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2025-02-22][]
登录注销
相关内容列表:
大海那边

作者(来源):汪培清    发布时间:2007-03-23

52大海那边教学案例分析

长二  汪培清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玫、瑰、滩、粉、末、赛、笛、漆”8个生字,重点读准“玫、瑰、滩、粉”的读音。在老师的指导下,会在田字个里用正确的笔顺书写 “漆”字。

2 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在阅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了解三只小螃蟹的不同想法以及产生不同想法的原因,在朗读中感受自然景色的美丽,并积累好词好句。

3 能根据画面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借助板书的提示模仿说话。

重点和难点:

1.认识本课7个生字,积累相关词语。

2.展开合理想象,练习说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相应的课件

主要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设计目的

  看图说话,学习生字,揭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三只小螃蟹的不同想法。

 

 

 

 

 

 

 

 

 

 

 

 

 

 

三、学习课文,深入理解三只小螃蟹产生不同想法的原因。

 

 

 

 

 

 

 

 

 

 

 

 

 

 

 

 

 

 

 

 

 

 

 

 

 

 

 

 

 

 

 

 

 

 

 

 

 

 

 

 

 

 

 

 

 

 

 

 

 

 

 

 

 

 

四、拓展训练

 

 

 

 

 

 

 

 

 

 

 

 

 

 

 

 

 

五、复习巩固

 

1.看图说一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出示句子,要求:

1借助拼音轻声地读读,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名拼读“玫瑰”,注意“瑰”读第轻声  一起拼读,认清字形。

3)用各种识字方法学习“摊”

3.引读第2节。

师:一、二——咔嚓,咔嚓,三、四——咔嚓,咔嚓,五,六,七,八……

4.揭示课题。

师:玫瑰色的天空渐渐变成了金色。小螃蟹停止了做操。他们开始讨论大海那边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52  大海那边  (板书课题)

 

1.过渡:这是篇非常有趣而又美丽的课文,让我们打开书,轻声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三只小螃蟹分别认为大海那边是什么?

师板书:

一只(螃蟹图)

另一只(螃蟹图)

第三只(螃蟹图)

2.根据学生交流,板书:太阳的家

美国

月亮的故乡

 

 

1.为什么他们会有不同的想法?三只小螃蟹分别看见了什么?(板书:看见) 请大家静心地读读课文3——8节,用直线划出描写他们看见了什么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读句子,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分组读三段话。

 

 

4这三句话中有一个共同的词——这时候,它分别指哪三个不同的时候,快速浏览课文,圈出相关的词。

5.根据交流,板书:

  早晨

中午

夜晚

7.师引读句子:  

早晨——

中午——

夜晚——

8.交流:三只小螃蟹分别看到了什么?

板书:

冒出又大又圆的太阳                    

白轮船朝海对面开去

月亮升起来了

9.师生串读板书

10.朗读指导

1看画面,听范读。

2你最赞同谁的想法,选择其中的一段读。

3)随机朗读指导。(个体——部分——整体)

 

4师生分角色读

11借助板书交流:为什么三只小螃蟹会有不同的想法?

12师小结:正因为三只小螃蟹在不同的时间,看到了不同的景象,所以就产生了不同的想法。

 

1.根据画面展开想象,借助板书的提示说一说。

师:真的,大海那边究竟是什么呢?小朋友,当你站在大海边,看到这样不同的画面,你又会产生怎样的想法呢?选择其中的一幅图,借助板书的提示说一说:什么时候,你看见什么,想到大海那边是什么?

