和善解人意,也说明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地关心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10个生字,会书写其中6个,积累词语7个。

3、学会从某个角度提出问题。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小君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的内在含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课前谈话

1在生活中,你给过别人掌声吗?你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吗? 说说你自己当时的感受。[Y1] 

掌声代表着欢迎,饱含着鼓励,相信大家这堂课一定能有很大的收获!

齐读课题,

2、有时,看似平淡无奇的掌声,却蕴涵着非常伟大神奇的力量,改变了小君的生活。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君的生活,看看从前的小君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二、前后对照,感受小君变化

1、那掌声是怎么样的?在文中找到有关描写掌声的句子。

2、交流:热烈、持久    经久不息

3、读读课文2-4节,遇到不理解的词句或前后内容,打个问号,了解掌声响起的经过。

1)交流

预设:词语方面——骤然间,寂寞

句子内容方面——为什么第一次掌声热烈持久,第二次又是经久不息?

为什么小君演讲后,会像变了一个认识的?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近小君,进一步了解她,了解她的学校生活。

[Y2] 2)小君演讲前和演讲后各是怎么样的呢?再读2-4节,找出有关内容理解

交流

4、出示第一小节

1)为什么小君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读第一节

2)你的眼前浮现出了一个怎样的女孩?

出示: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品读:多么文静的小君!小君不声不响,坐在教室的角落,她希望自己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多么自卑啊!生怕引起别人的注意,生怕别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害怕别人嘲笑她。她的内心是多么孤独。

他为什么会这样?

出示:因为她小时候生了长病,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3指名读第一节。

可怕的疾病给小君留下了终身的残疾,留下了痛苦的回忆和伤痛,让小君失去了灿烂的微笑,失去了童年的快乐,让她的内心充满了孤独、自卑和不自信,你能把她的痛苦、孤独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5、可是后来,就这样一个文静、忧郁的女孩却变了个人似的,变成什么样了?请你默读课文第四小节

交流:现在的小君是个怎样的女孩?你从哪里看出来?  (是啊,她和小伙伴嬉戏玩耍,奔跑说笑,快乐得像只小鸟。甚至--------她忘记了自己腿脚不方便,把自己融入集体中,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的小君。

板书:活泼、开朗、自信

真替小君的变化感到高兴呀,那么你们能把她的活泼开朗读出来吗?

6、小君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能从你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分组读15两段。)

三、领会掌声内涵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4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小君的动作、神态句子。细细体会小君的变化。[Y3] 

2、让我们看看掌声响起之前的小君。

出示:

1)轮到小君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君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2)小君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起来。我们注意到,小君的眼圈儿红了。

3)小君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3小君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那一刹那,小君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自由读第二段话

1)“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小君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小君想上去吗?(不想)为什么?小君能不上去吗?(不能)为什么?

因此,从“把头低了下去、犹豫、慢吞吞”、“眼圈儿红了”我们体会到小君的内心是多么的——(痛苦、无奈)。[Y4] 

2)此时的小君,在万般无奈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终于鼓起勇气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此时此刻,小君多么渴望有一种力量能鼓舞她,而就在——

出示句子: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骤然间”换个词

透过掌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Y5] 

3你觉得这掌声意味着什么?(同学们对她的鼓励、信任)

正是因为这掌声的鼓励和信任,小君流下了泪水,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此时的掌声又代表着什么?(赞赏、肯定|

听到这样的掌声,小君想说什么?但是她什么也没说,她只是——

[Y6] 四、总结升华

1.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板书:

27  掌声

热烈持久

经久不息

没有信心、怕人取笑——犹豫害怕——激动——不再喜欢孤单

 

 

反思:

掌声》这篇课文是让学生懂得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是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叶老语:“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以教材为凭借,培养学生诸方面的语文素养;应以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与发展,努力的去挖掘教材中的人本因素。我觉得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也是多方面的,如课文的导入,我针对班级中外来务工子女比较多,他们比本土孩子更需要他人的鼓励和认同,所以,我设计为回忆自己在什么情况下送出掌声或者得到过掌声?既能让学生自然进入所要学习的主题,又能让学生在解读文本时由浅入深的体会同学们给予小君的掌声的含义和作用。

在其后的教学中,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我让学生反复读词读句,说清楚自己是怎样提问的,对于提问方法,我也作了相应的指导。让学生质疑解惑,自我体会,自主发言,目的就是培养他们“学习提问”的能力,对学生而言,能通过自己的品读掌握课文内涵,那种感觉是多了不起啊。

掌声是一首永远写不完的爱的奉献。学生们在学完这篇课文后,说起了自己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获得别人的掌声或把掌声献给别人的故事。这样,无疑升华了课文的内涵:懂得了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地关心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在彼此间的交流中,情感得到了升华,成功地完成了教学重难点。

 总之,通过这次《掌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让我深深懂得:只要我们能为孩子的点滴进步而鼓掌,为孩子的精彩创意而喝彩,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抒发心灵的天堂,相信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中都能成为一个个个性独特的自我.  

                                      


 [Y1]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乐于为他人送上赞美,当然他们更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美。我班一些学困生和特殊生,他们得到掌声的机会不多,而班级中外来务工子女得到掌声的机会更少,他们的父辈在社会上从事的工作往往很底层,这些孩子需要大家的认同,所以在教学开始时,让学生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为下文理解小君为什么在两次掌声后会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作铺垫。

 [Y2]文章有文眼。本课的题目就是文眼。教学中,我 “抓住点,设计线”,从引导学生说说“从前的小君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入手,本单元的训练目标是“读课文,提出问题“,学生在前三课学习的基础上,已经掌握了一些提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学设计时,我通过语言引导学生从不懂的词语或句子、上下文意思矛盾的内容方面进行质疑,并做上记号。学生质疑的内容与我的预设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做好充分的预设,涉及到课文内容的关键词语可以暂时存疑,在下面的学习中再进一步解决。而对句子、内容的质疑,准备以研读小君的前后变化来组织教学。我想,学生们能够理解了这一问题,其余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Y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班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比较弱,所以,教学本课时,我多给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感情体验,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人物心理变化过程,同时,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Y4]抓住小君动作、神情表现变化“把头低了下去、犹豫、慢吞吞、眼圈儿红了、流下了眼泪、微笑”,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走进小君的内心世界。我依托教学内容,创设了教学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把学生当作文中的小君,问:“小君,你为什么低头?”“小君,你在犹豫什么?”等,学生就这样随着故事的推进,在与主人公小君亲密接触。引导学生填补空白,深入文本对话。

 

 

 [Y5]读书时,一定要学会让自己沉到文章内容中去,把自己化在课文的角色中,这样才能品悟出文章的内涵。所以,在理解体会小君的情感变化过程中,我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小君的同学,自己会怎样做,这样他们理解起来就容易获得一种真切的感受了。而且,当时也收到了这样的效果。

 

 [Y6]扣住“掌声”这个点,层层剥笋,步步深入。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探究氛围中,主动学习。由小君的故事,到课文结束作者的感悟,引导对“掌声”内涵的拓展理解,到课终掌声就是一曲爱的奉献的提升,学生在情感参与中体验着。




网站维护部门:长桥二小信息组 | 学校地图 | 在线帮助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长桥第二小学
建议使用IE8.0以上或360浏览器兼容模式浏览

您是第位访问者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