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与规划
(一)目标规划
1、遵循德育工作和学生成长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规划及其实施方案,并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
2、德育目标明确,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检测性,工作措施有力。
3、明确教职工岗位育人的职责和要求,并建立自评考核机制加以检查落实。
(二)组织机构
1、建立校长负责制为主的学校德育工作组织管理网络。
2、学校党组织、行政、教代会整合力量,形成一支德育工作骨干队伍。
3、充分发挥团队、班会活动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实施与管理
(一)常规管理
1、学校有德育工作常规和管理制度。
2、每学年调查分析学生思想状况1—2次,及时制定相应措施,调整工作策略。
3、精心组织实施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民族精神教育为主旋律、以生命健康教育为支撑的各项德育活动,加强学生道德行为教育,形成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
(二)学科德育
1、加强中小学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课等德育课程建设,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实效。
2、发挥学科教学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增强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德育功能,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三)社会实践
1、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内容,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切实予以保障(高中学生每学年不少于30天,初中学生每学年不少于20天,小学生每学年不少于10天)。
2、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考察、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学校有社会实践的基地和网络。
3、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表现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内容,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评价制度。
(四)学生工作
1、学校重视少先队和共青团的工作,发挥团队、班会活动的自我教育作用,选派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团、队专职干部。
2、办好学生业余团校和党校,开展党、团基本知识教育,在高中学生中做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工作。
3、加强对各级各类学生组织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对行为不良学生有教育转化措施,配合公安、司法部门抓好法制教育。
(五)教师工作
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先进典型,提高教师育人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2、将“教师育人能力”列入校本培训和教师工作考核之中,健全聘任、培训、考核、评优的激励机制。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鼓励优秀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切实提高其待遇和专业发展水平。
(六)学校文化
1、学校对校风、教风、学风有明确要求,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
2、重视学校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形成有特色的教育载体和途径。
3、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健康心理和良好的文明行为。
4、加强校园网建设及其管理,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七)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
1、充分发挥社区、家长在学校德育管理中的作用,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家访、社区座谈会等形式定期沟通情况,形成教育合力。
2、学校要担负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支持、配合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
3、学校要有向社区定期开放场地和资源的项目、措施和制度,寒暑假、节假日期间有计划向社区内中小学生开放。
(八)德育科研
1、积极开展学校德育科研,探索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项目规律,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学校有一支科研骨干队伍,运用、推广德育科研成果,提高德育工作整体水平。
三、德育实效
(一)学生素质
1、学生在思想政治、基础道德、精神风貌等方面有明显进步。
2、有不同层次学生发展进步的典型案例。
3、注重对行为偏差学生的帮教跟踪,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转化率高。
4、学校无案发率,无辍学学生。
(二)综合评价
1、社区对教师师德和学生品德表现的满意率≥80%。
2、家长对教师师德和学生品德表现的满意率≥80%。
3、本校学生对教师师德和学校德育活动的满意率≥80%。
4、上一级学校对学生思想道德表现反映良好。
5、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德育工作反映良好。
(三)学校特色
1、有在市、区县推广的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和做法。
2、学校德育工作获区县以上表彰及荣誉称号,成效显著。
3、有在市、区县有影响的德育工作特色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