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欣赏童声合唱《路边童谣》,使学生感受具有浓郁上海地方特色的童谣所带来的那份特有的纯朴之情,同时激发学生了解上海本土文化的兴趣。
2. 通过欣赏芭蕾舞剧《天鹅湖》的片段《四小天鹅舞曲》,感受乐曲跳跃欢快的情绪,从中领略世界经典名曲的魅力。
3. 指导学生用自然、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川沙民歌《猜冬猜》以及印尼民歌《在欢乐的节日里》,加以载歌载舞的形式体会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进一步感受具有海派特色的上海本土文化和外国优秀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唱唱、玩玩各种传统的上海弄堂游戏和童谣、引导学生自编集体舞,让学生了解、喜爱上海民间文化。
2. 指导学生在拍手律动《拍大麦》中自编动作拍一拍、玩一玩,进一步感受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
3. 让学生在读儿歌的同时通过表情、动作、作曲、乐器演奏等各种形式进行即兴创作,自我体验生活中的“甜、酸、苦、辣”,激起热爱生活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各种音乐游戏让学生认识、唱准、熟悉唱名fa,培养学生节奏感以及灵敏的听觉。
2.通过儿歌《七五三一真有趣》,让学生学敲民间打击乐器,感受我国民族乐器的魅力所在。
第三单元 课时建议
第五课 建议用4-5教时完成
第一教时:欣赏《路边童谣》;了解弄堂游戏。
第二教时:唱《猜冬猜》;自编集体舞《猜冬猜》。
第三教是:玩《弄堂游戏》——酱油蘸鸡、皮球谣、金锁银锁等;儿歌——七五三一真有趣。
第四教时:创《拍大麦》;拓展——上海童谣大荟萃。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
1.欣赏《路边童谣》
2.创设情景表演《路边童谣》
3.拓展《上海童谣》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童声合唱《路边童谣》,使学生感受具有浓郁上海地方特色的童谣所带来的那份特有的纯朴之情,同时激发学生了解上海本土文化的兴趣。
2. 通过静心聆听《路边童谣》中九首歌曲,体会其不同风格、情绪、节奏、速度等特点,并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唱唱、玩玩各种传统的上海童谣和弄堂游戏,体验上海民俗风情,使之更了解、喜爱上海的民间文化。
【教学重难点】
欣赏《路边童谣》能感受九首童谣不同的风格、节奏、速度等特点而且能简单哼唱其中几首喜欢的童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听《摇啊摇》音乐作划船动作进教室。
二、欣赏歌曲《路边童谣》
(一) 创设情景:教室里贴些关于老上海的图片或是照片;多媒体呈现出上海老式建筑——石库门以及弄堂作为背景以幻灯片播放的形式向学生展现老上海的一些著名建筑以及小吃等。
(二) 教师作为导游带领学生参观
(三) 游戏导入:教师介绍并带领学生用上海方言来玩一些弄堂游戏——猜冬猜、点中指以及金锁银锁等
(四) 初步欣赏——静心听赏歌曲,感受歌曲带来的欢愉并且能说说自己喜欢哪首童谣?为什么?
(五) 分段欣赏——学生能感受出每首童谣在节奏、速度、情绪上的不同。并且能简单哼唱其中几句。
(六) 再次欣赏——以创设情境来展现上海较有特色的风土人情。
三、拓展:
教师向学生再介绍几个经典的童谣以及游戏,并且让学生回家后通过多种途径渠道了解、收集、学习更多的上海童谣,并在下节课中进行交流。
方法1:可引领学生进行《上海童谣———弄堂游戏的调查》课题的探究,并协调家长利用校内外的人力、物力资源,通过双休日,参观步行街、新天地等复古休闲街区以及上海城市规划馆,立体直观地了解什么是弄堂、探究弄堂游戏的来历;
1. 听长辈讲如何玩弄堂游戏,然后找小伙伴一起玩;
2. 并通过在父母、老师帮助下通过翻阅报纸杂志、上网,查询有关的图片、新闻等多种探究途径。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
1. 学唱歌曲《猜冬猜》
2. 创编《猜冬猜》歌词
【教学目标】
1.通过访问、收集、再现、观赏家长儿时的弄堂游戏和童歌谣,让学生了解、喜爱上海地区富有儿童生活情趣的文化,培养对家乡上海的热爱,使童年生活健康而富有童趣和朝气。
2.让学生在听、唱、玩、看、创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会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川沙民歌《猜冬猜》,并创编新上海的《猜冬猜》。
【教学重、难点】
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学唱歌曲,并能拓展歌词内容进行创作改编。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玩弄堂游戏,交流游戏名称
