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孩子有这些表现,可能是近视了。第一看远时眯眼、皱眉:孩子看黑板、看远处的广告牌时,会不自觉地眯起眼睛,有的还会皱着眉头。这是因为眯眼能减少光线散射,暂时提高视力,但长期这样会让眼肌紧张,加速近视发展。第二写作业眼睛贴得近:以前孩子能坐在书桌前写作业,现在越写越往前凑,脑袋快贴到作业本上。或者看一会儿书就揉眼睛,说“字有点模糊”,这些都是眼睛调节能力下降的表现。第三歪头看东西:有的孩子看电视、看绘本时,总喜欢歪着脑袋。家长以为是“坏习惯”,其实可能是因为一只眼睛近视度数高,歪头能减少模糊感,长期歪头还可能导致斜视,影响双眼立体视觉。第四频繁眨眼、揉眼睛:孩子眨眼次数突然变多,或者总用手揉眼睛,不是“调皮”,可能是眼睛疲劳干涩。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后,睫状肌痉挛,孩子会通过眨眼、揉眼缓解不适,不及时干预,很快会发展成近视。第五看东西重影:孩子说“看书时字会飘”“看远处的灯有光晕”,这是因为眼睛调节滞后,看近后突然看远,晶状体不能及时放松,导致视物模糊。如果这种情况频繁出现,1-2个月内就可能查出近视。
发现信号后,别做这2件错事!第一别随便去眼镜店配眼镜,很多家长发现孩子看不清,就带孩子去眼镜店验光,结果配了眼镜后,孩子近视度数涨得更快。其实,12岁以下孩子验光建议是“散瞳”,因为他们的睫状肌调节能力强,可能存在“假性近视”(睫状肌痉挛导致的暂时性视力下降),不散瞳直接配镜,会把假性近视“戴成真的”。第二别觉得“近视度数低就不用戴”,有的孩子近视100度,家长说“反正能看清,不用戴眼镜”。其实孩子上课看不清黑板,会一直眯眼、歪头,眼睛疲劳加重,反而让近视度数半年涨50度。正确的做法是:看远(上课、看电视)时戴眼镜,看近(写作业、看书)时可以摘掉,减轻眼睛负担。
小学生近视了,这样延缓度数增长,每半年查一次视力和眼轴,小学生处于近视高发期,即使没近视,也要每6-12个月查一次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已经近视的孩子,每3-6个月复查,及时调整眼镜度数。牢记“30-20-20”法则,写作业、上网课30分钟后,抬头看20英尺(约6米)外的物体20秒,让睫状肌放松。家长可以定个闹钟,提醒孩子按时休息。每天户外2小时别打折,哪怕是上课日,也要保证孩子放学后有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周末别把时间都排满兴趣班,带孩子去公园、操场跑一跑,阳光能促进多巴胺分泌,抑制眼球“拉长”。
呵护眼睛、从你我做起 ,小学生的眼球还在快速发育,一旦近视,每年近视度数还会上涨,家长一定要多留意孩子的用眼细节,发现信号及时带孩子去正规医院检查,别让“小模糊”变成“大近视”,影响孩子以后的升学、生活。
转载自“上海儿童青少年健康”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