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生活,争做快乐小儿郎
     ----长桥二小 “快乐活动日”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海市小学实施“快乐活动日”指导意见(试行)》、《徐汇区小学“快乐活动日”实施办法(试行)》、徐汇区“十二五”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和风怡趣”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到校园文化内涵。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成长、和谐发展。
二、实施目标
依托“快乐活动日”建设,推动学校新发展,实现我校学生“负责任、会运动、懂礼仪、善学习、能合作、惹人爱”的培养目标。
通过方案实施,整合社会和家庭资源,逐步完善学校课程框架,完善学校校本教材,开发新的校本课程;通过“快乐活动日”课程建设,探索突显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的适切教育途径;尝试探索新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激励学生和教师不断进取。
三、课程设置
    遵循“以生为本,凸显校本,持续发展”的课程计划,在课时不变、课程内容不减的前提下,对我校的拓展型课程进行资源整合,设计符合我校特点的“快乐活动日” 课程。课程内容设置如下:
| 课程类别 |  | 课程内容 | 
| 拓 展 型 课 程 | 自主拓展 | 团乐:长桥二小 “寻趣课程” | 
| 兴趣活动:长桥二小“怡趣课程” | ||
| 体育活动:长桥二小“童趣课程” | ||
| 限定拓展 | 班队会:长桥二小“品趣课程” | |
| 社会实践:长桥二小“撷趣课程” | 
四、课程内容设计介绍:
(一)   拓展型课程
1、团乐“寻趣课程”(选修课程)
“寻趣课程”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寻找兴趣的平台。通过学生短时间(一个月为一周期)自主选择参与各种活动的游玩,在各类活动的初级阶段,初步接触活动的乐趣,寻找到喜欢的活动项目,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此过程中关注兴趣、巩固兴趣,为“怡趣课程”的选择提供参考。以此丰富个人闲暇生活,提高生活的情趣。
| 低段 | 中段 | 高段 | 课程目标 | ||||
|                   运动身心 | 1.    根据兴趣,自主选择 2.    发现兴趣,形成爱好 3.    关注兴趣,指导生活 4.     人文怡趣 | ||||||
| 魔尺 | 四巧板 | 魔方 | |||||
| 羽毛球 | 篮球 | 飞镖 | |||||
| 呼啦圈 | 溜溜球 | 扯铃 | |||||
|                   感受生活 | |||||||
| 米贴画 | 钩花 | 十字绣 | |||||
| 剪纸 | 橡皮泥 | 陶泥 | |||||
|                   享受生活 | |||||||
| 牌类游戏(一) | 牌类游戏(二) | 音乐欣赏 | |||||
| 学科激趣 艺术积趣 | 怡趣课程 民俗寻趣 | 实践涉趣 | |||||
2、怡趣课程(选修课程)
“和风怡趣”是学校特色文化创设品牌。在自主拓展类课程开发上,学校以“怡趣”为价值取向,让学生通过参加各类活动,寻找到童趣、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活动的乐趣、积累生活的志趣,从而形成良好的情趣,最终达到校园氛围整体和谐的境界。
               
| 打击乐队 | 合唱 | 课本剧编演 | 生活中的数学 1 | 看图说话 | 生活中的数学 2 | 民间游戏1 | 民间游戏2 | 民间游戏3 | 上海民谣 | 折纸变变变 | 救护包扎 | 创意撕纸画 | 环环境与自然 | 电脑小报 | 走走进三国 | 民族风 | 生活百事通 | 德馨苑 | 交交往礼仪   | 
3、童趣课程
民间游戏是我校一校一品推进项目。通过“快乐活动日”这一天的体育活动课,推广学校民间游戏活动。由体育老师统一指挥,各班教师分别指导,定地点、定内容,分班级进行活动,达到既锻炼身体、又体验童趣的目的。
活动安排表
| 班级 | 活动内容 | 班级 | 活动内容 | 
| 一(1) | 跳房子 | 三(1) | 踢毽子 | 
| 一(2) | 游戏棒 | 三(2) | 套转头 | 
| 一(3) | 泡泡堂 | 三(3) | 拉绳子 | 
| 二(1) | 抛米结子 | 四(1) | 跳橡皮筋 | 
| 二(2) | 挑绷绷 | 四(2) | 踩高跷 | 
| 二(3) | 跳绳子 | 四(3) | 拍毽子 | 
|  |  | 五(1) | 丢沙包 | 
|  |  | 五(2) | 翻骨牌 | 
|  |  | 五(3) | 滚铁环 | 
注:  1、内容一周轮换一次。
2、一、二年级轮换;三至五年级轮换。轮换顺序为从上往下依次进行。
雨天活动安排:
一年级:挑绷绷  二年级:游戏棒
三年级:飞行棋+体育安全小知识(2次)
四年级:象棋+安全救护知识(2次)
五年级:翻骨牌+体育比赛视频
4、品趣课程(必修课程)
“品趣”校园文化课程,是学校每周班队会的重要内容,学校每月都有一个校园文化主题,不同年级学生围绕学校这个教育主题开展活动。
| 时间 | 校园文化主题 | 课程目标 | 
| 一月 | 元旦迎新 | 1.    熟悉传统节日的由来、故事 传说及其主要习俗并进行实际体验。 2.学会调查,通过阅读、实践体验等方法收集信息,指导行为,品味生活的乐趣。 3.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与“和风怡趣”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 
| 二月 | 春节元宵节、书香致远 | |
| 三月 | “三八”妇女节、“3.5”学雷锋 | |
| 四月 | 清明节、韵动校园主题月 | |
| 五月 | 劳动节、母亲节、艺满校园主题月 | |
