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桥第二小学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发挥教导处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研究、指导、服务和管理功能。遵循学科教学规律,聚焦课堂,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注重为每个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依托各项活动,实现我校学生“负责任、会运动、懂礼仪、善学习、能合作、惹人爱”的培养目标。
二、 重要推进工作:
(一) 德智融合,学科德育无痕渗透
教师在工作中始终要关注育德能力的提升,课堂教学中尤其要挖掘与学科相关的育德因素。各教研组注重研究: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要体现民族纲要、爱国等情感态度,更要体现学科本身所蕴含的对价值观影响的潜在因素;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可以以案例研究、沙龙、主题日常磨课等形式开展活动,积累各学科的资料。
(二) 质量分析,层层落实改进教学
质量分析是反思教学问题、改进教学方法的有效手段。本学期,除了期中的校级、教研组层面的分析外,各位任课教师在备课组内统一的前提下认真做好日常考试的质量分析,要针对本班级学生共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有改进措施;各备课组要做好各单元的质量分析,寻找班级之间的差距,研究改进后续教学的方法,并在备课组活动记录本上做好简单记录(数学、英语记录在报告纸上附于教研组活动记录本上)。
(三) 习惯培养,阶段推进以生为本
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工程。结合上学期各学科学习习惯的拟定和实施,本学期继续以教研组为单位重点推进各学科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习惯的拟定需要参照学生本阶段学习的薄弱处;需要教研组教师共同商讨、认可;需要切实可行的操作要求;需要一定的检测方法。一般一个学习习惯的推进时间为1到2个月。
在单元试卷的100分中划出5分作为学习习惯分,来鼓励学生保持学校与各学科制定的学习习惯;利用作业免做单和考试加分单,激励学生提高平时作业的完成质量。
三、流程管理具体工作:
1、备课:
|
常规要求 |
检查重点 |
教学 目标 |
1、 根据区教院要求有学期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的制定。 2、 结合校骨干教师制定的知识点序列,分课时中要在知识技能目标中有落实。 3、 有重、难点,有教学准备。过程方法目标制定不过空,情感价值目标不过大,尽量体现学科本身蕴含的育德因素。 |
1、学科年级组统一。 2、目标制定适切。 |
教学设计 |
1、 教学环节要清晰,对于每个环节的功能表述要具体。本学科教学5年以下者各环节之间要有过渡设计,注意内容的承上启下。 2、 结合校骨干教师制定的知识点序列,在新授环节有重难点突破的步骤,在练习环节要有分层推进。 3、 新授课、复习课有整体板书设计。(语、数、英、自然) |
1、 本学科教学5年以 下者要求详案。 2、新授、练习环节对知识点的关注。 3、新授课必须有板书设计。 |
两次修改 |
1、 针对班级情况、学生情况及时进行课前修改,用蓝笔标出修改内容,修改内容要有每位教师面对不同班级的差异性。 2、 学期内所有新授内容全覆盖。 |
课前修改的及时性与可行性。 |
课后反思 |
1、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在教学方法和问题解决等方面总结出有效的实践经验。全学期不少于教学设计的40%。 2、 职初期教师按新授知识点教学进行逐一反思。 |
课后反思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
余量 |
有两周以上余量。 |
|
教导处将以全员互查、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检查备课情况。检查结果与每月教学考核中“备课与作业”部分挂钩。各备课组长做好备课电子资料,学期结束上交教导处。
2、上课:
|
常规要求 |
检查重点 |
课前 准备 |
1、根据教学设计做好相应的教学准备。 2、及时到岗,组织安排好班级学生两分钟预备铃活动。 3、教师对当堂教学内容、重难点熟悉。 4、练习课、复习课有教案上课。(可适当简练) |
