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有效沟通的误区(上)
良好的亲子沟通,不仅可以减少亲子双方不必要的矛盾,更可以有效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父母还可以通过与孩子沟通,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对孩子的成长做出正确的引导。然而,现实中很多父母大叹和孩子难以沟通,有些已经尽力去和孩子“沟通”,但亲子关系还是不太融洽。原因是我们在亲子沟通中存在以下误区:
误区1,父母说得太多,听得太少
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和孩子沟通时,你苦口婆心滔滔不绝地说了半天。孩子要么没有反应,要么左耳进右耳出,完全没有教育效果。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和孩子沟通时父母要多听少说,将最专注的倾听态度传递给孩子。在与孩子沟通时,家长可以微笑并带着感情倾听,积极地参与其中并及时作出回应——当你赞成他说的事情时,就微笑点点头;当孩子说出某件让他伤心的事情时,就可以给他一个拥抱,表达出难过的样子。还可以表达一些评论:“我明白”,“你一定很不开心”……这样你会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关心和重视。
误区2,总是单方面中断和孩子的交流
孩子始终只是孩子,有的时候说出口的话并不真的是他内心所想的,只是“口不择言”。这个时候,父母单凭孩子的一两句话是很难判断正确与否的。也有的时候,在父母听起来可能有些茫然的话语,可能只是因为孩子说出口的话没有经过筛选而已。此时父母不能急躁,不要听了孩子一两句就大叫:“什么?你说什么?”因为你诸如此类批评足以让孩子在以后一段时间失去说话的自信。也不要过度指责孩子说话的方式“你到底要说什么呀,想说就好好说、不要有一句没一句的!”
家长在和孩子沟通时,不要打断孩子的话,对孩子的话题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孩子感到与你沟通分享想法和感受是很安全快乐的事。这样他才会愿意和你说。当孩子很认真地向家长倾诉心声时,请家长不要忙着做家务,刷手机,翻看杂志或者做其它事,这些举动会给孩子一种心理阻碍,从而有不想倾诉的意愿。有些家长在听孩子说话前,先存在一种心理定式,无论谁对谁错,就是孩子做的不对,把责任全部推到孩子身上。父母打算跟孩子交流前,除了停下手头的工作,同时也应该抛开自己心理上的种种成见。在这一刻,父母的心里保持什么都不要去想的状态,对孩子所说的东西全部接受,而不要急着下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