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桥第二小学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区教研室和校教学工作计划中的有关内容为切入点,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落脚点,发挥教研组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以校本培训为学习、实践、反思的平台,优化语文教研的内容和形式,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我校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二、 重点推进工作:
1、“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校本化实施
2、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推进
3、语文学科周活动
4、网上晒课活动
5、校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说课比赛、课程规划设计比赛)
三、活动形式
主题沙龙、主题磨课、网络互动、案例研究
四、教学流程管理
1、备课、上课:
根据教学流程管理的“五环节”展开备课,上课等活动。(可回顾参考《教学规范》中的《备课》、《上课》分册)。各备课组学习领会各学科的课程标准,统一认识;在此项目研究的区域专家引领下,分解完善本校教学目标,调适教材内容,基于分解的单元目标撰写课时目标,并基于课时目标进行相关的教学设计和教案撰写,重点关注教学内容、训练重点和教学目标的匹配度。课堂教学要与教学设计一致。
2、作业:
根据《教学管理条例》中的规定,各备课组统一簿本要求(封面、格式等)、作业布置(内容、题量)、批改要求(格式、评价等)和长期作业的布置(内容、时间、形式等)。(可回顾参考《教学规范》中的《作业》分册》)
1本默写 1本抄写 1本练习(不再统一,可根据班级实际在早自习时进行单项训练)
作文:一本大作文(草稿),一本小作文(周记),一本誊写本
注意: 一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
3、考试与质量分析
平时练习由组长统筹,备课组内成员共同分工合作完成。形式可分为单元练习、周练卷、复习卷,总量每学期不超过24份(不包括课练)。一般单元卷4份,复习卷期中期末各2份,周练12份,单项4份。每份试卷的台头统一规范,标识清晰,便于学生排列和整理。
(1)台头居中,单元卷中加入习惯分。
质量分析完成及时,期中和期末质量分析任课教师在批改结束后一天完成、备课组长在二天内完成,教研组长在三天内完成。质量分析要兼有数据分析和描述性分析,提出有效的调整措施和补救方法。在考试情况分析本上重点分析好监控、单元、期终试卷(一学期不少于4次),一律用手写的形式进行,并按照各项要求认真进行。(举例完整、措施详尽)
4、备课组作好教案、磨课、单元整体练习设计、主题研究课例、周练、单元等资料的收集工作,并于学期结束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上交教研组长。
五、主要活动
1、主题研训活动
《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区域性转化与指导策略研究》的实验校,我们需要重新学习领会各学科的课程标准,统一认识;在此项目研究的区域专家引领下,分解完善本校各学科的教学目标,调适教材内容,在已有的“作业”和“评价”研究项目的基础上,整理完善单元整体练习、周练卷、单元卷的的文本系统,并构建符合我校学情的学科质量评价体系,最终形成符合我校的《长二语文学科教学手册》, 实现理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化。
(1)学习活动
本学期继续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教学规范》——《备课》《上课》《作业》《评价》分册,《小学低年段学科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深入领会其精髓,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磨课活动
继续开展主题磨课活动。本学期磨课主题: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校本化转化与指导策略研究
磨课流程:
一磨要求确定磨课主题,根据主题研读文本,设计教案。
磨课主题可根据本学期重点研究项目来制定。可重点关注“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的匹配性”,“课堂教学中课时目标的达成度”等方面,新教师重在规范,老教师重在提升。每次磨课主题备课组(或教研组)内讨论后统一确定,并在“校网络课堂教学研究平台”和“磨课评价表”中得以体现,教案设计要体现和研究主题的关联度。