1、两分钟预备铃及时到岗组织学生进行有学科特色的准备活动、不拖堂、课中不擅自离开教室、不请学生离开教室。 2、教学流程清晰、完整,有小结、有作业布置。 3、教学有准备,备课有二次修改,教学内容无原则性、科学性错误。教学过程与备课基本一致。 4、不同层次学生能兼顾。 |
教学 方法 |
灵活、有针对性,要考虑全班各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让全班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可以在教学反思中着重体现。 | |
教学 过程 |
1、没有科学性错误。 2、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全程参与。 3、维持好课堂秩序,避免因课堂秩序问题而引发的各种教学问题。 4、教学过程完整,课堂教学有小结、有相应作业布置、不拖堂。 |
综合学科教师要安排好整个学期教学内容,课堂内部不出现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活动。
加强教学巡视,深入课堂听好各类推门课、研究课、汇报课。总护导对巡查中发现的课堂组织教学、上课不及时到岗和拖堂等问题将与每月教学考核中“教学常规”部分挂钩。
3、 作业:
(1)学生簿本、作业布置、教师批改的具体要求详见《教学管理条例》。
(2)班主任、年级组长继续完善年级组内各学科作业布置的协同性、适度性的工作。
(3)继续推进各学科作业的分层设计与布置工作。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制定落实的措施,平时的机械性操作、周末的练习设计中都要体现。
(4)结合学校德育活动和学科教材中的内容,继续开展中长期作业的设计,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学科创新能力。学期结束各教研组按照年级为单位整理上交中长期作业的设计。
本学期教导处将协同各教研组共同通过学生调研、班级作业布置检查等开展作业检查活动,全面了解学生的作业负担与教师的练习设计、作业批改等情况。检查的结果与每月教学考核中“备课与作业”部分挂钩。
4、 监控:
(1)平时练习由组长统筹,备课组内成员共同分工合作完成。形式可分为单元练习、周练卷、复习卷,总量每学期不超过24份。每份试卷的标识清晰,便于学生排列和整理。
(2)校级质量监控形式一般分为单项、综合。时间安排在期中与期末。通过监控了解学生当前知识掌握情况,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对薄弱学科、薄弱班级跟踪测试。
(3)质量分析完成及时,任课教师在批改结束后一天完成、教研组长在三天内完成。质量分析要兼有数据分析和描述性分析,提出有效的调整措施和补救方法。在考试情况分析本上重点分析好监控、单元、期终试卷(一学期不少于4次),一律用手写的形式进行,并按照各项要求认真进行(举例完整、措施详尽)。
各备课组、教研组作好各自层面上的(周练、单元)教学监控资料的收集工作,并于学期结束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上交教导处集中保存,每学期开学初,各教研组长做好各类资料的传承工作。
5、辅导:
|
常规要求 |
检查重点 |
时 间 |
1、 学困生按照年级组安排每周义务补习一到二次,平时课余多帮助。 |
1、 义务补习及时到岗。(3:45—4:30) 2、 辅导记录完整。 3、 与家长沟通及时,一学期家访不少于学校规定次。 4、 学困生辅导有效果。 |
辅 导 要 求 |
1、 对学困生课堂教学多关注,作业辅导重基础,方法讲解多耐心。 2、 学困生辅导记录本上要增加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质量、正确率等情况的记录,用于教师进行前后对比,选择合适的方法辅导学困生,提高辅导效率。 3、 对优秀学生的辅导要注重拓展,多研究学生特点,多与家长沟通,有针对性的培养。 |
6、评价:
学业评价要关注、发现学生成长过程中变化与进步。重视对学生的日常评价,改变轻平时重考试的现象,全面、准确、科学地评价学生学业情况。教师要认真填写《学生评价手册》,对学生多鼓励、和家长多沟通。综合组的老师要善于在平时有意识地多观察学生,分阶段地把按学校要求填写评价手册。各学科学习习惯培养的情况要在手册中加以体现。
四、教研组建设:
各教研组、备课组要结合本学期开展的重点推进工作,开展校本研训活动。活动形式兼顾:理论研读、课标解读、教学规范、主题式教研活动、日常磨课等。
(一)组长与教师要求:
1、教研(备课)组长:
