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2025-04-20][]
登录注销
相关内容列表:
长桥第二小学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1-08-31

长桥第二小学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一、工作目标:              

发挥教导处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研究、指导、服务和管理功能。遵循学科教学规律,聚焦课堂,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注重为每个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 重要推进工作:

(一)教研活动

结合上学年区级、校级监控的质量反馈,我校的教学质量要有进一步的提升,需要每位教师对本学科、本年段的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本学期开始,在以下几个方面作改进:

1、学科教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对小学阶段本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序列。

2、备课组活动,以知识点制定的是否恰当和如何落实于课堂教学为主要内容进行研讨。

3、教师备课要结合知识点的序列进行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新授达成、练习跟进三部分。

4、针对学生对所教授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尝试进行各学科练习课的磨课和教学展示活动,提高教师对课堂的把握能力。

(二)磨课活动

综合上学期各项磨课、评课活动的实际开展和教师问询情况,本学期开始,将日常的磨课活动作为一项常态活动在各个学科教研组中开展。基本情况如下:

1、日常磨课活动作为常态活动,可以和教研组展示活动、骨干教师展示活动、职初期教师汇报课、区级教学评比等工作相结合。

2、一学期中,各备课组按照组内人数进行活动安排,原则上一人一次。上课教师要

将三课时安排提前告知,并邀请教研组内骨干教师、教导处、校长室参与评课活动。

3、各备课组之间要加强组与组之间的互动联系,各位教师要参加不同年级组之间的

磨课活动,具体跟进次数见教研组安排。

4、参加评课的教师除了第一课时以外,主要针对修改部分进行课堂评价,每听完一位教师的磨课,完成一张评课意见表。

5、职初期教师一学期完成两次磨课活动,带教老师要关注新教师备课能力、课堂把握能力的培养:要求教案写作规范、每个环节表述明确;要求关注师生交流互动、教学内容适切、环节过渡自然。

(三)体育活动

    根据市教委相关规定,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结合学校的特色安排学生的体育活动,分为年级集中开展和全校集中开展两种形式,主要内容参照区本教材和校本教材。任课教师要加强安全意识,有教案上课,课前熟悉好体育活动的开展过程。教导处结合体育组进行检查、指导工作。

三、流程管理具体工作:

1、备课:

 

常规要求

检查重点

教学

目标

1、根据区教院要求有学期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的制定。每课时的三维目标不需要分开标识。

2、结合校骨干教师制定的知识点序列,分课时中要在知识技能目标中有落实。

3、有重、难点,有教学准备。过程方法目标制定不过空,情感价值目标不过大。

1、知识点在分课时中的目标体现。

2、学科年级组统一。

 

 

教学设计

1、学期内容统整指南放置于备课本首页,根据单元统整内容,每一课时教学设计要与之配套。学科德育有落实。

2、教学环节要清晰,对于每个环节的功能表述要具体。本学科教学5年以下者各环节之间要有过渡设计,注意内容的承上启下。

3、结合校骨干教师制定的知识点序列,在新授环节有重难点突破的步骤,在练习环节要有分层推进。

4、新授课、复习课有整体板书设计。(语、数、英、自然)

1、课时教学设计与单元统整内容相匹配。

2、本学科教学5

以下者要求详案。

3、新授、练习环节对知识点的关注。

4、新授课必须有板书设计。

两次修改

1、针对班级情况、学生情况及时进行课前修改,用蓝笔标出修改内容,修改内容要应有每位教师面对不同班级的差异性。

2、学期内所有新授内容全覆盖。

课前修改的及时性与可行性。

课后反思

1、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不需过多理论指导,力求在教学方法和问题解决等方面总结出有效的实践经验。全学期不少于教学设计的40%

2、职初期教师按新授知识点教学进行逐一反思。

课后反思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余量

有两周以上余量。

 

教导处将以全员互查、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检查备课情况。检查重点见表格。检查结果与每月教学考核中“备课与作业”部分挂钩。各备课组长做好备课电子资料,学期结束上交教导处。

2、上课:

 

常规要求

检查重点

课前

准备

1、根据教学设计准备好相应的媒体或黑板。

2、两分钟预备铃及时到岗,组织班级教学准备工作。

3、教师对当堂教学内容、重难点熟悉。

4、练习课、复习课有教案上课。

1、两分钟预备铃及时到岗、不拖堂、课中不擅自离开教室、不请学生离开教室。

2、教学流程清晰、完整,有小结、有作业布置。

3、教学有准备,备课有二次修改,教学内容无原则性、科学性错误。教学过程与备课基本一致。

4、不同层次学生能兼顾。

 

教学

方法

灵活、有针对性,要考虑全班各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让全班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可以在教学反思中着重体现。

 

