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2025-02-21][]
登录注销
相关内容列表:
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0-06-13

10、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7个“萨、蔷、薇、啰、滂、沱、纤”;理解“纤弱”、“滂沱大雨”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描写雨下得很大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间对话的不同语气。

3、理解萨沙为什么把雨衣的下部盖在了蔷薇花上,体会萨沙要做强者的志气,感受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爱护的真挚感情以及“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最弱小的人”的高尚情操[MS1] 

教学难点:

理解萨沙为什么把雨衣的下部盖在了蔷薇花上,体会萨沙要做强者的志气,感受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爱护的真挚感情以及“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最弱小的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练习用一二句话描写图画内容。

1            创设情景,用一两句话描绘画面。

看着这个情景,你心里一定有很多的话要说,你能不能用几句话描绘一下这美好的画面[MS2] 

(配乐画面:森林里,阳光灿烂,树木青翠,一丛丛野蔷薇正盛开着,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2、结合画面学习生字“蔷薇[MS3] 

这一丛丛粉红色的就是蔷薇花,(出示:蔷薇花)蔷薇是一种喜欢生长在路旁、田边的小花,花茎非常得纤细,花朵娇媚柔弱,惹人喜爱。 “蔷薇”是个生词,(出示“蔷薇”加点)谁有好方法记住它?

3、齐读第二小节

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再次用心感受这样的美景。

4、出示课题,了解作者。

1)在这样美好的环境里,发生了一个美好的感人的故事,故事的题目就是——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起读!

板书:       10.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

2)课题上的①代表注释,告诉我们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写了许多爱的小故事,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其中的一篇,相信一定能带给我们以启迪。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人物。

1、反馈预习。

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课文中的这一家人,他们是——

父亲  母亲  托利亚  萨沙     

这两个人名我们也一起把它读好,注意读准平翘舌音。

课题上中的“我”指的就是这一家人中的——萨沙——一个才四岁的小女孩。  板书:  萨沙

2、自读课文,了解梗概

课题中还有一个“”好像是主人公萨沙说的话,她想对妈妈说什么呢?她们究竟遇到了什么情况?让我们一起来读故事,了解内容。谁来把要求读一读——

出示自读要求:

l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l        小萨沙她们究竟遇到了什么事?

(她们在大雨中互让雨衣,最后萨沙将雨衣和蔷薇一起共享)

 

三、学习课文1-3节,理解“大雨如注”,积累表示雨大的词。

1、指名读1-3小节,了解所遇突发情况

1)要了解整个事件的内容,先要把事情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搞清楚,读一读课文的1-3小节,其他同学一起来思考思考。

2)交流板书:   突然   大雨如注

2、学习第三小节,感受雨大。

1)谁来把文中大雨突然之间来临的句子读一读[MS4] 

1)出示“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

“大雨如注”的“注”是说大雨就像……?应该选择哪一个解释?

①集中;②灌入;③记载,登记。

2)指导朗读句子:

     板书:大雨如注

A“大雨如注”是说雨就像倒下来、灌下来一样,自己读,读出“雨大”。

B全班一起,读出“雨非常大的感觉”!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雨下得很大,雨就像倒下来一样的词语呢?(瓢泼大雨、倾盆大雨、滂沱大雨……)

“滂沱”也是个生词,(注意第一声)一起念!你准备怎么记住?(两字都是三点水,是形声字。水势浩大,形成水湾,形容雨非常大)我们可以说“滂沱大雨”,也可以说“大雨滂沱”。

齐读:来,一起读好这些词。

4)这些词都是与“大雨如注”意思相同的词,都是描写下得很大很猛。请你选下面的这些近义词把这句话中的“大雨如注”换掉,再来说说这句话。老师提醒大家,换了一个词后,要注意使句子通顺连贯。自己先试一试。

四、深入学习,指导概括在大雨突临时萨沙看到听到的内容。

1、是啊,就在这大雨如注的突发情况下,小萨沙看到了感人的一幕。那她到底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板书:看到 听到)我请男同学读第4节,女同学来读5-8节,一起来想一想。

1)交流

让我们一起来交流。

学生交流萨沙看到的,就引出第四节:是啊,第4节就向我们描写了小萨沙看到的——

出示第4小节

师:请大家静下心来,仔仔细细地读读这一节,文中的两个“她”“他”分别指的是谁?