(1)每次活动组长要提前做到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每次活动过程中根据教师的发言安排好相关记录。每次活动完毕根据教师的参与度、发言的质量等进行考核,并月教学考核中“教研活动”部分挂钩。
(2)备课组长每月听组内每位老师的课一节(每学期校内不少于12节,总节数不少于15节),做到多交流,多探讨,提升组内整体水平。教研组长每月有选择的听取各年级的家常课(每学期校内不少于15节,总节数不少于20节),并与教师、备课组长多交流、多指导。
2、教师:
(1)每位教师参加活动要有与主题相关的准备并积极参与活动,积极参加日常教学磨课活动并完成相应评价,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活动的中心发言,每学期校内听课不少于10节,总节数不少于12节。
(2)每位教师在备课组长的安排协调下出好学生的练习卷。
(3)每位教师学期初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好班级教学计划,学期末根据一学期实施情况进行有效总结;上交一篇成功教案;上交一份高质量的学科试卷。
(二)参与听课具体要求:
听课之前了解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
记录好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主要练习设计、板书。对课堂中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教法、学生学法、教学即时效果等的评价用红笔标于听课本的右栏。
每次听课按要求写好台头。在听课记录本第一页目录中写明课题、学科、执教者等情况。
(三)各教研组、备课组具体活动时间安排:
语文:周三下午14:30—16:30(教研组每月活动1次,备课组每月活动3次)
数学:周一下午14:30—16:30 英语:周二下午 14:30—16:30
综合:周五上午第一、二节课
(四)师徒带教:
带教教师根据职初教师的学年成长计划,带教学、带教研、带做人,做好新教师的在岗培训工作。学校努力为新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师徒之间认真完成每周的听课活动,积极讨教教学实践经验。高质量完成期末汇报课。学期结束,学校根据带教情况对带教工作进行考核。
五、其它工作:
1、学科活动周:
完成数学、英语周活动,关注学生的参与率,关注活动内容的趣味性。加强活动的即时评价。
2、竞赛活动:
(1)围绕本学期区内开展的各项教学评比活动,组织安排好学校内的准备工作。
(2)组织安排学生参加区级比赛活动。
3、家校互动:
(1)组织安排好五年级家长展示活动。
(2)每6周发放一次学生手册;一学期召开1--2次学生座谈会;根据需要召开部分家长座谈会。
4、综合学科管理:
(1)加强对综合学科的教学常态管理,根据不同学科特点进行学生学习状态抽查。
(2)提高专用教室的使用效率,做好使用记录。
(3)各学科的骨干学生队伍的日常训练有组织、有落实、有记录。
5、探究课程:
探究课程基本形成以校为本的框架,各年级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试点进行一到两个主题的设计与实施。
附每周工作安排表
周次 |
主要工作 |
1 |
1、教学工作会议 2、教研组、备课组制定学期活动计划并上交 3、学习准备期会议 |
2 |
1、个人教学计划上交 2、上交磨课周次安排、教导处排列成表 |
3 |
1、学困生座谈会 2、学习准备期中期反馈 |
4 |
1、备课检查、反馈 |
5 |
1、教学工作会议 |
6 |
1、填写并发放学生成长手册 |
7 |
1、学生学科活动周 |
8 |
1、学生作业检查、反馈 |
9 |
1、骨干教师示范课 |
10 |
1、教学工作会议 2、期中教学监控 |
11 |
1、填写并发放学生成长手册 2、期中教学质量反馈 |
12 |
1、骨干教师示范课 |
13 |
1、骨干教师示范课 2、一年级家长展示 |
14 |
1、骨干教师汇报课 |
15 |
1、教学工作会议 2、作业检查反馈 3、职初期汇报课 |
16 |
1、备课检查、反馈 2、职初期汇报课 |
17 |
1、综合组教师期终评价 2、制定期终复习计划 3、职初期汇报课 |
18 |
1、学期个人工作小结 2、教师上交自出期末卷 |
19 |
1、各科期终考查、考试 |
20 |
1、结束工作、上交各类资料 2、教学工作会议 3、填写并发放学生成长手册 |
长桥第二小学教导处 201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