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大学生的母亲写给东北农业大学校领导的信在哈尔滨市引起强烈反响,并引发了一场提倡“感恩”教育的高潮。越来越多的人对当前社会“感恩”意识的缺失进行了深入思索。不少有识之士提出,“感恩”教育在当下应成为全社会的必修课。
这位母亲在信中写到,尽管父母为了儿子的成长付出了艰辛和努力,但孩子的心扉却从来没有向父母敞开过,有时给他打电话他都很不愿接。“他对父母的感情很淡漠……对父母的话置若罔闻……看到他对父母不屑一顾的表情,我不禁潸然泪下……”
这封发自肺腑的来信,让学校颇为震动,学校确立了开展以“感恩、责任、奋进”为主题的活动,让全校学生都上一堂感恩课,学会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更加懂得回报父母,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时下,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仅为他们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更提供了众星捧月式的生活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今天的孩子开始更注重自我的感受,感激、尊重和珍惜似乎成了没必要的东西。不少学生不但不体谅父母的辛劳,反而无休止地索取,买手机、买电脑、泡网吧、下饭馆。在他们眼中,向父母要钱天经地义。温州市某学校对全校200名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近一半的学生与同龄人在一起时未感到快乐,三成左右的学生会在别人踩了一脚时予以报复。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关系一个民族的未来,如果自私、冷漠、孤僻、只讲索取不愿奉献占了上风,那么民族的未来将不堪设想。而今天的孩子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究其原因是不懂得感激和珍惜,不能以善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环境,不愿用自己的付出回馈他人和社会,说穿了就是“感恩”意识的缺失。
造成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学校教育的空白只是一个方面,家长溺爱纵容是更重要的原因。某地成人节上,一位满18周岁的学生的成人誓词竟是“今后,自己的袜子自己洗;爸妈忙时,自己学着给他们做饭……”而这样的事情,对许多家庭来说已见怪不怪。
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意识到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并付诸实施。在上海,学会“感恩”已写入了新版本的上海市《中学生守则》;在黑龙江,将从明年开始在全省高校中推行包括“感恩”教育内容的“大学生素质教育量化工程”;在福州大学,更有学生在“感恩”教育等思想道德教育的感召下,积极投身到山区和基层岗位工作,将自己对父母、他人和社会的感激与责任,转化为回报社会、建设祖国的动力。
然而,仅靠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全社会都应重视“感恩”教育。“感恩”教育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必修课。学会感恩,并不是要做付出与所得的价值交换,而是要更懂得尊重和珍惜,并从中认识到每个人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