二磨要求评议反思课堂,围绕主要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修改教案。
组内教师要积极参与磨课活动,上课教师能主动反思,听课教师要课前充分了解,课后积极评价,深入解读课标和教材,关注学生,落实技能,细磨主题。
三磨要求精雕细琢、细节上追求精益求精,完善教案
组内群策群力,细节上追求精益求精,如时间的把握、追问的艺术,过渡的艺术,板书的艺术等,打造精品课堂。三磨后能认真总结反思,完善教案,撰写课例,大组内共享研究成果。
职初期教师每学期磨课2次,40岁以上教师每学年磨课1次,其余教师每学期磨课1次,骨干教师重点做好听评课和指导工作。
本学期组织2次大组磨课活动,每位教师应完整参与三次磨课过程并进行网络评课。各备课组组织好组内的磨课活动。
教研组长校内语文课不少于听15节,总听课数不少于20节。
备课组长校内语文课不少于10节,总听课数不少于15节。
教师校内语文课不少于8节,总听课数不少于12节。
(3)项目研究
项目一: 小学语文学科手册撰写(三年级)
项目二: 《小学中高年级单元作业的整体设计》 (四、五年级)
项目三: 《小学中高年级阶段性评价的研究》(三、四、五年级)
项目四:基于《小学低年级语文学科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的校本化实施(一、二)
(4)课例(案例)撰写
2、语文学习习惯的推进
本学期将继续深入推进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在不放松已经落实较好的4项习惯的基础上,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继续夯实上学期的“预习”和“审题”习惯,在此基础上,关注课堂“倾听”和“表达”的习惯,不同年段根据年段要求制定此两块习惯培养目标和评价指标,磨课时可将此2条习惯作为评课观察点。
学习习惯的推进要提高学生的知晓率和达成率,各教研组、备课组在每个单元教学之前,继续将单元的学习习惯培养要求印制后粘在学生教材上(可2单元印发一次)。
继续在单元试卷的100分中划出细化的5分作为学习习惯分,来鼓励学生保持学校与各学科制定的学习习惯。
3、其他活动:
(1)3-5年级各备课组组织一次出卷活动,要求有命题目标(主目标、次目标),命题设计、参考答案、命题意图说明和、双向细目表组成。
(2)1-2年级备课组要求开展一次“低年段学生评价手册填写”主题活动,思考如何将现有的一些阶段性评价与日常评价做一个有效整合,让学生评价手册发挥更佳功能。
(3)晒课活动:本学期结合区级“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开展学校日常磨课工作。职初期教师每学期两次磨课,40岁以上教师一学年一次磨课,其余教师一学期一次磨课,离退休还有两学年的教师可以提出书面申请不参加磨课活动。将比较成熟的课堂教学拍摄成录像课,参与2014学年度的网上晒课和评优活动。
本学期3月底之前将组织我校30%的教师参加网上晒课活动。
晒课内容包括:1、一堂课完整的教学设计;2、所用的教学课件及相关资源(或资源链接)3、课堂实录(可选,参加区优质课评选者必选)4、评测练习(可选)等。
(4)学科活动:
本学期11周为语文学科活动周,活动主题为“童谣的创编和经典诵读”,活动形式将以各年级为单位,各备课组请于第10周制定好活动方案,做好活动前的筹备工作,活动时由备课组织统筹协调好各项事宜,保证学科活动顺利进行。
(5)竞赛活动:
*35岁以下教师“说课比赛”
各备课组请组织一次说课比赛的学习活动,将说课的各项指标要素予以解读。有参赛教师的备课组需要发挥团队精神,为参赛教师出谋划策。
*35岁以上教师“校本课程设计”(学校将组织相关培训活动)
(6)层级汇报制。本学期将实行教研活动汇报制,各备课组或教师参加区教研活动、相关会议后,由组长将会议重点内容和精神向上级汇报。
六、语文教研组具体活动时间安排:
周三下午15:00—16:30
七、形式和方法:
周次 |
地点 |
形式 |
内容 |
主持人 |
参与者 |
3 |
校内 |
沙龙
网络论坛
|
1、教研组计划解读。 2、主题研究项目相关培训 3、教学问题 |
教研组长 各年级备课组长 |
全体语 |
6 |
校内 |
说课,听课,评课
网络论坛 |
1、主题研训活动——大组磨课 2、学习习惯推进反馈 3、教学问题 |
主讲老师 教研组长 |
全体语 |
10 |
校内 |
讲座 沙龙
网络论坛 |
1、期中质量反馈 2、反馈各年级学习习惯推进情况。 3、教学问题 |
各备课组长 教研组长 |
全体语 |
13 |
校内 |
说课,听课,评课
网络论坛 |
1主题研训活动——大组磨课。 2、教学问题 |
教研组长 主讲老师 |
全体语 |
18 |
校内 |
沙龙
网络论坛 |
1、教学案例交流,评选优秀教学案例。 2、学习习惯推进小结。 3、期末质量分析。 |
教研组长 主讲老师 |
全体语 |
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