教学

过程

1、没有科学性错误。

2、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全程参与。

3维持好课堂秩序,避免因课堂秩序问题而引发的各种教学问题。

4、教学过程完整,课堂教学有小结、有相应作业布置、不拖堂。

语、数、英学科教师要做好自身教学工作的统筹安排,在每天的前两节课,抄写、默写等机械操练不能超过5分钟。综合学科教师要安排好整个学期教学内容,课堂内部不出现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活动。

加强教学巡视,深入课堂听好各类推门课、研究课、汇报课。同时,每天总护导对巡查中发现的课堂组织教学、上课不及时到岗和拖堂等问题将与每月教学考核中“教学常规”部分挂钩。

3、 作业: 

1)具体要求详见《教学管理条例》第5条。

2)本学期将继续针对年级组内各学科作业布置的协同性、适度性进行探索:

a)同学科教师布置的作业量、作业形式基本保持一致,作业完成的时间前后不能超过两天,特殊情况不超过三天。

b)班主任每天根据各科作业量做估计,参照市教委要求的各年级段的时间把握,如有超出,进行适度调整。

c)年级组长每天进组内各教室,了解作业布置的协同性。出现问题,及时了解、调整。

d)教导处、校长室巡视,共同关注作业设计与布置工作。

3)针对上学期进行的周末作业的尝试,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几个活动,开展学生周末中长期作业形式与内容的研究与实践。

本学期教导处将协同各教研组共同通过学生调研、班级作业布置检查等开展作业检查活动,全面了解学生的作业负担与教师的练习设计、作业批改等情况。检查的结果与每月教学考核中“备课与作业”部分挂钩。

4、 监控:

1)平时练习由组长统筹,备课组内成员共同分工合作完成。形式可分为单元练习、周练卷、复习卷,总量每学期不超过20份。每份试卷的标识清晰,便于学生排列和整理。

2)校级质量监控形式一般分为单项、综合。时间安排在期中与期末。通过监控了解学生当前知识掌握情况,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对薄弱学科、薄弱班级跟踪测试。

3)质量分析完成及时,任课教师在批改结束后一天完成、教研组长在三天内完成。质量分析要兼有数据分析和描述性分析,提出有效的调整措施和补救方法。在考试情况分析本上重点分析好监控、单元、期终试卷(一学期不少于4次)。除了期中、期末质量分析以外,在考试成绩分析本上完成的其余质量分析,一律用手写的形式进行,并按照各项要求认真进行。(举例完整、措施详尽)

各备课组、教研组作好各自层面上的(周练、单元)教学监控资料的收集工作,并于学期结束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上交教导处集中保存,每学期开学初,各教研组长做好各类资料的传承工作。

5、辅导:

 

常规要求

检查重点

辅导目标

1、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从情感教育着手,耐心细致,力争全面提高各基础学科的合格率,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2、拓宽优秀学生学习视野,提高学科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1、义务补习及时到岗。

345—430

2、辅导记录完整。

3、与家长沟通及时,

一学期家访不少于学校规定次。

4、学困生辅导效果

显著。

时间

学困生每周义务补习一到二次,平时课余多帮助。

 

 

 

辅导要求

1、对学困生课堂教学多关注,作业辅导重基础,方法讲解多耐心。

2、学困生辅导记录本上要增加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质量、正确率等情况的记录,用于教师进行前后对比,选择合适的方法辅导学困生,提高辅导效率。

3、针对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可以召开小型的部分家长会,共同商讨家校协作的方法。

4、对优秀学生的辅导要注重拓展,多研究学生特点,多与家长沟通,有针对性的培养。

6、评价:

 学业评价要关注、发现学生成长过程中变化与进步。重视对学生的日常评价,改变轻平时重考试的现象,全面、准确、科学地评价学生学业情况。教师要在平时多利用学生的“小本子”与家长进行书面交流,一般每周每班不少于五人次;要认真填写《学生评价手册》,对学生多鼓励、和家长多沟通。综合组的老师要善于在平时有意识地多观察学生,分阶段地把按学校要求填写评价手册。各学科学习习惯培养的情况要在手册中加以体现。

四、教研组建设:

各教研组、备课组要结合本学期开展的重点推进工作,开展校本研训活动。活动形式要兼顾:理论研读、课标解读、教学规范、主题式教研活动、日常磨课等。

(一)组长与教师要求:

1、教研(备课)组长:

1)每次活动组长要提前做到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每次活

动过程中根据教师的发言安排好相关记录。每次活动完毕根据教师的参与度、发言的质量等进行考核,并月教学考核中“教研活动”部分挂钩。

2备课组长每月听组内每位老师的课一节(每学期校内不少于12节,总节数不少于15节),做到多交流,多探讨,提升组内整体水平。教研组长每月有选择的听取各年级的家常课(每学期校内不少于20节,总节数不少于25节),并与教师、备课组长多交流、多指导。

2、教师:

