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说过,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现今社会,老师这个职业越发显得神圣,虽然我们深知这份工作是很辛苦的,但是我们也知道身为老师的幸福。祖国未来的小花朵就这样在老师的培育下茁壮成长,他们的每一笔都是我们把着他们的手画下的。孩子们一生中,在德育教育中受益的远远比知识建构上得到的要多。换而言之,德育教育在日常教育中的地位也越发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作为一个80后的孩子,小时候耳边就回响着“要做四有新人”的口号。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经历过艰苦的岁月,在教育方面同样如此,也没有切身感受过所谓的“老师没有地位”的年代,所以这改革开放的30年德育教育上的变化只能从自己经历过的日子来说。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中国飞速发展的三十年,也是中国教育事业腾飞的三十年。在这短短30年的时间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亲身感受着社会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看到了这三十年中国教育事业的腾飞发展。首先是教育的越来越普及化。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到我们这一代,更是颁布并实施了《义务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了孩子必须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了初中教育,办学基本条件得到改善,也是国家教育飞速发展的阶段。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坐在课堂里,在老师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对老师更多的感受是怕,比如:万一做错事情,怕老师责怪,没有按照规定要求做好事情,怕老师生气。如果在课堂里被批评,感觉会难过,会羞愧,当然也会害怕。而现在的教育越来越注重尊重孩子的感受,以孩子为本,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只是桥梁,只是纽带,只是一个引导的灯塔,不再扮演船长的角色。比如:如果一个学生做错了事情,老师更多想到的是如何用温和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自己发现不让类似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如何让孩子体会到老师的严厉中埋着对他们真诚的关心与爱护。老师会利用课余的时间,让小朋友自己找找优点和缺点,自己对自己对小伙伴们形成一定的评价,表扬他人的同时也正视自己的不足;或者用孩子们提建议的方法帮助孩子改掉坏毛病。老师考虑到一味的老师评价让孩子感觉有点强加的性质,还是让他们自己来说,来改,这样更快也更彻底,也比较容易被接受。这样,他们帮助小伙伴的同时也对自己做的好的地方进行了自我肯定。
当我还是个小学生的时候,无论是课上还是课间,更多的感受是老师教,我们学,主体倾向于老师。而现在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发展他们的能力,挖掘他们的潜力。把关爱的阳光和注视的目光洒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这一点在德育教育上尤为显著。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我们的品社课程。提倡以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中心的课程,在帮助孩子养成更多的好习惯和提升学生的素质方面有重要影响。现在的品社课程就是以往的思想品德课,一听这样的名字,也许许多人认为这是很枯燥的学科,或者就是思想教育的课程,以往,它的教学手段和课程名称一样,很明显,很直接.但是现在却以另一种样子呈现在学生眼前。老师借助多媒体和图片进行教学,注重学生的主观体验,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为他们提供生动但又贴近生活的品德教育。
当我作为一个学生坐在教室里的时候,总感觉教室里总有一些那么一些同学,因为胆小也好,因为学习成绩不好也罢,总是默默无闻的,甚至很少听到他的声音。老师和他沟通的方面基本上都不离学习这个话题。但是现在的老师更注重了心里疏导,比如:有孩子因为家里的事情伤心郁闷,一个真正关心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老师才是好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在情感上注入的应该比任何老师都多,因为在孩子面前,你就是个妈妈。再比如,孩子因为考试成绩不好害怕老师责罚而担心,这个时候老师就必须进行疏导,老师的严厉只是希望他下次能做得更好。
当然改革开放对教育的其他方面也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素质和待遇不断地同步提高,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现在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了,我会为教育事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