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特征》说课稿
《动物的特征》这一课我在教学中已实践过,今天把自己上这堂课的经验心得做一个反思性回顾。
一 说教材:
《动物的特征》这一课是自然新教材科教版第一册里第四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中的第一课。在自然课程学习中,有关自然界动物方面的知识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每个年级都有相关的内容需要学习,深度和广度方面逐年递增和拓宽。《各种各样的动物》这一整个单元说是学生学习动物知识方面的基础。而《动物的特征》这一课作为此单元的第一课时,启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材上给予了一些动物图片的资料,内容有比较动物、欣赏动物、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等,结合大纲要求、教学参考和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我按照自己对教材的解读进行了一些整理和补充,最后把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了三个层次:找一找动物的外形特征、区别动物的特征差异、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具有的特征。
二 说学生:
作为一年级小学生,他们走进学校大门不久,刚刚度过学习准备期,处在逐步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这个阶段,学习方法也很单一,学习习惯尚待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相对较好,抽象思维较差, 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他们注重直观感受,对生动、形象、具体的事物易记住。
尽管孩子们在学习上还很稚嫩,但是从教学内容上说,他们对动物知识很有兴趣,而且他们对一些常见动物也有自己的观察经验,所以我对他们上好这一课很有信心。在让孩子们掌握知识的同时,我还要让孩子掌握科学课上的基本学习方法——观察。
三 说教学目标:
分析了教材内容,结合大纲要求和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课的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知识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动物外表都有各自的显著特征、动物之间的特征有区别;动物的特征和它们的生活习性有很大关系。技能方面让学生掌握科学课上的基本学习方法——观察。
2.过程和方法:教师运用多媒体画面和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从而获取科学知识以及得到能力上的进步。
3.情感和体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知识的热情。
四 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练习来了解“不同的动物他们的外表都带着各自的显著特征”,因为这是基础知识点,学生只有掌握好了这个基础知识点,才能学习后两个部分的教学内容。
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让学生学会区别外形特征相差很小的动物。
五 说课前准备:
1 将有着显著外形特征的动物图片做成PPT;动物模型;
2 了解学生对家中饲养的动物的认识程度,要求学生对它们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作仔细观察。
六 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动物,认识特征
第一个部分就是教学重点,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 猜谜引入,揭示课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通过仔细地观察,说说牛、蚂蚁、梅花鹿、猪、蓝鲸、长颈鹿和大象等几种动物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3 完成练习册上的连线练习。
4 小组活动请学生自编动物谜语,让大家猜一猜。
设计意图:
猜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我以谜底是动物的谜语来引入本节课,为了创设出一个轻松的游戏氛围,同时引导学生说出猜出谜语的原因,经过老师的语言提炼,可以突出“特征”这个词语,也就是“独特之处”。揭示课题时能够给学生留下印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第二个环节中出现动物图片来吸引学生,这些动物都有着显著的特征,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观察都能一一回答出来,“特征”这个词语反复出现,加深印象。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首次进行观察,虽然此环节的观察要求不高,但是也让学生懂得了观察并不是普通的看一看,而是有目的的、仔细地看。
第三个环节安排学生通过练习册上的练习(根据动物特征连线动物)加以巩固知识点。
第四个环节是训练孩子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把自己熟悉的动物特征提炼出来给大家猜一猜,有游戏竞赛的性质。设计目的是把这个知识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加以巩固。从学生这个角度来讲,他们可以尝试自然课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亦能够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本活动的时间在15分钟左右。
(二) 动物之间的特征比较
本课的难点,设计以下2个环节
1, 小竞赛:找一找牛和鹿的的外形特征相差在哪里?
(1) 牛有什么外形特征?
(2) 鹿有什么外形特征?
(3) 牛角和鹿角分别象什么?它们的外形特征还有什么区别?
2,练习巩固:区分外形特征相似的几组动物;
设计意图:
同学们经过第一阶段的活动,对动物的特征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是还停留在简单肤浅的阶段。在第二个活动里,要求会有所提高,我要达到让学生了解到动物的特征之间的区别以及一种动物身上具备了多种特征的教学目标。同时我也要让孩子的观察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中我会这样设计坡度:先出示牛头的图片,让学生来讲一讲牛的外形特征,接着我再出示一张鹿头的图片再让学生来讲一讲鹿的外形特征。 最后让学生说说两者的区别。
从学生角度来讲,开始的回答当然还停留在第一阶段的水平(例如牛有角),接着又会说鹿有角,但是听到老师的第三个问题后学生会发现象原来那样地讲述动物特征已经不能达到要求,所以他们会仔细的寻找两者的不同,从两者的头部开始、到身体的皮毛、到体形的大小、到四肢的形状,在比较中他们会发现两种动物的角的形状不一样,牛和鹿的体型也有大小之分,从而意识到动物的相似特征之间的区别以及一种动物身上具备了多种特征。之后的练习能够巩固这一知识点。(用麻雀和孔雀比较、有豹和虎比较、用猪和象比较)
从观察能力的角度来讲,学生第一活动阶段的观察比较随意和笼统,本活动的要求就是让同学学会有重点、有顺序地观察,在观察的同时通过比较来发现动物特征之间的差异,在观察能力上就有了飞跃。而比较观察法就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有很大的用处。
本活动约占10分钟左右。
(三 )动物特征与生活习性的关系
设计两个环节:
1 观察模型:猫身上具备了哪些特征?
2 联系实际,讨论交流:猫的这些特性有什么用处?和它的生活习性有无关系?
设计意图:
在本环节我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特征和它们的生活习性有很大关系。运用的方法是观察和小组讨论。
通过前两个活动的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提炼出猫身上具备的特征:例如有肉垫、有胡子、眼睛在白天黑夜的变化等。在同学们讨论出结果的基础上,我引导他们把猫的特征和平时的生活习惯联系起来,这时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就能发现猫的特征和它的生活习性有很大关系。同时在这个活动中我要向学生渗透保护动物的意识:很多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他们。这堂课的最后,还可以向学生布置些课外的探究:还有哪些动物的外形特征与它们的生活习性有关系呢?既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也为下一课时《动物怎样生活》作了准备。
本活动约占10分钟左右。
小结
我认为自己本节课的设计,能够根据课文提供的信息把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条理比较清晰。活动设计时能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运用了开放式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画面和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一系列适合一年级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在课堂上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教学时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引导为主,强调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我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合理渗透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尽力给每个学生都提供锻炼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