1)每位教师参加活动要有与主题相关的准备并积极参与活动,积极参加日常教学磨课活动并完成相应评价,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活动的中心发言,每学期校内听课不少于10节,总节数不少于12节。

2)每位教师在备课组长的安排协调下出好学生的练习卷。

3每位教师学期初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好班级教学计划,学期末根据一学期实施情况进行有效总结;经历一次磨课(上课)活动,撰写一篇有思考深度的教学案例研究;上交一篇成功教案;上交一份高质量的学科试卷。

(二)参与听课具体要求:

听课之前了解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

记录好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主要练习设计、板书。对课堂中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教法、学生学法、教学即时效果等的评价用红笔标于听课本的右栏。

每次听课按要求写好台头。在听课记录本第一页目录中写明课题、学科、执教者等情况。

(三)各教研组、备课组具体活动时间安排:

语文:各备课组每周活动一次,时间参见课表。          

每月一次教研大组活动,周二下午1430—1630

数学:周一下午1430—1630

英语:周四下午 1430—1630

综合:周五上午第一、二节课

(四)师徒带教:

带教教师根据职初教师的学年成长计划,带教学、带教研、带做人,做好新教师的在岗培训工作。

学校开展以教学基本功为主的比赛,展示带教成果。并努力为新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师徒之间认真完成每周的听课活动,积极讨教教学实践经验。高质量完成期末汇报课。

学期结束,根据带教情况对带教工作进行考核。

 

五、其它工作: 

1、拓展型课程:

1)调整一部分拓展型课程的内容,继续进行适合我校学生的拓展项目研究活动,对已有的校本教材进行实践与调整充实,完善校本课程。

2)根据市教委要求,将教学时间调整为每周五下午第一、二节课,让学生在自行选择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参加学校开设的各类拓展课程,基本保证每个学生五年内学习内容不重复。

3)拓展课程的带班教师把握好每次学生的参与率,确保每次上课内容的丰富性。以学生能力拓展为前提,做到能展示、能表演。

2、竞赛活动:

1)围绕2011年区各学科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活动、三奖评比活动、职初期教师技能比赛活动等,组织安排好学校内的各项准备工作。

2)在校内开展不同学科教师的练习设计比赛活动。

3)组织安排学生参加区级比赛活动。

3、学习准备期:

1)组织安排一年级任课教师进行学习准备期理念的学习、中段交流、结束小结。

2)关注一年级学生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多反思、多调整。

4、家校互动:

1)组织安排好一年级家长开放日活动。

2)每5周发放一次学生手册;一学期召开1---2次学生座谈会;根据需要召开部分家长座谈会。

5、综合学科管理:

1)加强对综合学科的教学常态管理,根据不同学科特点进行学生学习状态抽查。

2)提高专用教室的使用效率,做好使用记录。

3)各学科的骨干学生队伍的日常训练有组织、有落实、有记录。

6、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落实,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效果。结合以往几年学校推进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在不放松已经落实较好的4项习惯的基础上,本学期开始由各年级组长在开学前召集组员共同讨论制定适合年段的一至二个学习习惯、要求及如何检测。上交给教导处,调整修改后加以落实。

各学科教师继续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1~2项学科学习习惯的制定与推进;教师可以利用作业免做单、考试加分单鼓励学生提高每次作业的质量;在单元试卷的100分中划出5分作为学习习惯分,来鼓励学生保持学校与各学科制定的学习习惯;结合学校开展的“争星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学科活动,认真完成中长期作业。

附每周工作安排表:

周次

主要工作

1

1、教学工作会议  2、教研组、备课组制定学期活动计划并上交  3、个人教学计划上交    4、学习准备期会议

2

1、上交磨课周次安排、教导处排列成表   2、带教工作会议

3

1、学困生座谈会

4

2、备课检查、反馈    2、学习准备期中期推进会议

5

1、教学工作会议

6

1、填写并发放学生成长手册    2、启动2011学年校三奖评比

7

1、学生作业检查、反馈     

8

1、学习准备期小结会议

9

1、教学工作会议

10

1、期中教学监控   

11

1、填写并发放学生成长手册    2、期中教学质量反馈

12

1、教师练习设计比赛活动

13

1、一年级家长开放日活动

14

1、学生学科竞赛活动(语文)

15

1、学生学科竞赛活动(数学)   2、教学工作会议

16

1、学生学科竞赛活动(英语)

17

1、职初教师汇报课   2、制定期终复习计划

18

1、备课检查、反馈   2、综合组教师期终评价  3、教师上交自出期末卷、成功教案

19

1、学期个人工作小结   2、各科期终考查、考试

20

1、结束工作、上交各类资料   2、教学工作会议

                                                 

 长桥第二小学教导处

                                                         20118




网站维护部门:长桥二小信息组 | 学校地图 | 在线帮助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长桥第二小学
建议使用IE8.0以上或360浏览器兼容模式浏览

您是第位访问者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