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2024-11-24][]
登录注销
相关内容列表:
学习文章《别让多嘴毁了你的前程》后的感想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0-11-11

会议名称:中心组学习

学习时间:2010.1029日下午430

地点:会议室

内容:学习文章《别让多嘴毁了你的前程》后的感想

过程:

1、乐茹怡                              

刚看完这篇文章,有人不禁会问文中所提到的那些主人公不是都在讲实话吗?文中阐述的观点和我们所受的传统教育思维不是相违背吗?咋看之下或许是,但实则并不矛盾。我们每个人是所在集体的一份子,在团队内或许扮演的角色不同,可是对于组织之外,我们永远代表的是这个团队,我们因她之荣而荣,因她之耻而耻,谁都不能置身世外。所以作为这个组织中的个体,我们的一言一行始终应以这个团队的利益为出发点。小到组织团体,大到民族国家,我们自幼所受的教育难道不是如此吗?我想无论是在我们的国家,还是世界各地,在这个观点上应该是完全一致的。故以此标准来衡量文中的所有案例,就不难理解那些主人公的挫败是理所应当的。

作为长桥二小的一份子,我们的每个成员都应该始终以这个集体的利益为中心。在学生面前,我们是代表着教师的形象,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力争用他们的优异成绩,在学区乃至整个区里树立本校的良好形象。在家长和外校同行面前,我们代表的是长桥二小,要展现出最饱满的精神,最良好的素质,时刻为我校争光。

2、黄嵩婕

说话不经大脑, 是直率的表现, 但是在职场, 也是不成熟的表现。很多时候,你说的话,恰恰是老板、或同事,最不想听到的。多看,多做,少说,是必要的品质。有些不经考虑,说不该说的话,会给公司造成损失,也会影响自己的前程。正如闻一多在一首诗里面写到: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身在职场,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巴三四而后行,分清楚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

3、刘玮

《别让多嘴毁了你的前程》一文中,阐述了一些人因为不合时宜的讲话或者自作主张的发言等导致了对自身与集体的影响。从此文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说话的技巧真的很重要。

自古就有“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明训,说话的确是一门艺术,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俗话说:“会说话的令人笑,不会说话的令人跳。”在日常的言语交际中,虽不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能言善道,但至少要应对得体,针对不同的环境、对象作出裁判,掌握必要的谈话方式与方法。

作为班主任,经常会教育学生或者与学生家长打交道。但是我这个人以前不懂得如何说话,因此在这方面的教训就特别的多。有时也不是不懂得如何说,只是没有仔细思考就脱口而出,说过想想不应这样说,应怎样怎样,但这样都已于事无补了。以前在对班级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往往只是责备与批评,结果却是学生对我更加的反感,认为我对他有偏见或者看不起他等。还有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没注意到自己的方式和语气,往往学生在学校惹了麻烦在与家长处理事情的时候带有责备的语气,招致家长的不满等等……在自己的不断成长与其他老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在这方面改进了很多,也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我在责备的话里带着抚慰,批评的话里带着赞扬,训诫的话里带着推崇……,很多学生能够对我的教育认识得更深,也能意识到活着明白老师始终一直在关心着他、帮助着他,没有对他有偏见或者没有冷落他。在与学生家长交流的时候,我也时常注意自己的说话语气,并把自身与家长结合起来称“我们”应该共同为学生创造怎么样的学习环境、成长环境等,而不是一味“你们家长”,让家长感觉到我们老师也是对待他们的孩子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或者说亲人一样的亲切,更为获得了家长对我们老师的认可与尊敬,并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我们老师共同监督学生的学习。

说话的技巧真的很重要,同样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语气、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完全会有不同的结果。作为一名教师面对学生、家长时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而是学校形象,因此我觉得我们更应该注意说话前要学会思考,学会说智慧的话。

陈晓诚:读了这篇文章,我意识到了谨言慎行对于一个职场中人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能力,确实,工作能力是衡量一个工作者是否适合某个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往往用人单位会更多地关注这方面的能力,而且这方面的能力也较易评测,而三思而后行则是一个工作者内在修养的重要体现,这方面的能力虽然没有被作为考量用人的重要条件,但确实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忽视了这方面,恐怕不少用人单位便要后悔因小失大。我们时常在说重才还是重德,其实德才是需要互相统一的,有才未必有得,而有德之人更易有才,德的考量是重要的。职场中的关系不同于课本纯粹,往往千头万绪,可能对于自己的工作毫不相干的一个信息的输出便可能会成为另一个人欲望的契机,在不知不觉中被利用而“失职”。故事中的口译对自己相当自信,大胆地自作主张,却不知自己已经违背了自己口译工作的重要准则----一一传达,不添加,不漏报,从根本上就不符合工作的要求,而另一个例子中,作为秘书,本职工作除了基本的接听电话等工作外,圆滑于公司和其他公司的利益关系是其工作的另一个附加属性,也就是说站在老板的角度来考度每一句出自自己之口而影响甚大的话是该工作的一门艺术,不仅不能多嘴还应当权衡每一句话的目的性和作用,多留一个心眼,很可能一个看似的“多嘴”举动反能成为一个化被动为主动的契机,可见思考问题还是需要从大局来看,多思、多虑,在合适的时机说适当的话,会为你的前程增加助力,而相反,在不恰当的时候说不恰当的话则反倒会毁了你的前程。