 

 

 

 

1.找朋友

2.指导书写“漆”。

3.诗歌诵读。

 

生交流

 

 

学生自读。

 

 

 

指名交流。

 

 

 

 

 

 

学生读——就像听从指挥一样,小螃蟹的钳子——挥着舞着。

 

 

 

 

 

 

 

 

 

 

 

 

 

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边读边思。

 

 

 

 

 

学生交流。

 

指名完整串读板书。

 

 

 

 

学生默读3——8小节,边读边划线。

 

 

 

 

 

同桌之间读读句子。

 

四个小组分别读这一、

二、三段话

 

学生默读圈词。

 

 

 

 

 

生交流。

 

 

生跟读。

 

 

 

指名学生回答。

 

 

 

 

 

 

 

 

生配合读。

 

 

 

学生选择一段自己轻声读。

指名学生读。

分组读。

齐读。

男女分角色读。

 

 

 

指名交流。

 

 

 

 

 

 

 

生选择画面自己练说。

生讨论。

指名交流。

 

 

 

 

 

 

 

 

 

 

 

 

 

 

 

生书写。

 

播放FLASH

 

 

出示句子:

早晨,天空现出美丽的玫瑰色。静静的海滩上,三只早起的小螃蟹,挥动着大钳在做体操。

 

 

 

 

 

 

 

 

 

 

 

 

 

 

 

 

 

 

 

 

 

 

 

 

 

 

 

 

 

 

 

 

 

 

 

 

 

 

 

 

 

出示有关的句子。

 

 

 

 

 

 

 

 

 

 

 

 

 

 

 

 

 

 

 

 

 

 

 

 

出示画面。

冒出又大又圆的太阳                    

白轮船朝海对面开去

月亮升起来了

 

 

 

 

 

 

 

 

 

 

 

 

 

 

 

 

 

 

 

 

 

 

 

出示三幅画面

教学一开始让学生看FLASH,感受大海那迷人的景色,动态的画面容易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身临其境,再用一两句话说说所看到的,学生就有话可说了。经常进行这样的说话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不断得到提高。

第一小节中出现了三个生字,先学掉,分散了本课生字教学的难点。小组学习生字,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在学习“滩”字时,要求给它找找形近字再组词,以新带旧,在学习新字时对以前学过的字进行复习,巩固。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去听课文,学生听的时候就会特别认真,在听的过程中寻求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

 

 

 

 

 

 

 

 

 

 

 

 

 

 

 

 

 

 

 

 

 

 

 

 

 

 

 

 

 

 

 

 

 

 

 

 

 

 

课文的语句非常优美,指导学生读出美的感觉。文中描绘的景物是静止的,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场景,画面,通过想象补充完善形象。想象之后,再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课文所表达的意境的体会。长此以往,也一定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练习说话。三幅画面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参考,比较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能跳一跳就摘到果子。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有不同的要求。同时及时纠正,补充学生说话中的不足,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断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附板书:

早晨   一只螃蟹          冒出又大又圆的太阳                          太阳的家

中午   另一只螃蟹  看见  白轮船朝海对面开去      52  大海那边        美国

夜晚   第三只螃蟹        月亮升起来了                                月亮的故乡

 

对第三版块的案例分析:

《大海那边》是一则语言活泼、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课文按早晨中午夜晚的时间顺序,讲述了三只小螃蟹对大海那边是什么的看法及产生这些看法的原因。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富有儿童情趣。

从知识和能力上说,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与一年级的教学相比,识字量增大,阅读量也大。在知识结构上,应该由一年级的字词教学向二年级的阅读、句式的练习、语言的积累、运用过渡,尤其是学生在生字学习中掌握了规律,具有了结构意识,那么识字教学应根据生字的特点,密切联系文本,突出重点,分步落实音、形、义,把教学重心逐步过渡到阅读。分析了学生的知识结构现状,又细细解读文本后,我把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在“在阅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了解三只小螃蟹的不同想法以及产生不同想法的原因。”就课文内容来说,让学生了解三只小螃蟹的不同想法,学生是能从课文内容中归纳出来的。但是要让学生了解它们产生不同想法的原因是由于它们在不同的时间看到了不同的景象。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在第三版块中,抓住“三只小螃蟹究竟看见了什么”的三句句子,以读为抓手,通过默读划句、初读正音,细读圈词、研读归纳、范读体会到最后的朗读感悟、美读积累。在此过程中,我精心设计每个环节,紧扣教学目标、文本内容和学生实际,将理解感悟和语言训练融为一体,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

