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 学校发展
我校校本培训工作在区教育学院指导下,以深入开展“十一五”教师培训为契机,以课程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任务,多渠道加强教师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将教师已具有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实于教育教学中作为工作主线贯彻于培训的全过程。坚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
学校教师通过校本培训,教育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首先,教师们真正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其次,教师对校本培训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校本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学校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主阵地。再次,广大教师的终身教育理念已经初步形成,教师们深切地认识到,接受终身教育不仅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自身生存的需要。
我校校本培训工作通过能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初步构建了将理念的引领与教学行为的跟进有机结合的校本培训模式:
一、运用多种保障机制保证每个教师的学习,满足教师多元发展的需求。
1.从学校发展的整体思考出发,制定计划实施保障。
每学期初,学校会根据学期主要工作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核心内容,每月有侧重点。在计划中做到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时间明确。2.从教师发展的群体需求出发,落实培训实施保障。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主动承担校本研究的组织、领导职责;教研组、年级组是最基本的研究单位,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是骨干力量,全体教师是参与者、行动者、研究者。
1)学校注重给教师创设外出学习的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教研活动,推荐老师参加市、区的各类培训,参加全国性教学展示的观摩,激励教师把继续教育培训作为自己事业追求的目标,把参加各类培训内化为自己的需求。
2)学校邀请了区教育专家来校作二期课改的讲座,更新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增强教改的指导性。深入教师中,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邀请区教研员经常来校听课进行专项实践的指导,使教师业务能力得到提升。
3)针对不同工作年龄教师,开展分层培训,促进专业成长。
一“引”——教研组长引领。收集“课堂问题录”,集中研究,想出解决办法,并向教师解答,汇编<教学问题解答集>。
二“练”——梯级演练。建立“新教师——适应课、2至3年教龄——合格课、4年以上——研究课、校级骨干教师、区级教学评比获奖者——校级公开课、10年以上---示范课,使年青教师一级一级螺旋上升,稳步发展。
三“导”——理论指导。学习内容以《做最好的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55个途径》为主,和新课程理论为主,与博览群书相结合;学习形式以个人自学为主,与集体学习结合;学习时间以业余为主,与课余学习相结合;考核结果以理论指导实践为主,与检查交流读书笔记(书上圈划,感想)相结合, 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组织两次读书沙龙活动,期末举办一次学习报告会。
四“考”——教学技能考核。针对不同学科,举办比赛。
进校不到3年的新教师:上汇报课(提前一周告诉内容)、板书设计赛。
3年-10年教师:围绕课题举行10分钟说课比赛。
11年-25年:开展组内研究课的评课比赛。
3.从教师素养的全面提升出发,提供学习读本实施保障。
1)学校经常为教师开展普法活动,向教师推荐《义务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妇女保障法》、《劳动法》、《教师法》、传达十七大精神等各类文件。在导读后,组织交流讨论、知识竞赛,从而提高教师的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
2)学校为教师提高师德、师能,向教师发放《师魂》,孟二冬等先进事迹,于漪、徐宏杰等先进事迹读本。学校购买《细节决定成败》、《要做就做最好》、《做最好的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五十五个途径》等书,订阅《徐汇教育》、《上海教育》及各学科专业书刊供教师随时学习。
3)为提升教师德人文素养,给教师订阅《读者》、《收获》等书刊。
4.从学习的长期性有效性出发,落实时间实施保障。
学校党支部向教师提出每周进行2—3小时的自主学习,组织教师平时利用空闲时间进阅览室,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做摘录、写心得。学期结束完成一份小结,促使自己在理论、认识、实践中不断进步。
5.从关注教师学习的成果出发,提供展示实施保障。
教师在学习中有感悟、有收获,有提高,学校就抓住时机开展读后感、征文、案例、演讲等比赛,展示教师的学习成果。对优秀文章,学校及时输送,在区范围内交流或发表,为教师走向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搭建了桥梁。