何谓敬业?不仅是做好自己的事,还包括在各条连接中正确发挥

自己的作用,要具备衡量自己的位置的能力,量“位”而言。

4、黄凯旋

古话说:祸从口出、言多必失,这很形象告诉了我们嘴的重要性,学过唯物主义哲学的人都知道,万物都是辩证的,说话也一样,没把握好度,往往适得其反。但问题就是对这个“度”的准确把握很难,因此,“金口难开”也成为职场一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让自己置之是非之外,当然这也不可取。看了本文,我也在想作为职场一员到底该如何管住自己的嘴呢?个人认为“三思而后行”可能是唯一能解决麻烦的办法,没搞清楚倾听对象的身份和提问方的目的时,“慎言”是一定的,这里并不是说提倡只能说官话、套话,而是从对人对己负责的角度来说,说话者一定要有维护大局的观念、同时站的角度高一点思考问题,语言措辞委婉一点。如果说分析的再细一点的话,还要适当根据与你说话对象的身份和个性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说话方式,过度随意和自由发挥既会毁了自己未知的将来,而且更给人留下了办事不稳重的印象,说得重一点,这也是一种性格的缺陷。

看了此文,使我再次警醒自己努力把握好说话的艺术。是呀,职场上偶尔说错话或许可以谅解,但重复犯相同的问题,那就是一个致命的缺点了。

5、徐月泓

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好前几日也读过一篇相似的文章,写的是职业精神在当今的缺失。文章的主议题就是:各扫自家门前雪。这句俗语,之前是有些贬义的,总觉得缺少了一点互助的精神,可是一位外国的友人不是这样看,他从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角度,阐述了他对这段话的看法,他认为,社会真的要好起来,首先要做的,是各家可以把自己的门前雪扫干净,而不是在第一时间帮助别人清理瓦上的霜。这就是职业精神。将全部的资源和能量投入到本职的工作中,才是对这项工作最大的尊重。其次,从职业道德上讲,现代的职业社会,各有分工,越来越专业的社会分工,会促使哪怕很相近的职业或者职位,都会有完全不同的职业理解,用自身职业的习惯去思考或者批评另一个不同的职业或者职位,这本身就是一件荒谬的事,违背了职业之间相互的尊重。

两篇文章,虽然相述各有侧重,却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在之后开明的社会体系中,职业的素养成为了每一个从事工作的公员所应该具备的基本要求,许多之前的习惯未必是科学和合理的,比如,话太多。

6、陈洁

语言是一种智慧,看了《别让多嘴毁了你的前程》这篇文章,在人们不经意间谈话中我们会捕捉到很多信息,也在不经意中就透露了很多信息。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不仅要三思而后行,还要三思而后言。

有智慧的人往往能从一些语言的细节中推测出很多重要的信息。例如曾经看过一本与台湾有关的杂志,其中有一篇文章讲台湾的间谍怎样在大陆工作的。其中有一个间谍专门接近我国家某个机关的干部,和他做了邻居。这个干部也算是个正直的人,牵涉的工作上的事情他都不会说的。可这个间谍确能够不断地把有用的情报送回台湾的情报机构。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就是平常热情地和这位干部及其家属闲聊家常,将点点滴滴信息收集汇总推测出来。如果不是其他间谍的招供被捕,不知道这个家伙能探听到多少重要情报。

比较敏感的人往往会因为你的语言不当而产生误解。有这样一个故事,某人请客,甲、乙、丙都到了,还缺丁。于是主人就说话了,该来的怎么还没来。于是甲就想:什么意思,我属于不该来的。于是甲就走了,主人接着说:“不该走的人走了”。乙听了不是滋味,难道我是该走的吗,乙也就走了。主人着急了:“我又没说你。”丙一听,就明白了,是在说我。虽然这是一个笑话,但确实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事情,这种人叫不会说话。不会说话那就少说话,经过大脑之后再说话。

多嘴还体现在人的品格上。正直的人一般都不会搬弄是非,特别是在单位中,应该保密的就要保密。会中有什么说什么,会后注意言行。毕竟心里透亮的人多的是,有时这方面的多嘴多舌反而被人看低了。

敏于思,慎于言。别让多嘴毁了你的前程。

7、王海萍:

大家都知道祸从口出的道理,却未必认识从业过程中脱口而出的话可能酿成大祸。文中的两个例子主观上并没有什么恶意,实际情况可能也未必有什么出入,但这类话暴露了不应暴露的情况,公开了不该公开的同事、上司非工作性生活细节,轻者伤害了他们的自尊,损害了企业的形象,重者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失利。

我们倡导说实话、说真话,但并不是说可以不分场合心直口快、信口开河。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心中都应该有一个合乎环境和你身份的说话坐标。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该用社交语言表达的用社交语言表达;该敞开心扉的坦诚表露。这并不是虚伪,而是一种尊重人、恪守职业道德的现代人文素质。