2.玩《猜冬猜》游戏,了解游戏规则
二、学唱
1.反复聆听范唱《猜冬猜》,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
2.自选学习用具,自学歌曲
3.在学生质疑答疑、教师指导下学唱歌曲《猜冬猜》
4.学习歌曲唱名谱
5. 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完整地演唱歌曲《猜冬猜》
三、拓展
1.改编创作新上海《猜冬猜》
2.自由选择欣赏老上海的弄堂游戏和歌、童谣等
3.复习单元主题儿歌《欢歌声声》
四,集体舞 《猜冬猜》
在熟悉歌曲《猜冬猜》的基上,学跳邀请式集体舞。跳法如下:
第(1)—(4)小节,邀请者拍手跑步跳。外圈原地拍手。
第(5)—(8)小节,邀请者与被邀请者根据歌词做“剪刀”、“石头”,“绢头”等动作。“败呀败下来”双手往下摊:“凯歌响起来”双手往±举。
第(9)—(10)小节,邀请者与被邀请者相对拍手,(如拍大麦)。
第(11)小节,两人同时猜拳出,“剪刀”、“石头”、或“绢头”,谁赢了就做邀请者,输的退到圆圈外做被邀请者,如果两人猜拳动作相同,仍由原邀请者进圈内拍手邀请。
五,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曲《猜冬猜》第二段
2.儿歌《七五三一真有趣》
3.玩《弄堂游戏》
【教学目标】
1. 通过收集、唱唱、玩玩各种传统的上海弄堂游戏和童谣,让学生了解、喜爱上海的民间文化。
2.通过互相合作自学《猜冬猜》的第二段歌词,并尝试改编歌词,创编新上海的《猜冬猜》。
3. 学习儿歌《七五三一真有趣》,引导学生认识、学敲民间常用的打击乐器,感受我国民族打击乐器表现和渲染情绪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能用上海方言与伙伴合作玩弄堂游戏和童谣;能以正确的敲击方法用打击乐器为儿歌和弄堂游戏伴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复习歌曲《猜冬猜》第一段,边唱边跳集体舞
2. 学习歌曲《猜冬猜》第二段
(1) 自学第二段歌词
(2) 质疑答疑,师生互动理解歌词,唱好歌词。
(3) 表演唱第二段
二、 玩——弄堂游戏
1. 玩玩弄堂游戏:《金锁银锁格拉拉一锁》、《酱油蘸鸡》、《小皮球》
(1)用上海方言念念3首童谣,解决纠正上海话的发音
(2)分组选择喜欢的弄堂游戏和童谣,说说、玩玩并表演
(3)交流并展示
2. 观赏小荧星艺术团表演的3个弄堂游戏、路边童谣片段,一起互动
3. 交流各自收集访问到的弄堂游戏和童谣
4. 在弄堂游戏音乐中自由组合玩玩各自学会的弄堂游戏和路边童谣
三、儿歌《七五三一真有趣》
1.认识乐器:了解名称
2.试一试、敲一敲、听一听,感知每件民族乐器的音色
3.学会读“锣鼓经”,学生根据教师敲击乐器的节奏用人声模仿
4.师生、生生对念儿歌《七五三一真有趣》,用人声模仿乐器的声响加入节奏中
5.分组配上打击乐器进行表演
6.儿歌《七五三一真有趣》和歌曲《猜冬猜》大联唱
四、课后拓展
1.指导通过上网、书籍、报刊、传播媒体、音响资料等再次收集其他有关我国其他地方、各民族及国外的儿童游戏、童谣的资料,下节课在课堂中展示交流。
2.尝试创编新上海童谣或游戏交流展示。
第四教时
【教学内容】
1. 学玩游戏《拍大麦》
2. 创编游戏《拍大麦》
3. 拓展:欢歌声声喜洋洋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拍手律动《拍大麦》中自编动作拍一拍、玩一玩,进一步感受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
2.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在语言交往中的机智性和灵活性。
3.通过拓展活动对新旧知识加以巩固与复习,加深对上海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游戏中朗读节奏与拍手动作相对应。
2.游戏过程中两人对拍动作的协调性。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学生听欢快的乐曲进教室,并做两人对拍手的律动,可以前后左右交换同伴。
二、玩《拍大麦》
(一)有节奏地朗读儿歌,可用双响筒或是响板伴奏。
(二)在熟念儿歌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跟据儿歌加上动作,两个人一组边念儿歌边拍手,做到言行一致。(可参考教参)
(三)加以有动感的节奏作为伴奏,边念儿歌边拍手。
(四)前后左右交换同伴进行游戏。
三、创编《拍大麦》
(一)引导学生创作更多的方法与形式进行表演。
方法1:若干学生围成圆圈进行表演;
方法2:以接龙的形式轮流拍击;
方法3:在游戏中以拍腿、拍肩、跺脚、捻指等作为创作元素,让学生自编动作拍一拍、玩一玩。
四、拓展——欢歌声声喜洋洋
方法:将前几教时所上的内容与游戏“拍大麦”串连在一起,教师指导学生以表演节目的形式展示。
过程安排:敲敲打打用上海方言朗读主题诗——唱唱歌曲《猜冬猜》——玩玩《弄堂游戏》——儿歌《七五三一真有趣》——唱唱《路边童谣》选曲(多来咪等)——儿歌《拍大麦》——玩玩:所收集来的上海童谣——再次用上海方言朗读主题诗