二、重视多元学习内容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帮助教师能够完善自我。
1.以提升教师师德为主要抓手,开展主题学习。
学校每年开展以“为人、为师、为学”为主题的树身边榜样教育活动,通过讲述身边教师的先进事迹,挖掘身边教师的闪光点,树榜样形成积极的导向。每年庆祝教师节为契机,宣传校骨干教师及星级教师、心目中的好老师的优秀事迹并进行表彰,将每年的学优活动推向高潮,学校的整体氛围因此变得和谐、温馨、进取。
2.以提高教师师能为主要目标,开展竞赛学习。
随着二期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教师必须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符合课改的需要。教导处积极组织每年青教评比,开展各类基本功比赛,如:板书设计、下水作文、三笔字、朗读比赛、多媒体制作、课堂中的故事演讲、拓展课程比武等。以赛促训、以赛促学,激发广大职工学习和积极性,为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机会和成长平台。教师的能力得到提高,而且牢固树立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思想,形成了奋发向上、乐于奉献的良好氛围。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内化不同教师的理解,帮助教师能够取长补短。
1.学与悟相结合。
每个教师学习文本时圈、点、划、批注等,感触深,体会多。学校为教师提供网上交流的平台或演讲等成果汇报。如:《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学习中,大家认识到“细节”问题之重,在对照自己细节处进行反省,结合自身工作谈了读书后的启示,增加了相应的责任感。学校还以此书的读后感为主要内容,组织四十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演讲,将读书活动推向高潮。在学习于漪、徐宏杰、
2.学与做相结合。
“学习”是一个习得的过程。作为教师还要在生活中学到更多的东西,促使教师本身朝一专多能发展。创建学校品牌特色——民间传统游戏与教师多元化学习相结合,将其作为建设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为了让教师先于孩子更好地领会民间传统游戏的文化内涵和实际内容,学校组织教师了解游戏的历史、地方特色,学习并学会1-2项民间游戏,并且在教师中举办民间游戏运动会,寓教于乐。教师通过学习民间游戏,既锻炼了身体,又掌握了指导学生游戏诀窍的方法,还为创建学校品牌特色进行了新实践。
3. 实践与反思相结合。
学就是为了能够在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反思能够使教师成长更快。在每月叙事研究案例中,教师们对自己的教学环节、教学设计、教学策略进行了反思;在学校组织的《课堂中的故事》演讲中,教师将一年中所学到的令教师感触最深的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加以反思交流。通过反思教师们找到更好的教育之法,也更加体会到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重大。
四、重视在校本培训活动中完成区教院要求,及时申请240学分。
自2006年十一五培训起,根据学校现状分析与学校教师需求,我校先后进行了6项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并申请了240学分,他们分别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专题培训》、《新课程视野下的教学探索》、《多媒体制作》、《教师专题研修》、《反思教学问题、优化教学设计》、《自我发展、做最好的教师》。
每次培训我们都有详细的计划,并有申报人负责此项目的具体实施,专门设立培训经费。根据学校教师的现状,设立了切实可行的目标,在实施过程的每一环节都遵照相关程序,加强管理,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包括考勤制度和奖惩激励机制等。对认真参加培训活动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培训补助,对积极参与课改研究,踊跃撰写心得体会的教师在教师目标评价考核中实施奖励。缺席三分之一的教师、不交作业的教师都取消学分。
每次培训,我们都十分注重培训形式的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课程式、活动式培训外,我们还举办了学术沙龙、微格教研、网上论坛和互动游戏等培训形式。注重每次培训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学校与校本培训内容相关的档案全面、有序,查找方便。
在几年的实践活动中,我校总结出了“将理念的引领与教学行为的跟进有机结合”的校本培训模式,并坚持将培训实施与教师教育、教学相结合;坚持以教研组为培训基地,以教师自学、在岗自练为基本途径;坚持不同层面教师进行不同培训。我们深知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而教师要永不止步的前进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学校一直努力以务实的态度学习,引领教师发展,帮助教职工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学校形成学习与互动的良好氛围,教职工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目前,我们正朝自己既定的目标努力工作,我们更希望在以后的过程中多方面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