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桥第二小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
(卷面95分 习惯5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 20分
1、照样子把下面词语补写完整。6分
( )不( )待 ( )钉( )铁 气势( )
人声( ) 惊( )失( ) 起伏( )
2、给下列带点的词语选择合适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清:①液体或气体纯净,没有混杂的东西 ②寂静 ③公正、廉洁
④清楚 ⑤清贫
(1)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 ( )
(2)乡村的夜晚到处是那么清静。 ( )
(3)他怎么也说不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
(4)小河里的水真清啊! ( )
3、按要求改写句子。 4分
(1)新中国成立了,我们怎能不欢欣鼓舞呢?(反问改陈述)
(2)妈妈经常奖励我要好好学习。 (在原句上修改)
4、单元回顾:6分
(1)同学们,在第四单元学习中,我们跟随作者进行了一次“纸上旅行,认识了雄伟、美观的赵州桥,欣赏了 的五彩池,观看了
的 ……这真令人大开眼界,流连忘返。
(2)“ ,人间能得几回闻”这句诗句出自唐朝作家
(填作者)写的 (填诗名)。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40分
(一) 23分
①春雨过后,竹林里,尖尖的竹笋纷纷破土而出,一夜之间,新竹遍地。
②竹子是怎样长成的呢?它是一年成材的植物。冬天,竹根在土壤里吸饱了养分,气候转暖开始发芽。春季,是竹子生长的旺期,可这时候,常常( )土壤比较干燥(zào),水分不够,( )笋芽都藏在土里。等到一场春雨下来,春笋( )吸足水分,( )会破土而出。它们一天能长一、二尺,有时还能长高
③竹子的作用可大啦!它能做成笛、箩(luó)筐, 能制成扁担、竹杠(
ɡànɡ),还能用来搭脚手架,为人民盖房作梁。它的枝丫扎成扫帚,能除污(wū)去尘;甚至它的落叶,也要和大地拥抱在一起,腐(fǔ)烂成肥料。它,从根到梢,从竿到叶,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但它却默默无言,心甘情愿。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括号里 4分
一------就------ 一边------一边------ 因为------所以------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6分
(1)指种子发芽长出地面,引申为新事物刚刚出现。 ( )
(2)形容完全出于自愿,一点也不勉强。 ( )
(3)不声不响,闭口无言。 (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9分
1)短文第②自然段主要写了竹子的_______。第③自然段主要写了竹子的_______。
2) 冬天,竹根在土壤里吸饱了养分,气候转暖开始 。到了春季,一场春雨下来,春笋就破土而出,一夜之间, 遍地。不到一年时间,就能长成 。
3)“竹子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意思是说竹子把 、 、 和 都献给了人类。
4、判断。对的打√,错的打×。3分
1)从“一夜之间,新竹遍地。”可以看出竹笋长得很快,长得很高。 ( )
2)春季,是竹子生长的旺期,所以只要一到春天,竹笋就会破土而出。 ( )
3)“它的落叶,也要和大地拥抱在一起,腐(fǔ)烂成肥料。”这是一句拟人句,写出了竹子的奉献精神。 ( )
5、请选择一个题目写在文章上面的横线上。1分
1竹笋 2竹子 3竹子的作用
(二) 山 村 小 路 上 17分
一队青年人在乡村的一条小路上行进。
一条小溪横在他们面前,小溪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小溪并不宽,第一个人略一迟疑,就腾地一跃而过,脚一着地就回头看看后面的人,眉宇间chōnɡ mǎn( )着胜利的微笑。
第二个也一跃而过。
第三个、第四个……都过去了。他们同样回过头迎接后来者。
最后一个却不是这样,他mò mò de( )从旁边搬了块大石头,稳稳地放到小溪中间,然后跨上一脚,又一步跨到了对面。
“走吧。”他招呼大家后,又踏上了前进的道路。
还是这么几个人,来到了崎岖的山路上。山路旁边,有一根枯树枝凌空伸到了路中间。
树枝横在眼睛前面,多不方便啊!第一个人一伸手握住shù shāo( ),拉向身后,然后走向前去;那树枝,待他一放手,然后弹回到原来的地方。
接着又是第二个人,第三个人……他们一一照例而过。
又是最后一个人,他也是一伸手,握住树梢,但他又伸出一只手,很容易地把它zhé duàn( )了,轻轻地一扔,然后快走一步,跟上了大家。
1、读拼音在括号中填上词语。4分
2、圈出下列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3分
方便(biàn pián) 弹回(tán dàn) 着地(zhuò zháo)
3、理解短文并填空。 6分
短文中设置了两处场景:一处是过小溪,大家都 ,只有最后一个 。另一处是一根枯树枝挡住了去路,前面的人 ,最后一人 。从这两处表现可以看出最后一人 ,其他人 。
4、读了这篇短文,你认为谁的行为对?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由。 4分
(三)作文 35分
题目:我爱_________
写作要求:1.要将不完整的题目补充完整。
2.写作要做到语句通顺、连贯,内容具体。通过一件事例,具体地写出你对某人的爱。
3.书写工整,不少于350字。
题 |
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标答:
1、迫不及待 斩钉截铁 气势汹汹 人声鼎沸 惊慌失措 起伏荡漾
2、清:(1)⑤ (2)② (3)④ (4)①
3、(1)新中国成立了,我们不能不欢欣鼓舞。
(2)妈妈经常奖励我要好好学习。 奖励——鼓励
45、欣赏了奇异的五彩池,观看了壮观的钱塘江大潮……这真令人大开眼界,流连忘返。
(2)“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句诗句出自唐朝作家 杜甫 的
《赠花卿》这首古诗。
阅读:(一)
1、因为------所以------ 一------就------
2、破土而出 心甘情愿 默默无闻
3、长成(成长)过程 作用(作用大)
发芽 新竹 竹林
根 梢 竿 叶
4、××√
5、竹子
阅读:(二) 山 村 小 路 上
1.充满、默默地、树梢、折断。
2.方便(biàn√ pián) 弹回(tán √ dàn) 着地(zhuò zháo√)
3.一跃而过 把石头放在溪中间,作为一座“桥” 拨开树枝就走开 把树枝折断,方便自己也方便别人 乐于助人或为他人着想 自私
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