8、张卫华:

中国有句古话祸出口出。是的,人往往有时因为不注意说话场合、说话内容而导致自己得罪了人,而这些人往往是得罪了人到底是怎么得罪的都不知道。看了《别让多嘴毁了你的前程》,这篇文章,对我本身还是有所感触,作为学校的一名中层干部,对下面对不同的群体,对上面对各级领导,该如何说话必须要衡量再三,要站在学校的大局出发,不该说的不说,对外学校没有统一口径的事不能乱说,自己不是很清楚的事情不能瞎说,不是自己工作范围的是不要抢着说。否则,容易给学校制造矛盾,制造不必要的麻烦,自己的前途可能就在这不经意中毁掉。说话要有立场、说话要有原则、说话要注意场合、说话要注意措词。我们要记住,自己代表的是学校,一切应站为保护学校的荣誉为出发点。

9、杨红欢:

我认为说话要分场合,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作为一名教师,在与家长谈话中,说话都应处处为学校的发展考虑,处处维护学校、老师的利益,说真话也应要看是什么时候,不能逞一时之快,滔滔不绝一吐真言,我认为有时候真得学会“察言观色”,可以用建言代替直言,提问题代替批评,顾及他人自尊,诉求共同利益往往在实践中比较行之有效。

10、陈晓诚:

读了这篇文章,我意识到了谨言慎行对于一个职场中人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能力,确实,工作能力是衡量一个工作者是否适合某个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往往用人单位会更多地关注这方面的能力,而且这方面的能力也较易评测,而三思而后行则是一个工作者内在修养的重要体现,这方面的能力虽然没有被作为考量用人的重要条件,但确实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忽视了这方面,恐怕不少用人单位便要后悔因小失大。我们时常在说重才还是重德,其实德才是需要互相统一的,有才未必有得,而有德之人更易有才,德的考量是重要的。职场中的关系不同于课本纯粹,往往千头万绪,可能对于自己的工作毫不相干的一个信息的输出便可能会成为另一个人欲望的契机,在不知不觉中被利用而“失职”。故事中的口译对自己相当自信,大胆地自作主张,却不知自己已经违背了自己口译工作的重要准则----一一传达,不添加,不漏报,从根本上就不符合工作的要求,而另一个例子中,作为秘书,本职工作除了基本的接听电话等工作外,圆滑于公司和其他公司的利益关系是其工作的另一个附加属性,也就是说站在老板的角度来考度每一句出自自己之口而影响甚大的话是该工作的一门艺术,不仅不能多嘴还应当权衡每一句话的目的性和作用,多留一个心眼,很可能一个看似的“多嘴”举动反能成为一个化被动为主动的契机,可见思考问题还是需要从大局来看,多思、多虑,在合适的时机说适当的话,会为你的前程增加助力,而相反,在不恰当的时候说不恰当的话则反倒会毁了你的前程。

何谓敬业?不仅是做好自己的事,还包括在各条连接中正确发挥自己的作用,要具备衡量自己的位置的能力,量“位”而言。

11、陈春梅:

读了《别让多嘴毁了你的前程》这篇文章,对我有所启示:
首先,说话形式的选择要与场合相适应。不论什么时候,说话时都要注意说话的分寸。没有考虑周到的话,最好少说。
   
其次,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地点和说话的对象;注意说话的内容和方式,做到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说。
   
俗话说言多必失。一个人说的多了,话里就自然而然地暴露出许多问题,很容易给别人抓到短处。在一个人事业成功的过程中,一言一行都关系着个人的成败荣辱,关系自己的前程,所以言行不可不慎。言多必失的教训很多,不少人将三缄其口作为处世的座右铭,我觉得我们也该如此。

12、施永兰:

看了这篇文章,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启示,就是做人要能分清场合,管好自己的言行。作为教师,我们的职业是服务于人的,尤其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于叫家长的沟通中,交谈的内容要经过自己思考,这句话能不能说,说了以后对学校是否有影响。在交谈时,自己的言行举止,家长是否能够接受等等。作为一名党员老师,平时与同事的交谈中,也要时刻注意自己言语,分清楚在交谈时,你是以什么样的身份,什么样的角度与之谈心的,做到既不伤人家的自尊,又不妨碍大局。该说的时候要畅所欲言,不说时牢牢管好嘴巴。牢记三思而后言。

13、许燕勤:

作为下属,在突发事件出现和对外发表讲话的时候千万要注意出言谨慎。在处理纷繁的事务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自己的出言不慎就会导致不可收拾的后果。我曾经就听过在处理学校伤害事故过程中有的学校就是没有注意讲话的分寸,导致事态不断扩大。因此我们应该始终记住不可胡言乱语,不可不言不语,不可窃窃私语,不可豪言壮语。有的时候还是要学习说话的技巧,说话的场合以及表达的方式,不然多嘴真的毁了前程,也许不只是个人的,还会涉及到整体利益。

 




网站维护部门:长桥二小信息组 | 学校地图 | 在线帮助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长桥第二小学
建议使用IE8.0以上或360浏览器兼容模式浏览

您是第位访问者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