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三年级第二学期P43-44(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能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在折纸、涂色等“做分数”的过程中,知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
3、通过分数知识的学习,体会分数的发展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先判断是否“平均分”,再正确读、写出几分之一的分数。
教学准备:每人一些平面图形、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口答结果)
春暖花开,学校组织春游活动。午餐时,小丁丁和小胖一起分享带来的食物:
1、小胖带了8块巧克力,平均每人能分到几块?
2、小丁丁带了两瓶可乐,平均每人能分到几瓶?
3、小胖爸爸给小胖带了1个披萨,平均每人能分到几个?(半个、0.5个、
[教学说明:分数来源于自然数除法的推广。在分数的导入中,对于学生而言,依据除法的意义,1÷2的商是客观存在的,但又不能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表达。创设生活化的情景,学生有了平均分旧知识的铺垫,有利产生求新的欲望。同时,对分数的理解,也不会仅仅停留在“份数”的认识上,会有一些“商”的概念的扩展。]
二、探究新知:
1、平均分。
(结合媒体演示)这样分,可不可以?从不平均分到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
2、认识
在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用0、1、2等自然数不能表示的情况。介绍分数
板书
把一个披萨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这个披萨的
2、创造
(1)利用圆形图片折出
学生独立完成。
请一生展示过程,关注是否平均分。
将一个圆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圆形的
每份是
[圆形纸片学具折出的
(2)用其它图形折出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说。黑板展示。
这些图形的阴影部分形状、大小并不形同,为什么都可以用“
(不同物体或平面图形,只要符合平均分成2份的要求,每一份都是原来物体或图形的
[在做分数的过程中,积累异形等积或不同形状图形的分割都可以用
3、创造其它分数:
利用剩余的图形折出不同的分数。学生介绍,教师随机板书分数。
4、小结:
像
观察,这些分数有什么特点?(分子都是1)
出示课题---《几分之一》
分母从何而来?(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的份数)
5、介绍分数的起源:
有历史记录的分数最早出现在古埃及的纸草书上,距今大约4000年。我国古代《九章算术》上也叙述了比较完整的分数知识。
三、课堂练习:
1、生活中的分数:
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分数,其实在我们的人体中也藏有很多分数。
出示: 奇妙的人体生长变化
胎儿的头长约是身高的
1岁时他的头长约是身高的
成人时他的头长约是身高的
2、判断下面各图中表示涂色部分的分数是否正确,并说说为什么?P44/5
3、下面图形中,涂色部分是整体的几分之一?P44/4
4、观察,阴影部分是小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为什么同一个图形中,会得到不同的分数?(整体不同)
四、课堂小结:
谈谈自己对分数的认识?关于分数的学习还想了解些什么?
五、作业布置:
1、拿三张同样的长方形纸,分别折叠出它的
2、了解生活中的分数知识,如:买奶茶时,我们常说的半糖、三分糖表示什么?
六、板书设计:
分数---几分之一
1 分子 平均分
把一个圆形图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圆形图片的
每份是
(图形随机) 每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