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面对灾难,你准备好了吗?
大家早上好!今天是
在遇到危险时,每一个人都有求生的欲望;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都是宝贵的,也都是渺少的。要想化险为夷,平平安安的过一生,只有强健的体魄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习和掌握避险自救的本领。
一、 掌握应急知识的重要性
当自然灾害不幸降临了,怎样对付自然灾害,怎样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的限度,就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去学习。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曾发生过一起震惊全国的大火灾。这次大火波及3条街道,死伤数人。其中有一个受灾户,全家五口人因上楼抢救物质,被大火包围在屋内,全部死亡。但是奇迹出现了,另一户居民住在六楼上,当他们发现大火扑来时,已无法冲出火海,于是他们马上把阳台上的可燃物品全部搬进屋里,同时往阳台上泼水。接着他们紧闭门窗,拿出被子、毛毯、棉衣、棉裤等用水浸湿后蒙住,再往地上、床上、桌子上所有可燃物品泼水,他们不停地巡视每个窗口、门口,不间断地往上面泼水。这时,整栋大楼烈火熊熊,可大火都始终没有烧进这户人家。不久,几名消防员上楼将他们救了出来。
当然,我们中的许多人可能一生之中都不会遇到千均一发的时刻 但如果一生之中受到几个小时灾难应急知识的教育训练,受训者就会终生受益。
二、介绍应急措施或方法
那么碰到地震、火灾等灾难时如何逃生呢?下面我根据一些专家的研究,介绍一些碰到灾雄的应急措施或方法:
(一)先讲碰到火灾时的应急措施
据专家介绍,在发生火灾时,应采取以下几种方法逃生:
1、在火灾发生后,发现有逃生之门时,应该有秩序地离开,千万不要争先恐后、互相踩踏造成挤压窒息而死亡。
2、尽量利用阳台、窗口逃生,最好找到绳索或撕开床单结成绳索,向下一层楼的阳台、窗口滑落。火势一般向上蔓延的速度远大于向下,所以逃生时应选择向下,非不得己时不要向上。
3、不要惊慌,要沉着冷静,有条件可以用湿毛巾或棉被等披在身上,从火中冲过去。虽然人可能受点伤,但可避免生命危险,在这种情况下,要早下决心,越是犹豫不决,火势越烧越大,就会失去逃生的机会。
4、逃生时,如烟气不太浓,可以俯身走出火场;如烟太浓、站着辩别不了方向,最好是卧地爬行,因为烟气上升,贴近地面的空气层的烟是比较少的,要用湿毛巾蒙着口鼻,这样可以减少烟毒的危害,同时,要设法用水浇湿头发和衣服,因为冲过火焰时衣服和头发很容易燃烧。
5、在无法外逃的情况下,不要向床下、壁柜等易燃的地方躲藏,应设法向浴室、卫生间(冲凉房、洗手间)等既无可燃物又有水源的空间躲避。
6、在必须选择跳楼时,尽量抱往棉被、床垫等松软物品,注意让腿部先落地(可手拉窗台往下滑),尽量选择石棉瓦的车棚、花圃草地、水沟或枝时茂盛的树木上跳,以减缓冲击力。
7、在没有其它办法逃生,面临窒息时,应努力爬到墙边双手抱头,面孔向下,鼻孔贴近地面。地面烟气较少,新鲜空气较多,能维持较长时间呼吸,也便于救援人员寻找。
8、如果人身上衣服着火,千万不能乱奔跑,因为奔跑时会形成一股小风,大量新鲜空气冲到着火人的身上,就象给炉子扇风一样,火会越烧越旺。可以立即躺在地上打滚,用身体把火苗压熄。
(二)发生地震时,如何逃生?
具体来说,发生地震时怎么自救呢?就学校、家庭、公共场所应怎样避震做简单介绍:
学校避震: 如果是正在上课时,大家不要恐慌,保持镇定,并迅速安静下来,在老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如果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家庭避震:因为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空间小的地方。
在公共场所避震: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如果是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并用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同学们,灾难无情,生命无价。防灾减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要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安全在于防范未然,让我们时刻树立安全意识,同时尽可能让自己受到足够的防灾抗灾教育,这样就一定会创造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我们的生命将会更加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