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指导思想:
学校各项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内涵提升与外延拓展协调发展”的办学思路,占据科研制高点,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寻找突破点,促进学校发展。
二、具体工作:
一)以区级课题《基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学新实践研究》为抓手,充分了解学生现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改进两点:
(1)有效的课前预设策略
①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②合理加工教学内容。
我们鼓励教师 “用教材教”,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
首先,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的编排体系,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
其次,细节上应学会推敲。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堂教学越得心应手。
③关注学生生活经验。
(2)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现代课堂倡导生成。生成的课堂需要教师根据学情变化,及时接纳弹性、灵性的成分。
应做到:①调控教学流程
②活化教学方法
方法指的是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法与学法都可以预设,但不一定要恪守,随着课堂教学流程推进,要灵活选择。
教法的选择。教师事先预设的教法,只能作为备案,走进课堂。只有教师明察课堂,适时调控,灵活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才能保证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法的选用。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去思考、去发现、去解决。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根据课堂教学情况,科学合理选用学法,激活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③调整课堂练习
首先要增减练习的数量。不照搬外面现成的练习,找准学生缺什么补充什么。
其次要调整练习的分层要求。在练习时,可根据课堂教学状况灵活调控练习的要求,调整措施均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再次要变换练习形式。在设计多样的练习的同时,应依据课堂教学过程实际情况,适时调控,交换练习形式。
二)“四步提升法”打造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读书提升:学习内容以《有效教学》一书和新课程理论为主。
反思提升:深化反思型教研活动,范围包括课堂教学反思、课题研究反思、个人成长反思,课前和课后的反思。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把教研的主战场放在课堂上,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互助提升: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鼓励教师大胆批评,发表各自意见;以教师产生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定计划开展研究。
专家引领: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报刊及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积极参加各级的教研活动,并将活动中的先进理念和操作方法带回来,和大家进行共享,另一方面我们将邀请专家、教研员进学校,引进他们新的理念和教学思想,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完善教科研常规。
每位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育随笔,努力使教科研活动形成有序。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优秀“教学设计”、“教育案例”等评选,形成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
加强课题研究。教科室要重点抓好区级重点课题的研究和资料的收集,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和指导。
开展对教学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等调研;开展课例研究;开展教研备课组长的专业培训和教师培训,通过教研组进行同组案例透析引领的实效教研活动,围绕案例研究的基本模式,开展其变式的拓展和创新,并收集优秀的案例透析引领教研模式的策划,进行共享。形成适合学生现状的教学设计和案例;总结新的教学策略;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四)建立健全五项制度:
①学习研讨制度。要组织课题组成员阅读相关书目,围绕承担的课题做好学习笔记,定期召开学习研讨会并做好记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实验工作。
②通报例会制度。要及时填写“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表”,及时掌握、分析、研究、实验的情况。课题组成员要定期召开例会,通报每个阶段课题研究情况。
③专题调研制度。课题负责人定期到各教研组进行专题调研,通过听汇报、听课、参与活动、现状调查、座谈讨论、查阅资料等形式检查、指导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并以此作为过程性评估的依据。
④协作交流制度。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要大力倡导协作的风气,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形成科研合力,达到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⑤条件保障制度。首先是组织领导的保障。课题实验要由校领导挂帅,并成立相应的课题组,课题实验工作要纳入学校的管理之中,尤其是教学管理,把课题实验工作作为科研兴校的主要载体。
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