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2025-10-20][]
登录注销
相关内容列表:
传染病防控——别把手足口当普通疹子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25-10-15

近期,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它和普通疹子看似有相似之处,但危害可大不一样。不少孩子因为初期没得到足够重视,导致病情加重。今天咱们就来说说手足口病,带大家认清它的 “真面目”,做好科学防控!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丙类)。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病,尤其是夏秋季节。本病传染性强,易在学校内流行和家庭聚集发病。HFMD为全球性疾病,我国各地全年均有发生。患儿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粪口传播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病毒随粪便排出可达3~5周,期间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食物、水源、生活物品等均可引起感染;还可通过接触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疱疹液等感染。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通常病情较轻,呈自限性,预后良好,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02典型症状手足口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具有明确部位特征,主要集中于手掌、足底、口腔黏膜及臀部区域,该部位可出现聚集性或散在性分布的皮疹与疱疹。皮疹形态多为隆起的小水疱或小颗粒状,周围伴随炎性红晕,疱疹内部液体含量较少;皮疹常伴随瘙痒感,但无疼痛感,且消退后不会遗留结痂或瘢痕。需特别注意的是,口腔黏膜处的疱疹易破溃形成溃疡,患儿常因溃疡引发的疼痛而出现拒食表现。如出现以下症状,要警惕发展为重症和危重型病例:(1)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2)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吸吮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3)呼吸加快、减慢或节律不整;(4)心率增快、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等。 

手足口病的预防,1.避接触避免接触患病儿童,不要与患儿拥抱、分享玩具、共用餐具、洗浴用品等,从而避免交叉感染。2.勤洗手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儿童在放学到家后、触摸公共物品后、进食前、如厕后,以及家长和看护人在回家后、加工食品前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都应使用 “七步洗手法” 正确洗手。3.少聚集人群聚集、接触频繁,容易传播手足口病,建议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4.多通风每日至少3次,每次30分钟以上,优先对流通风,流行期增加频次,搭配消毒更有效。5.常消毒接触频繁部位、日常用品和儿童玩具定期清洁和消毒;餐具煮沸消毒;衣物、被褥经常在太阳下晾晒或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6.打疫苗接种 EV-A71 疫苗可预防手足口病,减少重症死亡。为尽早发挥保护作用,鼓励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1岁及以上儿童越早接种越好。





网站维护部门:长桥二小信息组 | 学校地图 | 在线帮助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长桥第二小学
建议使用IE8.0以上或360浏览器兼容模式浏览

您是第位访问者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