首先我抓住关键词“这时候”分别指什么时候,在学生找到“早晨中午夜晚”后,以引读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小螃蟹是在不同的时候看到了不同的景象,然后将学生的归纳进行板书,从整体进入到部分再回到整体,在反复研读之后,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三只小螃蟹会有不同的想法?”这一问题有一定的思维容量,也需要一定的概括能力,但由于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接近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以根据板书学生能够答出小螃蟹会有不同的想法的原因,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其次,我抓住这三句话,让学生朗读感悟,因为这三句话词语丰富,语句优美,既是积累语言文字的好材料,同时也是落实情感目标的关键之处。在学生了解了小螃蟹产生不同想法及原因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最赞同的想法读一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内心的需求。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感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抒发内心的感受,读得声情并茂。而作为教师的我,适时的巧妙点播,“老师听到你把‘一直’这个词读得很长,你为什么这么读?”“你读得真好,特别是‘银光闪闪’这个词读得很美”,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研读品味,加强学生对语文内容的体验和感悟。而学生由于发自肺腑,所以说的也很不错:“突然是说太阳是一下子冒出来的,所以我读得快点。”“因为月光一直从海对面通到海滩上,距离很长,所以我读得长一点。”------这一设计,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也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感受自然景色的美好。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生自主学习,敢读敢说,大胆地表现自己。这对于本校的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极为不易的。

再次,我觉得有效的语言训练不能游离于文本内容,偏离目标、教材,也不能偏离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说而说,为训练而训练。课文的最后一节,“大海那边究竟是什么呢?”引起了读者的无限遐想。本来我想让学生自由地放飞想象,爱说什么就说什么。但是,经过仔细推敲和预设,我觉得这样的设计既达不到语言训练的目的,也可能使学生慢无目的地猜测,说的内容可能只是围绕“大海那边是什么”。这在没学课文前学生可能也能说。叶澜先生说:“一堂实课应该是一堂有意义的扎实的课。”那我的这堂课对学生来说,意义在哪里呢?他们学到了什么知识,锻炼了什么能力,发展了什么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呢?于是,我改变设计,顺接着第三版块,在学生理解了由于小螃蟹在不同时间看到了不同的景象,于是产生了不同的想法后,以“真的,大海那边究竟是什么呢?”作为过渡,自然地进入拓展想象说话的版块中,同时,出示三幅图,让学生想象“当你站在大海边,看到这样不同的画面,你又会产生怎样的想法呢?”并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幅图,借助板书的提示说一说:什么时候,你看见什么,想到大海那边是什么?”这无疑给了学生想象的凭借,语言的拐杖。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许多学生都跃跃欲试。有的说:“中午,我看见一群顽皮地白鲸在大海中游玩,我想到大海那边是白鲸的家。”有的说:“早上,我看见一群海鸥在海面上快乐地翱翔,我想到大海那边是海鸥的家。”还有的说:“夜晚,我看见弯弯的月亮和闪烁的星星,我想到大海那边是月亮和星星的故乡。”从学生的表达中,我发现借助板书的提示,这一语言训练不仅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主线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句式的训练使他们的思维更严密,表达更完整、更流畅,并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积累得以外显,还产生了进一步探索大海那边是什么的强烈需求,给本堂课留下了意犹未尽的感觉。

为根本,是认读能力形成的基础,是概括能力形成的捷径,是感悟能力形成的灵魂,是探究能力形成的法宝。学生具备了认读能力、概括能力、感悟能力和探究能力,是一辈子受用不尽的。本课的教学,我就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努力把阅读与学生的思维训练相结合,把阅读与学生的语言训练相结合,在阅读中获取丰富的知识,获得敏锐的感知力,独特的想像力。在有效的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在言语实践中提高思维,增长智慧。实现三维目标地有机整和,使课堂效益最大化。

   




网站维护部门:长桥二小信息组 | 学校地图 | 在线帮助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长桥第二小学
建议使用IE8.0以上或360浏览器兼容模式浏览

您是第位访问者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