| 六月 | 儿童节、端午节 | |
| 7—8月 |   多彩暑假 | |
| 九月 | 中秋节、教师节、书香致远 | |
| 十月 | 国庆节、重阳节 | |
| 十一月 | 绿色溢校园主题月 | |
| 十二月 |      十岁生日 | 
如:妈妈(老师),让我明白了“负责任”的主题是通过分年段的体验活动来落实。
|  | 妇女节 | 劳动节 | 母亲节 | 教师节 | 
| 一年级 | 了解家中女性的工作与生活 | 了解家人的职业、特点 | 负重体会十月怀胎艰辛 | 心中装着老师 | 
| 二年级 | 为妈妈服务一次 | 角色扮演 | 养蚕活动 | 我心中的好老师 | 
| 三年级 | 学做妈妈小助手 | 打扫自己所住的楼道 | 护蛋行动 | 我知乘车远游道 | 
| 四年级 | 学做老师小助手 | 体验一份工作 | 我为妈妈服务 | 体会做老师 的辛苦 | 
| 五年级 | 我当老师带低年级学生读书 | 为社区服务 | 我和妈妈换角色 | 我来领,你来认 | 
5、撷趣课程(必修课程)
“撷趣”课程是我校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主题实践活动,已形成了课程目标,实施方案和评价措施。
|  | 科技主题 | 教育主题 | 其它 | 
| 一年级 | 上海儿童博物馆 | 上海南站南北广场 |  | 
| 二年级 | 上海植物园 | 上海地铁南站 |  | 
| 三年级 | 上海昆虫博物馆 | 上海长途客运南站 |  | 
| 四年级 | 上海航天展示馆 | 上海铁路南站 | 长桥四村养老院 | 
| 五年级 | 上海科技馆 | 上海南站地下空间 | 上海烈士陵园 | 
在校内,我校大队部建立了四五年级在一二年级的志愿者服务机制。从小培养学生志愿者服务精神。发挥少先队带动儿童团的作用。
在校外,我们和学校周边社区、单位达成共建关系,为学生建立了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地。
(二)课时安排:
    我校“快乐活动日”每次活动时间定于每周星期五第四节课及下午三节课,共4课时。每学期课时安排如下表:
|     “快乐活动日”安排  (60—68节)/学期 | |||
| 课时安排 | 课程内容 | ||
| 1. | 团乐活动 | 15-17节/学期 | 长桥二小 “寻趣课程” | 
| 2. | 兴趣活动 | 15-17节/学期 | 长桥二小“怡趣课程” | 
| 3. | 校班会 | 15-17节/学期 | 班队会:长桥二小“品趣课程” 社会实践:长桥二小“撷趣课程” | 
| 4. | 体育活动 | 15-17节/学期 | 体育活动:长桥二小“童趣课程” | 
五、活动评价:
1、学生发展的评价
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面对挫折和与人交往方面的表现,关注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心以及习惯养成等的评价。
从学校的培养目标入手,建立成长档案,记录学生活动过程中的游戏参与态度、合作能力、作品上交或表演等情况,还有学生的作品、参加活动或表演的照片等。“五趣课程”分别对应“负责任、会运动、懂礼仪、善学习、能合作、惹人爱”六个方面进行争章评价,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快乐活动日课程的学习,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校外辅导员)评价、家长评价与课程开展相关的单位、社区等的评价等。
2、教师实施课程的评价
重视教师的成长性评价。校本课程实施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积极性。因此要重视校本课程任教教师角色的定位,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
重视教师教学方法的指导:看教师是否关注学生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重视教师工作的经验总结,经常探讨,相互学习,并鼓励教师写教学案例。
学校根据实际,把教师的指导工作计入工作量,纳入教师工作业绩加以考核,并拨出专项资金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
具体评价方式可以从几方面进行:1、学生对课程活动的认可度(通过问卷投票得出该课程受欢迎程度);2、校本课程开发的完善度(科学性、层次性、创新性、教材改进程度);3、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度(课堂教学中学生个性潜能的挖掘力度,快乐作业的设计等等);4、学生的活动成果(学生的表演或作品的展示、比赛的获奖等等)。
六、活动管理和保障
1、组织管理
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导为副组长,年级组长为组员,配备专人负责管理制度,成立“快乐活动日”领导小组。学校各部门(教导处、总务处、信息技术组等)为实施该课程提供服务和设备保障。学校方面投入专项教育经费。(购买设备、器材、外聘教师等) 充分利用校园网和英特网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信息服务;
2、课程开发
开发学校资源:利用学校教育特色,挖掘教师特长,使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快乐活动日”的组织与实施,共同承担相应的教育教学任务与管理工作。并建立“快乐活动日”课程资源库。
开发社区资源:积极向家长、社区加强宣传“快乐活动日”理念,以扩大社会对活动的认可度。利用丰富的家长和社区资源整体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的素养和科技教育水平,为课程的实践提供场所。
3、教师培训
教师专业能力和执行力是有效实施“快乐活动日”计划的基础和保障,因此,我校将依托“快乐活动日”,通过培训学习等途径,提升学校团队的专业水平和执行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