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借助课前预习识记课文生字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方法理解“安详”、“微笑着”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找出母亲对孩子不同寻常的爱的有关语句,帮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母亲执着、坚韧的爱。
3、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把握恰当的语速、语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悟“看不见的爱”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孩子深沉、执着、坚韧的爱。
教学难点:
理解课题“看不见的爱”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爱的诗句。
一、谈话导入
1、说说有关歌颂母亲的诗句。《游子吟》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看不见的爱》。
质疑。(预设:它诉说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课题为什么叫“看不见的爱”?等)
二、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在自由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填空。
出示填空:
夏夜的一个傍晚,我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位母亲捡起石子 ,让他练习 。母亲不停地 ,孩子不停地 。终于,当夜幕完全拉开时, 。
(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对多音字“弹”进行教学。)同时板书:
递石子
母亲 —————— 盲童儿子
过渡:既然是盲孩子,看不见,那母亲是怎样向孩子表达母爱的呢。这究竟是一份怎样的爱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到字里行间去细细品味。
三、 深入研读描写母亲的句子,感悟母爱: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哪儿可以感受到母亲的这份爱,把这些句子划出来。 2、交流:找到了哪些句子。(四句)
3、读句子。
4、重点研读、理解下面两句:
那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
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1)表演体验
你能学着母亲做一做吗?捡起石子,递出去。做着,做着你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感受?
2)刚才你们才递了不到半分钟的时间,而母亲到底递了多久?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词句吗?(从傍晚到夜色笼罩下来。)
板书: 傍晚 夜色笼罩
3)岂止?这只是作者看到的这一段时间。母亲就这样不停地捡着,递着,还一直安详地微笑着。“安详”的意思是 ( 慈祥、稳重、从容不迫 ) “安详”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爱意 ) 。
同学们,孩子看得见这微笑吗?(看不见)那母亲为什么一直安详地微笑呢?(孩子虽然眼睛看不见,但他可以感觉得到。母亲是真心爱自己的孩子,所以她会一直安详地微笑着。)
4)是啊,母亲对孩子的爱就是会这样不由自主地流露在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笑容,乃至每一个眼神中。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注意读好母亲的神情。(生读)
5)如果你是一位路过此地的行人,当你知道是一位盲童在打弹弓,你会怎么劝这位母亲?
6)作者也和你们有一样的想法,但母亲是怎么说的?分角色读这一段对话。
交流、理解
“谢谢,不用!”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母亲对盲孩子十分怜爱,不太愿意让旁人知道孩子看不见的事实。从“顿”、“轻轻”这两个词可以知道。)
“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别的孩子指: (正常的、健康的孩子 ) (母亲希望盲孩和别的孩子一样。)
“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母亲坚信孩子一定行。)
“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
“总会”是什么意思?母亲是想告诉孩子什么?
(母亲是想告诉孩子,只要坚持打下去,总会打中的。)
7) 母亲是想让孩子成为一个身残志不残的人,是想让孩子明白,只要努力,盲童也能做正常孩子能做的事。同学们,你们说此时母亲递出去的仅仅是一颗颗石子吗?她还递出什么?(递出了关爱、希望、信任、鼓励等等)
出示练习:
母亲,
你把石子递到儿子手中
母亲
你把 递到孩子心中
带着这样的体会,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四、走进孩子——体会孩子对母亲的爱。
1、母亲的这份爱,这份鼓励和支持,孩子感受到了吗?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划下来。
2、重点研读两句:
1)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见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在不停地打。
2)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打一弹,再转一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
A 这两句中,哪些词孩子感受到了母亲的爱?(学生默读,圈词)
交流:(不停地、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
(老师板书“瞄”):同学们,“瞄”是什么偏旁?(生:目字旁)我们是用什么瞄的?(生:眼睛)这个孩子能用眼睛瞄吗?(生:不能)那为什么他还要瞄很久,他是用什么在瞄?(生:用心在瞄)
B 再去读读课文,看看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男孩是用心在瞄。
( “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打一弹,再移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
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个盲孩很用心,也很聪明、眼盲心不盲。)
C 是啊,母亲爱孩子,孩子也爱母亲。母亲的爱带给了孩子希望、勇气和自信,他也相信自己一定能打中。
带着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
3、是啊,在母亲的陪伴下与鼓励下,盲童不断地向困难挑战,不向困难屈服。正因为这样,结果,当我走出不远,就 (学生齐答)
五、拓展延伸,抒发情感。
1、小练笔:走出不久,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碎裂声。我转过身……
(-----------------------------------------------------------------------------------------------------------------------------------------------------------------------------------------------------------------------------------------------
如果此时,作者转过身,他会看见什么,听见什么,又会想些什么?你能接着写下去吗?
2、同学们,课文学完了,我们回过头,再来有感情地读读课题,这看不见的爱,你体会到了吗?(预设:这是个盲孩子,对母亲的爱看不见;文中没有直接写母爱,而是从母亲的神态、动作中感受到了母亲不寻常的爱;母亲的爱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她是深切的、伟大的,这种爱是无处不在,却又看不见。母亲的爱是
要让孩子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他懂得凡事只要尽力去做,总有成功的一天;做任何事都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只有功夫深,铁杵磨城针。)
3师小结:爱,有许多种,有的是显而易见的,但更深的爱是眼睛看不见的,只有用心灵体会,去感受,只有用心才能看得见。这确实是一份看不见的爱,一份不寻常的爱,练习打弹弓只是这对母子生活中的一件极小的事,可见这位母亲的爱是多么博大、深沉而且了不起。相信这位孩子一定会在这份爱的关注下,如母亲所愿----健康、快乐地成长。
让我们配合着再次感受文中蕴含的深意。(齐读课文)
4、课外拓展
我们的成长同样离不开父母长辈的关爱,想想从哪些细小的事情,你可以感受到了他们的爱,把它写在日记里。
附板书:
22.看不见的爱
夏季的傍晚 递石子
母亲 盲童儿子
信心、毅力、鼓励……
夜色笼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