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2025-01-04][]
登录注销
相关内容列表:
上学路怎么走(探究)

作者(来源):董蓉    发布时间:2006-03-30

探究课《上学路怎么走》

一、背景说明:

上课时间:20051019

教学背景:执教者教龄14年,教学教龄14年,职称小一,执教班级 五(4)班, 带班时间一年半 。

二、活动内容: 

本课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分两个层次。

一是针对上学时校门口的马路交通繁忙的情况,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陈述各自小队的解决方案。

二各队在陈述各自方案的同时,可以对其他小队的方案进行质疑,并进行辩论;

、活动要求

1通过课堂教学了解解决交通堵塞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实地调查的科学实验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辩论,提高逻辑思维及语言组织能力;

四、活动准备

课前:

1 请同学们收集关于“行人在交通堵塞的地方是如何过马路”的资料,通过民意调查,筛选出几个比较集中的解决方案;

2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思考来挑选其中一个解决方案,并进行组队;

3 每队进行分工,根据各队的论点来再次收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与评价

教学板块:

教学过程

媒体

分析

教师

学生

引入

 

放映录像

 

 

 

 

同学们看到了,马路上车这么多,每天早晨同学们上学过马路都是件麻烦事。几年校门口的龙川路上,还远没有今天这么多车,请班长把全班同学的调查结果来展示一下:车从哪里来?

 

观看录像

 

 

 

 

 

班长宣布同学们的调查结果;

1龙川路上多了公交车;

2出租车和私家车的数量大大增加;

3卡车,大型货车和小面包车的数量也有所增加;

4自行车和助动车的数量始终很多;

录像内容是上学时间校门口龙川路上车水马龙的情景;

 

 

出示有关画面:

重现情景,促使学生快速投入课堂;

 

同上

 

揭题

师:每天早晨校门口的马路都十分繁忙,给我们上学造成很多不便,甚至还要带来危险,今天我们就来畅谈一个话题:我们的上学路该怎么走?

 

出示课题:上学路怎么走?

 

分组出示论点,展开辩论;

 

 

 

 

及时提醒各组辩论的主题是各组方案对改善交通情况的作用,不应该纠缠在其他方面;

第一小组:

1)出示论点:建议造人行天桥;

2)组内同学阐述论据;

3)视情况与其他三组展开辩论;

 

第二小组:

1)出示论点:建议造地下通道;

2)组内同学阐述论据;

3)双方进行辩论;

 

第三小组:

1)出示论点:建议动迁居民,拓宽马路;

2)组内同学阐述论据;

3)双方进行辩论;

 

第四小组:

1)出示论点:建议增派交通协管员;

2)组内同学阐述论据;

3)双方进行辩论;

 

出示有关人行天桥的图片文字资料;

 

 

 

出示有关地下通道的图片文字资料;

 

 

出示上中路隧道和上海南站以及长桥地区地图的图片文字资料;

 

出示上海小学门口的交通管理的图片文字资料;

给予每一个小组发言的机会,可以展示他们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给予每一小组与其他小组辩论的机会,可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互动

听课老师当裁判,根据四组同学的论点和论据,选择胜出的小组;

表演小品

 

互动环节活跃气氛,以老师的评价为标准,较权威。

小结

赞赏各组的探究精神,指出方案的确立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个人还可阐述自己对交通问题的独特观点;

 

 

教学反思

本次我班同学要探究的课题是:动脑筋解决校门口的交通繁忙问题。教无定法——因为大量的资料收集和分析等准备工作只能在课前进行,故本课教学我把重点放在每个小组阐述各自的观点上,但是单纯陈述又显得单调,所以又想到以辩论为载体,更能激发课堂上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这一环节是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与能力的舞台,应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考虑、讨论、表达。我希望课堂气氛是活而不乱,但这个度是很难把握的,往往会出现过乱或沉闷的情况。因为怕乱,所以我的插话显得多了一些,但是究竟要不要多话,也是我的困惑。

本课所采取的辩论形式是学生乐于参与的,但同样重要在于课前资料选择上,应该注重容量与内涵,都要适合高年级同学的心理特点。虽然是个假设性课题,但是各组亮出的金点子是要对长桥地区交通情况的了解基础上,再结合收集到的有关改善交通困难的资料来思考的结果。应该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合理性。在展开辩论的同时,也能让他们积累一些交通方面的知识。目前来看,知识的层次还是浅了一些。算是第二个遗憾。

第三个问题是在尾声,在四个小组都激烈地辩论了一番后,我设计让在座的听课老师来给学生打分,分值越高的小组就获得胜利。这个设计原来是想造成互动,而且认为老师的评价应该是比较权威的。殊不知,这就犯了探究课的大忌,探究课注重的并非是学生获得多少知识,而是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性、发展性评价。本节课获胜小组固然值得鼓励,但其他三组同学的提议也是很不错的,况且这样的论题答案本来就没有谁对谁错,为什么同时不去表扬其他三组同学呢?课程改革之后,课堂评价的形式也由教师评价改为学生自评、互评,所以教师评价也不能做为唯一标准。

综合探究课是最难把握的。对教师而言,这是一种挑战:向原有知识体系挑战,向固有的教学模式挑战,向传统的教学观念挑战。我想上探究课应该解放思想,革新以往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上好探究课。




网站维护部门:长桥二小信息组 | 学校地图 | 在线帮助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长桥第二小学
建议使用IE8.0以上或360浏览器兼容模式浏览

您是第位访问者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