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2024-05-18][]
登录注销
相关内容列表:
粽子(说课)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1-06-14

《粽子》 说课稿

[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 “粽、含、剥、胃、惹、政、怀、崇、献”等9个生字。重点识记“粽、剥、惹、崇”4个生字。通过找近义词、结合课文内容等方法理解“惹人喜爱、崇敬”等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找到并积累描写粽子形状、颜色、滋味的句子,感受作者对粽子的喜爱之情。

3、根据提示,说说端午节的来历。

说明:依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

《粽子这篇课文介绍了粽子的形状、颜色、滋味以及端午节吃粽子这个习俗的由来。课文共有六个小节,第一节点明了每年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第二到四节分别从形状、颜色、滋味三方面具体地描写了粽子。第五节是过渡段,引出了端午节吃粽子这个习俗的由来。第六节简要介绍了吃粽子是因为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屈原的生平,以及人们怀念他、崇敬他,并以粽子祭奠他。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学习重点。对于目前二年级学生来说,已经能够掌握一些方法来理解词意,因此,本课中需要理解的词语就在语境中通过找近义词、结合课文内容等方法进行理解。一方面巩固字词教学,另一方面通过这样方法的学习加深孩子对理解词语的灵活运用。第二条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正确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文中的描写粽子形状、颜色、滋味的句子。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对粽子的描写是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描述的,又能通过反复的朗读来感悟作者对粽子的喜爱之情,同时为突出课文的情感目标作铺垫。通过“根据提示语说说”的方式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更多地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到中国民族传统节日悠久的历史和习俗。

[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课教学主要分为两个块面,第一块面主要讲了粽子的形状、颜色、滋味,通过读文找句、圈划字词、品读语句,在文本的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对粽子的喜爱之情。作为对低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要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渐渐领会文本。因而在教学环节中,设计了大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领悟和体验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增强了情感的熏陶,起到陶情冶性的效果。为了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投入地朗读,并能够循序渐进地提高朗读的水平,在朗读时设置了坡度: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出粽子的独特之处。通过以词带句,让学生先读好表示颜色的词,接着朗读描写粽子颜色的句子,然后分清粽子煮熟前和煮熟后颜色的不同,最后还让学生试着背背相关内容,从而感受到粽子颜色的好看和特别。虽然,学生对粽子并不陌生,但为了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费老师为了学生能更好地感悟语言文字,通过一次次的朗读,一次次的引导,一次次的感悟,让孩子们沉浸在语言文字中,悟出了文中的真意,从而养成他们沉静的阅读品格。

第二个块面是了解吃粽子这个习俗的由来。让学生在读读、说说、背背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一种民族自豪感。开始环节通过前一小节的过渡,引导吃粽子的由来。在学生读准这节的生字字音的基础上,抓住了“崇敬”和“祭品”两个词语来体会端午节吃粽子的含义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最后设计了让学生抓住几个关键词将这个习俗的由来说说,甚至背一背的训练。

    文中的说话训练为让学生能自己来说说端午节习俗的由来。然而学生对屈原其实并不了解。那如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将文中的内容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说话训练呢?显然,充分地熟读课文是必不可少的。在此再设计引读,将课外有关屈原和粽子之间关系的材料融入其中,在引读的过程中,通过引语来揭示两者间的联系,会对学生的理解起到促进作用。

 

 

                                                      夏 清

                                                    2011.5.19

 




网站维护部门:长桥二小信息组 | 学校地图 | 在线帮助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长桥第二小学
建议使用IE8.0以上或360浏览器兼容模式浏览

您是第位访问者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