师:直接引说:弄清楚了吗?我们一起来读?

托利亚把自己的雨衣给了妈妈,虽然——妈妈并不怕淋雨;

而妈妈却又把雨衣给托利亚,虽然——托利亚也不怕淋雨。

2)这就是小萨沙看到的,这一段有两句话,你能不能用很简单的一句话来说。

若概括不出来——我们可以用一个词,这就叫“互让雨衣”。)

板书:互让雨衣

3)谁能连起来来说说——

出示:突然,大雨如注。萨沙看到                          

4)看到这些,小萨沙很不明白,于是,她与妈妈之间有了一段对话。我请同桌对读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然后说一说萨沙又听到了什么。

师:哪一对同桌愿意来读萨沙和妈妈的对话,可以直接读对话。

出示(听到):

突然,大雨如注。萨沙看到                           ,听到(妈妈告诉她)                              

交流预设:

5)指名引说:

谁能完整地来说说——小萨沙看到——托利亚和妈妈互让雨衣,最后让小萨沙穿上了,听到——妈妈说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要是谁也保护不了,那自己就是最弱小的人!

2、听了妈妈的话后,小萨沙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板书:心想)文中没有告诉我们,但是我们可以结合此时的情景,联系课题(指着课题)用一句话说说她当时心里的想法[MS5] 

引说:你已经读懂了小萨沙此时此刻的心声,决不做——最弱小的人!

3、现在谁能完整地来说说“那天他们遇到了什么情况?”

突然之间,       ,小萨沙看到        ,听到           

她想:                

 

五、继续深入学习课文,感受小萨沙的童真。

1、学习小萨沙的行为,感受她要做强者的志气

1)自读第九节

她是这样想的,也就是这样做的——她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指着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

1(出示第九节)自读第九小节,试着说一说这时候萨沙又看到了什么。

这时候,小萨沙又看到             

(“纤弱”加点,出现图画:是啊,风雨中的蔷薇花是那样得——柔弱、脆弱,那样得——纤小、纤细,你理解“纤弱”的意思了吗?纤弱就是——)

 “在滂沱大雨中,娇嫩纤弱的蔷薇花会说些什么[MS6] ?”

 

2)看到这种情景,小萨沙会怎么做呢?

这时候,小萨沙又看到              ,连忙               

 

2)引说第九节

她四下张望一下,看到——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低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自卫能力。

她找到了自己可以去保护的更弱小的对象,于是,她连忙——掀起雨衣的下部,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2、看着被自己保护的蔷薇,萨沙的心里一定充满着——(让学生说:自豪……)

1)师:她快乐是因为——(学生说)

师:你读懂了萨沙的心声,那就把这种快乐的感受读出来〉

出示——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吧!

学生读这句,老师就背妈妈的话——是啊,现在你是强者,是勇敢的人[MS7] 

2)师:她自豪是因为——(生说)

师:你也读懂了萨沙的心声,也请你把自豪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生: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吧!师——是啊,现在你是强者,是勇敢的人啦!

“当蔷薇花受到了萨沙的保护,它说什么[MS8] ?”

六、总结全文 感受文章主旨

1、课题就是以小萨沙的心声作为题目,(红色板书:心声)一起再来读读,读出四岁的萨沙内心的声音。

2、今天我们读了一个非常感人故事,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他讲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最弱小的人”!——这就是[MS9] !

板书设计:

 

10.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

                               

(萨沙) 心想(这个“想”字在第2次总结出“读懂它的心声时,把“想”擦去,写上“声”)

  突然  大雨如注        看到           听到

        滂沱大雨      互让雨衣       保护弱小

 

教学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讲的是国外的一个故事:一个四口之家(爸爸,妈妈,哥哥托利亚,弟弟萨沙)来到森林中的一片空地玩,突然一场大雨袭来,妈妈和托利亚都把雨衣给了五岁的萨沙,妈妈还告诉萨沙:如果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可萨沙不这样认为,他以自己的行动(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教案设计中最主要是理清了两条主线,一是萨沙和妈妈的对话,二是风雨前后蔷薇花的对比。通过提问你们认为课文中谁是最弱小的?来引发学生的争议:萨沙和蔷薇花,从而深入到课文中去,把这两条主线落到实处。“妈妈,我不是做弱小的 ”这篇课文是萨沙坚强而自豪说的一句话,也是文章的题眼。课文所叙述的故事最后就落脚在这句话上: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因为我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物。读了这篇课文,我们能感觉到正是有了爱与自信,才使这世界更加和谐、美好,也因为有了爱与坚强,不管生活中遇到什么暴风骤雨,我们都不会害怕。当风雨来临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保护比我们更弱小的,让融融的爱意温暖我们的心,鼓舞我们战胜风雨。让学生反复朗读,用心感悟这篇文章的真谛是这篇课文教学重点所在。本节课我采用以读代讲,以情感悟的教学方法,同时利用网络信息与动作直观等教学手段对盲生进行视觉缺陷补偿,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通过探究与协作来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
  一、朗读重点语句,理解人物心理。
  这篇课文中内容比较浅显,因此可把注意力放在读通读顺上。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中表达的感情。抓住萨沙的几句话感悟人物心理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因此读通读顺是学习这篇课文的基础。我通过预习、范读、指读等方法完成此教学环节,然后抓重点语句,体会萨沙的心理,从而深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中心。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直观方法,给予学生视觉体验。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日益发展,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在这篇课文中出现的两个名词野蔷薇铃兰花,如果只查阅词典,解释的显然很简单,通过网上资料及图片的下载,就能充分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特别是当生动鲜艳的图片出现时我能看出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赞美。让孩子们欣赏美、感受美,才能激起对这篇关于爱与美的主题的文章的学习自主性,才能以情促读、以情感悟。

    在教学中,有效果较好的地方,如词语教学。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如小组讨论这一方面,有时还有些流于形式。这都将有待在实践中摸索与改进。我相信,虽然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特殊教育群体,但只要我们师生共同努力,课堂上也会象普校一样生动、鲜活、充满乐趣.


 [MS1]课文讲述了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把家人让给她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通过对妈妈两句话的研读和对小萨沙保护蔷薇花举动的体会,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自强、自信的可贵品质。

 

 [MS2]通过已学过的 字词,反馈学生平时的积累情况。

 [MS3]引出蔷薇花以后,再对比着读读蔷薇花在不同情况下的状态,使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到蔷薇花的弱小,然后以此引入妈妈和小萨沙的对话。

 [MS4]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读,来消化课文内容。“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范读及学生自由读、默读、对比着读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MS5]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转换角色时的畅想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做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MS6]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想像说话,使学生进入文章的角色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能较好的站在蔷薇花的立场,说出蔷薇花无奈,沮丧,希望得到帮助的心情,使蔷薇花弱小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烙下深深的印迹。

 [MS7]在本节课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训练。特别是萨沙和妈妈的一段对话,我先让学生体会说话人的语气,心理活动,逐句训练。在整体感知整段对话后,让学生自由练读,分角色表演。

 

 [MS8],让学生进行同桌对话练习,使学生站在蔷薇花的立场来体验接受保护以后的心情,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强的品质,自觉承担起保护弱小的责任,并能以此为快乐。

 [MS9]本课文要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这个道理,因此设计交流你是如何保护弱小的例子,这一点能使学生更深刻地加深印象,将好的道德习惯延伸下去。

 




网站维护部门:长桥二小信息组 | 学校地图 | 在线帮助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长桥第二小学
建议使用IE8.0以上或360浏览器兼容模式浏览

您是第位访问者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